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主營產品市場份額下降,維康藥業IPO可有良藥醫此“症”?丨IPO棱鏡

近兩年維康藥業加大了對醫藥商業的關注。截至報告期末,其下設連鎖藥店121家,其中41家連鎖藥店系2018年後設立。不過報告期內,其醫藥商業公司的淨利潤分別-742.37萬元、-1420.55萬元和-1006.25萬元,仍處於持續虧損階段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雨

7月13日,創業板試點註冊制後的首次上市委審議會議結果出爐,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康泰醫學系統(秦皇島)股份有限公司、龍利得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過會。作爲創業板註冊制首批申請者之一的浙江維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維康藥業),能否同樣守得雲開見月明?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這並不是維康藥業首次衝擊創業板。2016年6月,維康藥業報送了首發上市招股書並於一年後更新了招股書數據。不過,在其更新招股書後一個月,維康藥業首發上市申請被終止審覈。兩年後,2019年6月維康藥業再一次遞交招股書,此次保薦機構由國信證券更換爲民生證券。而近日,維康藥業又將目標瞄準創業板註冊制,並於7月17日更新了上會稿。

據瞭解,2017年—2019年(下稱報告期)維康藥業主營業務包括醫藥工業和醫藥商業兩部分。其中醫藥工業主要爲現代中藥及西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銀黃滴丸、羅紅黴素軟膠囊等;醫藥商業主要指醫藥商業產品的零售連鎖等流通業務。報告期內,該公司醫藥工業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維持在81%左右,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股權結構方面,劉忠良合計持有維康藥業86.55%的股份,爲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維康藥業2020年7月披露的招股書擬募集資金金額爲5.40億元,較2019年的申報版本多出1.3億元,並且這多出的1.3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投資時報》研究員查閱該公司招股書注意到,儘管報告期內其營收穩定增加,但2018年該公司出現增收不增利情況,而這主要是由於該公司高昂的市場推廣費造成。同時,該公司主營產品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作爲主營業務另一大組成部分的醫藥商業目前仍處於虧損階段,何時能爲公司帶來盈利尚未可知。

維康藥業招股書批露的募集資金用途(2020年7月上會稿)

資料來源:維康藥業招股書

2018年增收不增利

從業績方面來看,近三年該公司營收逐漸增加,分別爲4.07億元、5.78億元、6.42億元,淨利潤則分別爲9515.77萬元、8777.67萬元和1.26億元。2018年該公司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

據瞭解,維康藥業有經銷和直銷兩種銷售模式,經銷模式又分爲推廣配送經銷商模式和配送經銷商模式。2018年維康藥業營收增加主要由於兩票制實行後,公司經銷模式下推廣配送經銷商模式逐步被配送經銷商模式取代。配送經銷商模式由於不涉及產品推廣,且要求的信用期較長,因此產品單價相應得到提升。

2018年,該公司經銷模式下所有產品的均價爲16.83元/盒,較2017年上漲7.45元/盒。因此,2018年在經銷模式總體銷量略有上升的情況下,公司經銷模式收入增長較大。

由於目前的主要經銷方式不涉及推廣服務,招股書中提到目前公司將市場推廣的執行工作委託給原經銷商或第三方醫藥推廣公司,這也導致該公司2018年度銷售費用較2017年增長近105%。2018年其營收增長1.71億元,銷售費用就增長1.49億元,因此其利潤不增反降。

《投資時報》研究員仔細觀察該公司銷售費用發現,銷售費用中佔比最大的子項目爲市場開拓費。報告期各期,其市場開拓費分別爲7851.29萬元、2.19億元和2.15億元,佔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爲55.21%、75.48%和73.58%。

市場開拓費中,市場推廣費佔比達到近90%。據瞭解,維康藥業市場推廣費主要由市場管理費和學術推廣費組成。招股書中介紹到,市場推廣主要分爲前期的市場調研和後期的市場營銷策劃。市場調研系推廣公司通過對目標市場終端客戶進行實地調研,爲公司提供銷售數據收集統計及市場分析預測等事項。市場營銷策劃主要系根據公司在某目標地區業務市場的營銷診斷情況,制定詳細的營銷方案。學術推廣費系推廣公司爲推廣公司產品召開的學術會或科室會(小型產品推廣會)所發生的開支。

維康藥業近三年市場推廣費用狀況

資料來源:維康藥業招股書

市場份額下降

招股書顯示,銀黃滴丸和羅紅黴素軟膠囊爲維康藥業的主要產品,報告期內兩者合計佔公司醫藥工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40.01%、31.70%和33.57%。同時數據顯示,該公司這兩種產品的市場份額呈現出波動回落趨勢。2016—2018年,該公司銀黃滴丸佔我國咽喉疾病中成藥市場的市場份額分別爲3.01%、2.91%、2.77%,在羅紅黴素市場中,所佔份額分別爲16.85%、17.08%、15.80%。

未來,受國家集中採購影響,維康藥業相關產品市場份額或將持續下降。招股書中提到,2020年1月,維康藥業的阿奇黴素軟膠囊產品未中標此輪國家藥品集中採購。這將對公司最終銷往公立醫療機構的阿奇黴素軟膠囊業務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同時,據目前的帶量採購規則,維康藥業生產的產品中,未來可能進入帶量採購的僅爲羅紅黴素軟膠囊。如果未來羅紅黴素軟膠囊進入第三批或後續國家藥品帶量採購,且公司沒有在帶量採購中中標,將對公司羅紅黴素軟膠囊產品銷售造成較大不利影響,進而影響其整體業務情況。

此外,國家針對抗菌藥物的相關政策也或將對該公司未來業績產生影響。

維康藥業抗生素產品主要有羅紅黴素軟膠囊、阿奇黴素軟膠囊兩種,合計約佔營業收入的15%—20%。隨着主管部門、醫療機構和社會公衆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認識不斷提高,不排除未來可能繼續出臺新的、更爲嚴格的抗菌藥物行業政策和管理規範,將影響公司羅紅黴素軟膠囊、阿奇黴素軟膠囊銷售,並對公司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同時作爲一家制藥公司,維康藥業面臨着未能及時更新產品,原有產品被替代的風險。

招股書中提到,其銷售的羅紅黴素軟膠囊屬於第二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本世紀初第三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泰利黴素等研發成功。目前第三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尚未進入中國,若未來第三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進入中國,而公司新產品的開發需要持續、大量的研發投入,且面臨失敗的風險。如果公司難以在短期內研發出新產品,公司羅紅黴素軟膠囊面臨被新產品替代的風險,進而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儘管面臨着被替代的風險,維康藥業的研發費佔營業收入比重卻仍有提升空間。報告期內,該公司研發費用佔比分別爲3.89%、2.84%、3.30%,不及銷售費用佔比的1/10。

或是考慮到醫藥工業未來前景不確定性大,近兩年該公司加大了對醫藥商業的關注。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下設連鎖藥店121家(含中醫診所),其中41家連鎖藥店系2018年後設立。不過報告期內,該公司醫藥商業收入分別爲7484.95萬元、9858.77萬元和11714.55萬元,醫藥商業公司的淨利潤分別-742.37萬元、-1420.55萬元和-1006.25萬元,仍處於持續虧損階段。

維康藥業近三年期間費用佔比狀況

資料來源:維康藥業招股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