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好茶需有好水配,三分茶七分水,要想泡出一杯好茶,除了要求茶葉有色、香、味、形,我們還需要水有清、淨、甘、洌。

然後,就是茶具了,好的茶具能爲茶的滋味加分,更能讓飲茶上升成爲一種藝術和精神上的享受。

茶具從最早的粗陶走到今天,一路坎坷,每朝每代所推崇的茶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着那個時代的文化,茶具帶着時代的烙印從遠古蠻荒走到了現在的五彩斑斕。中間經歷了什麼?陶和瓷又有什麼區別呢?購買時有哪些地方需要避雷?

我們挨個聊。

原始社會,用的多半是陶器,就是大家在博物館裏看到的那些。

陶器無論是取材還是燒製溫度的要求都沒有瓷器高。

陶器是普通黏土就可以做成,取材方便。瓷器則要求必須用高嶺土。

陶器通常的燒製溫度爲800-1100攝氏度。而瓷器則需要高於1200攝氏度。

在遠古時代,隨處可取的黏土加上較低的燒製溫度,只能燒製出陶器。

但是,

這並不意味着陶器就差,柴燒、紫砂都是泡茶的上上選,這些年價格還水漲船高,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陶器。

茶,始於唐而興於宋。從西漢到唐,隨着運河的開鑿和交通狀況的改善,茶葉也被推廣開來,伴隨着的自然是茶具由陶,到瓷器的變遷。

茶葉在唐朝的興盛,引發了瓷器在唐朝的風靡。但是就像茶葉最終‘興於宋’一樣,茶器也是在宋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代整個朝代都在追求兩個字--風雅。從這個角度來說,宋徽宗也算是做好了帶頭人的角色,奈何‘風雅’不能衛國護民,宋徽宗就只能做亡國君主了。

當然,說起寫詩也是這個兩個朝代最厲害,那些歷史上的風流人物,傳奇故事多出於唐宋。

琴棋書畫詩酒茶,哪個花時間花錢多,看起來文雅,能顯得藝術修爲高,宋朝人就追求什麼,跟唐朝的“尚武崇文”雙翼齊飛不同。宋朝獨尚文,弄得上下五千年落得個‘弱宋’的名號。

但是,宋朝在藝術家們眼裏簡直就是瑰寶。

瓷器世界裏的五大名窯,也是宋朝形成的,分別是:

官窯--浙江杭州,哥窯--浙江龍泉,汝窯--河南臨汝、定窯--河北曲陽,鈞窯--河南禹縣。

大家經常聽到的龍泉青瓷,說的就是“哥窯”。

“哥窯”名稱的由來是來自於龍泉兩位非常有名的燒窯師傅章生一、章生二。哥哥做的瓷器就叫‘哥窯’,弟弟做的就叫‘弟窯’,兩個人都手藝高超,做出的瓷器也是登峯造極。所以流芳千古,自然也都價值不菲。

(哥窯)

哥窯通常會呈現出冰裂狀,這其實是燒製過程中,因爲釉原料收縮係數不同引起的弊病,但到了卻成了今天人們把玩青瓷的一個‘說頭’。

除了以上五大名窯以外,宋朝人爲了鬥茶,研發出了建盞。建盞爲黑瓷,黑色底配上斑斕的耀變最是適合陪襯宋代鬥茶所要求的茶湯細白。

(建盞)

