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鄱陽縣謝家灘鎮楊塘村村民張在林家,有一塊“光榮之家”軍屬光榮牌,雖遭受洪水襲擊,卻依然絲毫不損,在洪水中高高掛起,閃耀着動人的光彩。

現年53歲的張在林是楊塘村一戶普通的軍屬家庭,他有2個兒子,大兒子張華爲現役軍人,四期士官,已服役16年,現在黃山市,二兒子張鵬和媳婦在溫州打工,張在林現和妻子、2歲的孫子(二兒子所生)3個人在一起生活,妻子患有宮頸癌,張在林平時在家照顧患病的妻子和孫子,有時會到附近村鎮幫人做點小工。7月7日晚上8點多鐘,副鎮長金建華、村黨支部書記潘四元等鎮村幹部來到他家,告訴他今年洪水會很大,他家房子可能會淹到,動員他家人員和物品就近轉移。到了7月8日凌晨2點,洪水來襲衝入他家,眼看一樓物品將被洪水吞沒,村支書潘四元帶領民兵營長等村組幹部10多人再次來到他家,大家一起動手,將張在林妻子和孫子轉移到二樓,將他家一樓電視機等貴重物品和大米等生活品全部轉移到了二樓,奮戰了一個多小時,張在林家值錢的物品基本已全部安全轉移,此時洪水淹到他家一樓已經有1米多深,潘四元等村組幹部全身溼透,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洪水,潘四元問張在林一樓是否還有貴重物品要搬,張在林猛然想起軍屬光榮牌還掛在一樓牆上,那是去年鎮村幹部來他家頒發的,這塊軍屬光榮牌是軍屬之家的榮耀,不能讓它受到洪水損毀,潘四元聽了點點頭,說我們一起去取。兩人不顧水深來到一樓,張在林小心翼翼地從牆上取下光榮之家牌,來到二樓將它高高地掛在正中方牆上顯耀的位置。張在林說,每天當他看着高高掛在牆上的軍屬光榮牌,心裏就會生起勇氣和力量,鎮黨委政府對受災軍屬家庭優先轉移、優先安置,在生活上給予了很好的關心和照顧,村委會安排了專人給他家送來了飲用水、方便麪、蔬菜、水果、食用油等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給了他家堅實的生活保障,使他一家人平穩安全度過此次汛情。遠在部隊服役的兒子張華多次打電話來,詢問家裏的受災情況,張在林在電話中回答說:“兒子放心吧,鎮村幹部就像我們家裏的親人一樣,經常來家裏慰問,幫助解決家裏的困難和問題,你在部隊好好幹吧。”自7月10日開始他家的水開始退下,7月13日村裏就來人對他家進行消毒,7月14日他將光榮之家牌又請回到一樓,掛在了大廳正中的匾上。張在林說,這塊軍屬光榮牌讓他真正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真正感受到軍屬家庭的光榮。

鄱陽縣蓮花山鄉中灣村村委會村民林次英也是軍屬家庭,她今年80歲,她的孫子餘志剛是現役軍人,2015年入伍,現在舟山市服役,爲一期士官,林次英老人獨自一人居住,所住房屋爲磚木結構,遇到洪水極易發生倒塌。7月6日,在洪水來臨之前,鎮村幹部和民兵專門來到她家查看險情,將老人轉移到村大禮堂進行安置,並將老人家的生活物資和財物全部安全轉移。在大禮堂安置點上,村委會幹部給予了老人無微不至的關懷,每餐都派人及時送來飲用水、可口的飯菜和水果等生活品,並組織醫生爲其義診。林次英老人感慨地說:“多虧了孫子是一名軍人,自己雖然是一個人在生活,但是這次洪水災害讓她感到了,軍屬家庭處處有親人,她爲孫子是軍人感到高興和光榮。”

在這場特大洪災面前,鄱陽人民譜寫了一曲壯美的“軍愛民、民擁軍”抗洪讚歌,在每一戶受災軍屬家裏,在抗洪戰場上,那高高掛起的軍屬光榮牌更加熠熠生輝,似乎在講述着一個個動人的擁軍故事……

鄱陽縣人武部部長楊佳躍介紹:“對於在這次洪災中受災的軍烈屬家庭,要求各鄉鎮人武部、村級民兵營要建立一對一聯繫幫扶機制,特別是需要疏散轉移安置的家庭,要安排專武幹部和民兵營長結對掛鉤,確保人員財產及時轉移。”

鄱陽縣防汛指揮部一名負責人介紹,我們把受災軍屬家庭列爲優先照顧對象,做到三個優先,即轉移疏散優先、食宿安排優先、看病就醫優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周共育介紹,全縣受災轉移安置的軍屬家庭有260餘戶,均安置在生活條件較好的安置點上,目前情緒穩定,生活無憂。

來源:上饒晚報

採寫:羅一 張明金 徐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