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忘憂君原創,轉發請註明出處。)

當你走進電商平臺看各種茶的買後評價,你會發現,很多評價讓人大跌眼鏡。

比如,鐵觀音不夠香,差評,或者鐵觀音太香是香精,差評。

比如,蜜桃烏龍蜜桃味不夠,差評,或者蜜桃烏龍蜜桃味太足是香精,差評

又比如,茉莉針王沒有茉莉花,肯定是香精,差評。

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那麼,當我們拿到一款茶葉的時候,究竟該從哪些方面去評判它的好壞呢?

即使對茶不算太懂,這四個字你也應該記住,這四個字就是,“色、香、味、形”。

01茶之色--顏色/色澤

茶葉的色澤是由茶葉鮮葉中所含有的顯色物質的多少來共同決定的。

這些有色物質主要指:

葉綠素(兩種,分別爲藍綠色或黃綠色)

胡蘿蔔素(黃色或橙色)

葉黃素(黃色)

黃酮類物質(黃色)

綠茶的主要成份是葉綠素。

綠茶在採摘後要迅速的殺青,就是要‘殺掉’會讓葉綠素脫鎂變成脫鎂葉綠素而呈現綠褐或者黃褐色的酶。

所以,高級綠茶葉片顏色爲嫩綠或翠綠,湯色嫩綠。

一旦變成黃或者褐色,那麼這種綠茶在‘色’這一項上就不合格。

其他茶類,相對來說,對‘色’的要求沒有綠茶那麼高。

紅茶是經過發酵和揉捻後的茶,葉片中的多酚類物質、葉綠素等都已經被氧化了。

如果各種成分控制得當,會表現出烏黑油潤的模樣。湯色也會相應的出現紅豔明亮或者黃澄明亮。

黃茶是‘悶黃’,爲方便理解,可以想像成綠茶悶了一下,發黃了,所以黃茶幹茶色澤綠黃或嫩黃、湯色綠黃帶金圈的爲好。

白茶按照採摘時間和等級分爲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彼此之間在外形差異上較大,區別應該是很明顯的。

但是茶湯的顏色卻相對比較統一,多半是杏黃或者橙黃。

老白茶這些年被仿製的比較厲害,在購買老白茶時需要注意茶餅中間和外部色澤應該是統一的,而不是有差異的。

青茶(烏龍茶),因爲發酵程度不同,所以顏色跨度大,從深翠綠、砂綠、烏綠、青褐,到金褐都有,有的褐色會很深,接近黑色。

湯色會在綠茶跟紅茶之間,變化幅度也很大,所以從顏色上看烏龍茶是比較難的,需要細緻的比較和經驗的累積。

(以上六種湯色都爲烏龍茶中的單叢茶)

黑茶,在抑制酶的基礎上進行渥堆,最後一般會表現黃褐或黑褐色。湯色爲橙黃或橙紅。

按照不同的茶類進行顏色的對比就好,需要注意的是,安吉白茶或者正安白茶都是綠茶,大紅袍是烏龍茶。

02茶之香--香味

茶葉的香氣是由茶葉品種、鮮葉質地、採製季節及製茶工藝共同決定的。

茶葉的品種,比如黃觀音、肉桂、鴨屎香等,就是高香的品種,所以這些茶表現出香氣宜人是正常的。

但是,龍井、碧螺春、雀舌這些做綠茶的材料,不屬於高香的品種,如果表現出高香那就很奇怪。

而且不同的茶葉品種香氣也不同。

比如鐵觀音的蘭花香、佛手的梨香、肉桂的桂皮香或蜜桃香、梅佔的梅子香、單叢的黃枝香、桂花香等等。

這是品種本身決定,製茶師傅很難撼動。

關於鮮葉的質地,鐵觀音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它的茶樹在比較幼齡的時候是可以表現高香的,隨着茶樹年齡增長,香味會沉下去,就不會表現高揚了。

據在茶行業混跡數十年的老茶人說,往前十年,市場上喜歡鐵觀音高揚香氣的消費者非常多。

於是很多安溪的茶人,砍了老茶樹,種新樹。這些新樹就會表現出高揚的香氣,很受歡迎,鐵觀音的外銷一度做得很好。

但是,由於這種無計劃性,一味追求眼前利益的砍伐,這幾年的鐵觀音產地就面臨着茶樹年齡小和土壤肥力流失嚴重的問題,甚至一度發展到,做出來的茶,失去了鐵觀音應該有的‘音韻’。

習慣以前鐵觀音茶的老茶客就會發現現在的鐵觀音空有香,沒有韻了。

這兩年,當地也已經有一些茶人開始有保護環境的意識了。但是破壞容易,建設難,鐵觀音想回到以前的味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反觀現在一些剛開始喝鐵觀音的人,他們就會覺得,這種高香的味道纔是正常的。

當他們喝到已經有些年歲的茶樹做出的茶時,又會覺得不夠香。

這就是現在鐵觀音所面臨的問題,環境被破壞,茶葉質地不好,消費者認知的差異共同作用,形成了鐵觀音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的窘況。

採製季節對於不同的茶影響不同。考慮到採製太頻繁對於茶樹和土壤的傷害都比較大,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進行管控。

很多茶農自己也開始有了要保護茶樹的意識,所以現在很多茶是沒有四季的區別了。但有些茶人還是會在不同的時節進行採摘。

其中比較有名的算雪片鴨屎香。它是冬天採摘的鴨屎香茶,所以它的味道跟春鴨屎和夏鴨屎是不一樣的,不像春鴨屎的靈動,也不像夏鴨屎的渾厚,它有自己的涼感,一度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歡。