爲了鬥茶研發一種瓷器,這在上下五千年裏也是空前絕後的。

到了元朝,青花瓷聲名鵲起。景德鎮也因爲燒製青花瓷而名動天下。

元朝開始,團茶漸趨沒落,散茶風漸起。建盞失去了它的優勢,青花瓷搶佔市場。

奈何元朝實在是太短,到了明朝,紫砂開始展現它的優勢,在泡散茶方面,紫砂有獨到之處。

紫砂作爲一種陶器,孔隙較大,可以與茶湯進行充分的交融,茶的味道就可以保存在這些孔隙裏,茶裏的雜味也會消掉。紫砂壺對於茶湯的溫度也控制得很好。

好的紫砂壺配上好茶長期使用,即使只往壺中注入白水,也會有茶香。加上紫砂壺在茶水日復一日的澆灌下會煥發出誘人的光澤,而且觸感極好。

所以,即使到了今天,紫砂壺也依然受到熱烈的吹捧。

以上所有的這些茶具,到了今天,有很多都價格不菲。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但凡價格不菲的,多半都是精神需求。物質需求往往比較廉價。

拿紫砂壺舉例。

如果你只是想好好喝一泡茶,讓茶葉泡出好的味道就可以,那麼千元以內的紫砂壺完全可以滿足你。

這就好像你要給自家客廳裝一幅畫。

隨便找個畫手畫一副,滿足功能上的需求,幾百一千足以。

但是,如果你想買一副齊白石、張大千之類的,那就是天價,還可能買到假的。

你要是想要紫砂壺的大師作品,再帶點書法,再帶點繪畫,這價格就可能沒底了。

因爲這把紫砂壺的價格就會來自於三位大師。

提示

在這裏,給你一些購買紫砂的小貼士,加強你辨別真僞的能力:

1 供春是明代的一個制壺大師,仿照它當年做的那個形狀的壺,而做成的壺,都被稱爲供春,但是他本人的作品是天價,是古董,是文物,就算是拍賣也會放在蘇富比,佳士得這種檔次的拍賣行,某些電商品臺是肯定不會有的,收起你的僥倖心理,賣壺的人又不是傻子。

2 時大彬,供春之後最厲害的制壺大師,宋代尚書時彥的族孫,一代制壺宗師。這麼個偉大的人物,他的名字在電商平臺上,隨處可見,我就想問問,放一個壺就要寫時大彬到底是幾個意思?到某寶上去搜時大彬的人我更不能理解了,想去搜個照片緬懷一下?

3 顧景洲 現代最著名的紫砂壺大師,於1996年仙逝,當今紫砂壺屆的壺藝名家多半出自它名下,它就是紫砂壺屆的齊白石,對他的描述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他年逾古稀之後,每有新作精品問世,均爲海內外收藏家競相求覓。’

放過他們,好嗎?

先把如何鑑別紫砂壺的真僞整明白了,再賺它個千百萬的,再去研究名家壺,如何?

清朝,滿族執政,飲茶習慣跟漢族有一些區別。

其中,茉莉花茶深受滿族人的喜愛。

在稍微考究一些的清劇中,飲茶多使用蓋碗,又叫‘三才杯’。三才者,天、地、人,名字蘊含古代“天蓋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道理。

杯子一式三樣,上置蓋,中有碗,下有託,所謂‘三才’便是如此。

除了以上這些茶具,竹木茶具、錫器、金銀茶具等也在歷史上佔有一定地位。

但是竹木茶具多用來做配件,如茶臺、茶匙、茶則等。

錫器煮水褒貶不一,有的茶人建議用來儲茶,有的茶人則說它會給茶染上異味。

金銀製的茶具,在實際沖泡時,不如紫砂和柴燒等器具能讓茶沖泡出最好的效果,而價格又十分昂貴,在古代多是富貴人家飲茶或做擺件罷了。

我們在選用茶具時,如果是爲了喝上一壺好茶,那麼普通的紫砂茶具或者白瓷,其實就可以了。有鑑賞需求,或者很喜歡養紫砂壺的,可以選個稍微貴一點,泥料好一點的。

但是,花天價去買就沒有必要了。尤其是碰上薄胎紫砂,泡起茶來畏首畏尾,就怕摔壞了杯蓋。那,想要悠閒喝茶的初衷就完全化爲泡影了。

如果只是需要買一個‘擺件’,何必要買茶具呢?

金條可能更好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