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都學過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吧,可能大概內容不是很記得了,但是裏面有一句話卻成爲了千古流傳的詩句,那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即使放在今天也不過時,在當時更是很多文人才子追求的精神境界,更成爲了當時官員的道德操守。可以說這麼一個詩句,對塑造當時人們的價值觀有着很大的作用。寫出這個詩句的是有着憂國憂民想法的詩人,也是爲百姓操心的官員,他就是范仲淹。有着這麼高尚想法的人,肯定也有着不同的經歷,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關於范仲淹他有着怎樣的人生經歷吧。

在這裏,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一些清官和好官在年少時期或多或少都喫過苦,也就是說在他們童年時期也經歷過生活給予的重壓,見識過社會的黑暗,經歷過這些的人在當官之後有些選擇了通過自己的力量改善那樣的環境,爲人們謀取福利,還有另外一些則做出了相反的選擇,做了一個貪官,成爲一個自己當初討厭的人。然而范仲淹卻是前者,在他當官之後做了很多爲百姓着想的政策。

范仲淹在他小的時候經歷過一些不如意,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因爲嚴重的疾病而去世了,當時他的母親沒有辦法,只好帶着他改嫁了。改嫁之後,范仲淹的名字也被改了名,隨了那家人的姓。當時的他可以說是寄人籬下,對於這段經歷,因爲沒有太多的資料去佐證,所以並不清楚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但是光是想想就知道,寄人籬下的感覺不會太好。在那樣的環境下想要努力讀書也是不容易的,當時的范仲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刻苦讀書,並且做到了衣不解帶,懸樑刺股的程度。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以一種“只要讀不死就往死裏讀”的態度,他終於憑藉着自己的學識考取進士,得到了做官的資格。因爲當時他可以算是飛黃騰達,所以他乾脆把自己的母親接到了自己的身邊,就連名字也改了回去。從這裏看來,范仲淹在此之前的經歷都不會太好,肯定也是經過了一番磨難纔得到這樣的成就。這樣的精神放在現在也是不過時的,他的經歷就是現代版本的寒門出貴子,精神值得學習。

在他做官之後,也沒有利用手上的權力爲自己謀福利,反而兢兢業業,忠於本分。當時的他曾經輾轉過很多地方做官,但是每到一個地方,他就會根據那個地方的具體情況而出一些政策,比如有些地方會有水災,他就去修繕一些防水的堤壩,讓那裏周邊的人們不用擔心水災,也能保障當時的農業生產。范仲淹做出來的堤壩也被當時人們冠以他的稱號,足以看出那時候人們對他是很愛戴的。

范仲淹的經歷跟我們周圍一些人的經歷是很相似的,有一些人也是出身不好,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晉升空間,然後根據自己的學識和才幹爲人們謀取福利,這樣的人也是值得欽佩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