但是,冬鴨屎還是屬於非應季茶,所以,不鼓勵大家追捧。

製茶工藝對茶最後表現出來的滋味影響很大。

比如梅佔,按紅茶工藝,可以做成金駿眉梅佔、按烏龍茶的工藝,可以做成武夷巖茶。

理論上,也可以用它做綠茶或者白茶等等。但是按照梅佔葉片的大小,它做綠茶不一定合適。所以沒人把它做成綠茶。

製茶的師傅一方面要量體裁衣,按照茶葉的品種質地去決定怎麼做這個茶,另一方面,好的原材料也需要厲害的製茶師傅才能做出絕世好茶。

這些因素相輔相成,互相影響,都做好了,才能得到一杯好茶。

我們日常在飲茶積累自己的味覺感受的時候,可以通過聞幹茶樣、熱嗅、溫嗅和冷嗅溼茶樣來進行,多飲多試,感覺自然更爲準確。

03茶之味--滋味

茶葉的成分有上百種,其中最主要的三種物質是茶氨酸、茶鹼/咖啡鹼(咖啡因)、茶多酚。

其中,

茶氨酸表現的味道是鮮爽,如雞湯一般。

茶鹼/咖啡鹼表現的味道是苦

茶多酚表現的味道是澀

他們聯手組成了我們通常說的‘茶’味的主要部分。

除了‘茶’味以外,還有其他各種呈味物質,會表現出‘香’味,比如蜂蜜水味、茉莉花味、玉蘭花味、熟果味、樅味等等。

越是粗老的料子,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含量越會相對較高,茶氨酸含量相對較低,就會較爲苦或者澀,‘茶’味相對也較重。

越是鮮嫩的料子,茶氨酸含量較高,鮮爽度高,‘茶’味反而會相對較淡。

所以,很多名優綠茶或者紅茶,因爲原材料很鮮嫩,整體的滋味反而比較清淡。

比如碧螺春、比如金駿眉、比如白毫銀針,其實整體的滋味都是清淡的。

雲南的茶因爲是大葉種的茶葉,所以整體‘茶’味更重,即使是很好的生普(類似綠茶),也可能有苦味,所以大部分雲南茶,會做成熟普(黑茶)。

每一種茶做得好不好,從滋味上來看,更多的標準是--是否符合這種茶應該表現出來的味道,有很重的個人烙印。

就好像,判定松鼠桂魚做得好不好,會對糖醋味有要求,對鮮辣味是沒有要求的。但是麻婆豆腐就會要求麻辣味夠勁。

不同的茶滋味本來就是不同的,此外評茶師的感覺和積累也各不相同。

據說有一年南方一個知名鬥茶賽的評委請了好幾位來自北京天津的知名評茶師。最後評出來的優秀茶樣受到本地人的抵制。

這就是口味的區別。

所以滋味是很個人的東西,同樣一種茶,喝過一百個樣,你自己的心裏自然會有一個輪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04茶之形--形狀

茶葉的形狀是由茶葉的工藝決定的。

茶葉形狀做得好不好,需要看它跟標準樣相比有多大的差異。

什麼叫茶葉標準樣?

不同目的的茶,不同品種的茶,標準各不相同。

標準茶樣就約等於考試時候的滿分答卷。

(標準茶樣定義)

以標準樣爲滿分,來評價待測樣。

我國有標準茶樣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查看。

審評時,主要需要從形狀、整碎、色澤、淨度四個方面與標準樣進行對比。

形狀:

條形茶就需要考慮粗細、鬆緊、老嫩等等。

圓形茶就需要考慮身骨重實度、圓結度等等。

緊壓茶就需要考慮形狀、鬆緊、規格等等。

同樣爲條形茶,小種紅茶和阿薩姆紅茶的要求又不一樣。

整碎:

整不整齊,上中下三種茶的比例合不合理,碎茶多不多,這些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所以這一項,相對較好考評。

色澤:

茶樣光澤度、新鮮度這些都在這一項考評裏,就跟選菜差不多。

(這個就是烏黑油潤有光澤,色澤好的茶樣)

淨度:

是茶樣的乾淨程度。

有沒有摻雜除茶以外的雜物(非茶類雜物),比如頭髮、稻草之類的。

有沒有摻雜茶梗、黃片這種茶葉製作過程中帶有的雜物(茶類雜物)等。

如果有非茶類雜物,就是不合格的茶樣。

如果有茶類雜物可以劃爲中低檔茶。

茶葉在審評的過程中是有很多的講究和要求的,就像一次嚴肅的比賽一樣。

參賽的茶要想得獎,除了本身必須是好茶以外,如何泡茶,把茶的優點發揮出來是另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實力加運氣才能成就一泡好茶。要想喝到這樣的好茶,喝茶的人,也需要一些運氣。

當你覺得這個茶自己不太喜歡的時候,請仔細的確認,不要盲目的說這個茶不好,甚至去攻擊做茶的人。

一方面可能是茶沒有泡好,另一方面,也可能只是你不喜歡這個味道。

當然,如果以上這些評判標準,你都仔細的核對過了,這茶依然怎麼看都不好,

那可能是真的不好。

你如果都不知道該如何審評一款茶,你可以直接說,“我不喜歡”。

就好像鐵觀音的高香與低韻一樣。酸甜苦辣鹹,誰還沒有個喜惡呢?

‘喜不喜歡’是很個人的東西,可以隨便說。

而‘好不好’是很鄭重的評價,

請慎言。

(本文爲原創作品,如有抄襲,舉報到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