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忘憂君原創,轉發請註明出處)

週末的蘇州茶博會,我去了兩趟,一次是去‘全面考察’,一次是去‘特殊對待’。

第一趟,我走馬觀花了一番這次蘇州茶博會的大體參展商品情況。

光看茶葉,說實話,勾起我興趣的一個巴掌都數得過來。再看看茶具,覺得還能稍微淘一淘。

放個視頻,給大家解解乏。

00:57

(口誤見諒,想說福建和雲南稱霸茶博會來着)

就像我在視頻裏說的,現在一般檔次的茶博會,福建和雲南茶几乎就撐起了一片天,兩邊還互相對於對方熱衷於茶葉推(chao)廣(zuo),十分看不上眼。

接下來是廣東和安徽,新會陳皮、小青柑、鳳凰單叢都是廣東茶,大家熟門熟路,想買什麼按圖索驥就是了。

比較意外的是,安徽茶不以太平猴魁、黃山毛峯、湧溪火青等名優綠茶漸長,倒是一個個都賣起了金絲皇菊,也是讓人有些錯愕。

而我,在這次茶博會淘了些雲南產的碧螺春,從裏到外,從長相到味道都完全不像洞庭碧螺春,但是喝起來竟然還不錯,估摸着回頭可以做個對比樣。

普洱這兩年,講究茶氣霸道,老班章的價格長得跟瘋了一般,但是往前走幾年,老班章的“霸氣”就是茶客嘴裏的苦澀味重,茶湯不滑了,當時可能最便宜的就是老班章,賣都賣不走。

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在炒普洱茶,我懶得跟風。而且雲南茶几年炒熱一座山頭的作風,我也實在是追趕不上,還是選了較爲容易被接受的“昔歸”。

最後,收了個十分有趣的‘雙龍戲珠’茶,這茶是用雲南產的白茶加了金盞花做底,線上穿了茉莉和千日紅,拿一個大一些的公道杯泡,可不就像兩龍往上竄嘛,很是有趣。

除了雲南茶,本次茶博會最大的收穫便是鳳凰單叢了。

新工藝做的抽溼單叢和百年老樅成就的宋種各自都有自己的故事。

抽溼單叢是以鳳凰單叢爲原料,以抽溼工藝而做的新工藝單叢。

省去了焙火工藝,茶葉的滋味自然更加鮮活,喜歡高揚香氣的朋友對這款茶評價頗高,不過少了焙火,這茶在保存上自然比一般的烏龍茶麻煩很多,倒是不推薦大量購入,嚐個鮮即可。

與芝蘭、蜜蘭等‘後輩’不同,宋種是真正的老前輩。據說宋種距今已有九百年曆史了。

關於“宋種”的名字還有一個傳說。

南宋末年,宋帝趙昺南下經過鳳凰山,覺得口渴,侍從們採下了一種葉尖似鳥嘴的樹葉加以烹製,飲完後,滿頰生香,從此廣爲摘種,起名爲“宋種”。

傳說聽聽就好,但是“宋種”一線天的說法卻很是有趣,‘一線天’意思是“宋種”離最頂級的單叢茶,只有一線的差距。

上好的烏崬宋種自然擔得起這個說法,價格也是頗爲不菲。我選了性價比更高的潮州老樅宋種,滋味已經表現出讓人難以忘懷的漸變了,很是不錯。

最後例行入了點黃茶,補充庫存,這次茶博會,‘茶’的部分對我而言就徹底結束了。

茶博會的“博”字在這場茶博會上,可以說是幾乎沒有體現。我總是希望這種情況能改一改。一年又一年。絲毫未變。

那些更加小衆的茶,哪一天才可以走到臺前來?

實際上,這是由在選購茶的每一個‘你’來決定的。

當你買紅茶只買金駿眉、綠茶就是龍井,買巖茶必須肉桂、普洱就要去年的冰島今年的班章,如此總總,長此以往,走到最後,我們還能剩下些什麼呢?

那些您還不曾瞭解的味道,也許,你已經再也沒有機會去了解了。反之,則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

之前有朋友說想買一點“餘姚仙瀑”做一場茶事活動,結果苦尋半月,一無所獲,只好隨便找了個茶頂替。

這樣的事,還會一直上演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