原標題:專訪新華資產總裁張弛:擁有高淨值人羣,保險資管大有可爲

第一財經 杜川

今年5月起,有保險資管新規之意的《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正式落地。新規在豐富保險資管產品配置空間和投資渠道的同時,也爲資本市場引來活水。

根據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截至2020年3月末,保險資管產品存量規模爲3.03萬億元,佔保險資金運用餘額的15.6%。其中,債權投資計劃存量規模爲1.31萬億元;股權投資計劃存量規模爲0.16萬億元;組合類產品存量規模近1.56萬億元。

保險資管新規賦予保險資管怎樣的機遇?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相比,保險資管有哪些優勢?

近日,新華資產總裁張弛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保險資管在長期資金投資管理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擁有高淨值人羣市場“藍海”,意味着保險資管產品大有可爲。

關於保險資管新規:保險資管產品大有可爲

第一財經:此前,銀保監會發布《保險資產管理產品管理暫行辦法》,並就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產品的配套細則徵求意見。根據《辦法》和細則內容,保險資管產品可以面向合格個人投資者銷售,並將基本養老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明示爲產品投資者,你麼看這個放開政策及對行業的影響?

張弛:目前高淨值人羣面臨着理財難的共同問題。多數人會選擇銀行存款、購買理財產品或者投資股市,但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和股票都各有優缺點,適合不同人羣。保險資管產品擁有了高淨值人羣代表的財富管理市場這個值得開墾的“藍海”,結合代銷模式的放開,保險資管正式開始與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和基金等主體同臺競技,意味着保險資管產品將大有可爲。

保險資管機構大多具備多年大體量保險資金的管理經驗,在長期資金投資管理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辦法》堅持保險資管產品的中長期特色,引導保險資管產品錯位競爭和差異化發展,將基本養老金、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明示爲產品投資者,體現了保險資管產品服務長期資金的導向。

此外,《辦法》通過明確保險資管產品的三大種類,積極推進險資通過債權、股權、公開市場等多種投資方式對接實體經濟,並採取擴大保險資管產品銷售對象範圍等措施,納入基本養老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基金,發揮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優勢,精準對接實體經濟,進而幫助優質企業和資產渡過難關,同時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地方經濟建設。

另外,《辦法》秉持“放開前端,管住中後端”的監管思路,一方面通過簡政放權激活市場活力,另一方面通過全方位監管規範產品運作,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切實保障投資者利益。

《辦法》遵循了保險資管的信託法律關係,總體上明確了保險資管機構應當誠實守信、勤勉盡責、防範利益衝突。在具體規則設計上也從受託人的信義義務和注意義務出發,通過禁止資金池業務保證保險資管產品的財產獨立性、通過禁止剛性兌付保證買者風險自負、通過消除通道保證受託人親自管理、通過明確投資者適當性和細化信息披露保證履行注意義務等,充分立足於保險資管產品的信託私法屬性,促進行業迴歸有序的競爭格局,完善投資者保護體系。

第一財經:保險資管新規賦予保險資管市場化定位,同時也給保險資管行業帶來了挑戰和更大的競爭壓力,保險資管機構應如何把握轉型機遇來服務實體經濟?

張弛:保險資管機構應進一步夯實各項能力並豐富產品體系,以應對未來的競爭。保險資管產品是保險資管機構資產配置、投資、研究、交易、運營、風控等各方面能力輸出的載體。保險資管產品的產品信息、歷史業績公開透明,有可信度,可以與銀行理財產品、其他私募資管計劃等在同一標準上進行比較和競爭。另外,保險資管公司多年管理保險資金的經驗可以準確把握資金負債特徵和資產負債匹配要求,在大類資產配置等多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個人高淨值客戶領域競爭很激烈,保險資管機構應從各方面爲進入這個市場做好準備。另外,保險資管機構應繼續發揮長期資金管理能力的優勢,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保險資管機構要根據長期資金的特點繼續研發股權投資計劃、債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等各種類型產品,爲保險資金和養老基金等各類長期資金對接實體經濟提供載體。

關於保險資管與銀行理財子競合:在互補中有廣泛的合作基礎

第一財經:隨着保險資管新規的正式發佈,保險資管與銀行理財一道在資管新規框架下針對各自經營特點進行轉型與改革。目前,六大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紛紛佈局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管屬於資產管理行業的後起之秀,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相比,各自的競爭優勢有哪些?

張弛:綜合來看,保險資管的核心優勢在於:大體量長期性資金的管理能力;保險資管多年來形成的穩健投資文化與穩定的投資管理團隊;嚴格風險管控、穩健獲取絕對回報的能力;全面的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配置能力;較強的FOF/MOM投資能力;長期優質資產的創設能力;深度參與養老金管理的能力。

銀行理財子公司優勢在於:客戶資源上具備相對優勢,背後母行的客戶與渠道資源優勢毋庸置疑;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上具備相對優勢,長期以來短久期固收、現金類產品一直是銀行理財的主打產品;金融綜合服務能力具備相對優勢。

總體來看,行業自身稟賦帶來的客戶資源優勢,賦予了銀行理財子公司作爲綜合平臺型資產管理機構的發展機遇;而長期資金投資與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則賦予了保險資管作爲穩健的主動全能型資產管理機構的發展定位。隨着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面放開投資範圍限制,雙方優勢互補、取長補短進行合作共贏存在廣泛基礎。

第一財經:目前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具備較強的客戶資源及綜合金融服務能力,保險資管行業起步雖然較晚,但保險產品長期大體量資金、各大類資產全面管理和配置能力是核心優勢所在。後資管新規時代,銀行和保險還有哪些合作空間?

張弛:保險資管與銀行理財可從五個方面加強資源整合與戰略協同,實現促改革、扶實體、化風險的發展格局。

首先,長期資產管理可加強優勢互補。商業銀行或理財公司持有大量久期不匹配的非標產品,在資管新規的約束下,騰挪空間不大,可以與保險資管加強合作,有效匹配久期,提高收益。再就是銀行持有大量住房抵押貸款等長期信貸資產,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爲保險資管提供長期資產,有助於保險資管穿越經濟週期,抵禦利率風險;同時,商業銀行也通過保險獲取了長期資金,盤活了長期資產,雙方達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其次,權益類投資管理有着廣闊的合作空間。長期的信貸管理經驗,使得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固定收益類尤其是非標投資上有着先天優勢,在權益類資產方面的投資能力則相對較弱。相比銀行,保險資管在權益類投資和各大類資產時機選擇和靈活配置上具備一定優勢,在銀行理財直接投資權益資產技術和積澱不深的情況下,與保險資管採取FOF/MOM 的形式合作或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同時也有助於撫平權益類產品的波動性。

再次,養老金管理可各自發揮特長。商業銀行是養老金的主要賬戶管理人,保險資管公司是主要投資管理人,而且對養老金管理有着深入的理解。銀行業和保險資管業共同推進,將保險資管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納入養老保險第三支柱,豐富養老理財產品類型,將爲我國養老金體系發揮積極作用。

另外,產品投資管理上可加強合作。銀行理財在預期收益型向淨值型轉變過程中,對於低波動、絕對收益特徵的產品尤其重視,而保險資管具備的絕對收益特色和風險管理優勢恰好與之匹配。

此外,高淨值客戶可以互惠互利。銀行理財子公司依託母行客戶資源優勢明顯,但保險資管背後也有着廣泛的保險客戶資源,其中不乏高淨值客戶。未來,通過專業化、個性化的產品爲投資者提供全方位、多層次、跨市場的理財產品投資服務,是各家投資機構的必然選擇,可以協同拓展增量高淨值客戶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