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90人離職事件”,最近引發了輿論高度關注。中科院7月20日提供的信息顯示,該院已於19日成立工作組赴合肥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最新消息是,關於該事件調研已經升級到國家層面——國家有關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對此事件展開深入調研。(新華網)

合肥研究院此前回應“90人離職事件”時稱,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現在看來,所謂“正常”是要打引號和問號的,或者說該事件很不正常,否則不會引發廣泛關注,也不會調研升級。在筆者看來,國務院相關部委聯合調查此事件釋放另類信號。

首先,說明事件是值得高度重視的一種現象。因涉事單位是中科院下屬機構,離職人員屬於高學歷科研人才,加之“90餘人離職”,顯然不能視爲一般單位的普通職工跳槽。該事件發生背景和原因是什麼,多人集體離職對科研所有何影響,都需要深入調查。

其次,說明要以公正調查拿出權威結論。雖然說中科院及時介入調查,但中科院調查下屬單位,能否確保調查公正性,公衆可能會有不同看法。多個國家部門組成專項工作組來調研,既能確保調查公正性,又能確保調查結果權威,無疑結論更有說服力。

其三,既要解決問題也要預防類似事件再現。這種高規格的調研顯然是有明確目的的,最終目的不外乎兩個,一方面是調查中科院合肥院所有無體制機制等問題,有問題將及時解決。另一方面,從這一事件總結教訓,防止類似事件在其他科研院所重演。

科研人員不只是其所在單位的財富,也是我們國家、社會的財富。所以,“90餘人離職”不僅是單位內部人事事件,而是一起公共事件。這一事件究竟是孤立的個案,還是反映了科研領域某些共性問題,顯然這是公衆關心的問題,也是調研升級的原因。

近年來,中央高度重視科研人員,先後出臺不少文件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以今年爲例,人社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9部門出臺《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等。

這種集體離職事件應該與科研人員待遇有一定關係,即出於“人往高處走”的目的選擇跳槽。其實近年出臺的很多政策都是增加科研人員收入,體現知識價值。如果涉事單位嚴格落實相關政策,讓科研人員獲得合理收入,工作體面,或許事件不會發生。

所以此次調研“90人離職事件”的結論,以及針對調研結論會出臺哪些新的改革措施,都是值得關注的信息。當然,被調研單位部分項目涉密,估計也是調研升級的原因之一。總之,此次調研升級或許是我國科研機構下一步更深入更全面改革的前奏。

此次使用的詞彙是“調研”而非“調查”,所謂調研是指既要調查又要研究,顯然比調查的內涵更豐富。期待權威調研拿出有深度的結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