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更好地滿足全國教育科研人員的科技文獻信息需求,增強大衆科技文獻獲取的信息素養。7月22日-24日,爲期三天的“NSTL科技文獻信息開放服務雲論壇暨國家科技文獻保障模式研討會”在“北京時間”視頻直播平臺上圓滿舉辦完成。本次會議作爲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和國家圖書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聯合舉辦的文獻情報領域一次大型學術“雲”論壇,匯聚了我國專業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三大系統專家學者和相關讀者,至籌備之初就受到廣泛關注,線上視頻直播觀看人數更一度突破11萬人次,觀衆遍佈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觀看人員遍及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相關機構。會議在“央視頻”、“北京時間”、“愛奇藝”等視頻平臺同步直播。本屆會議是今年以來我國圖書文獻領域規模最大的會議,更開創了疫情常態化背景下圖書情報研討交流的新模式,是一場新模式下的圖書情報學術盛宴。

在22日上午的開幕式中,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彭以祺、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建龍致辭。開幕式由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副主任吳波爾主持。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副主任吳波爾主持開幕式)

彭以祺主任闡釋了當下科技文獻供給的整體環境及面臨問題,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經濟發展時有起伏、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國科技文獻保障事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作爲文獻情報人員必須立足當前,考慮長遠,密切配合,堅持以用戶爲中心,促進文獻情報事業在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中的支撐保障作用,爲推動我國科技文獻保障事業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彭以祺主任致辭)

饒權館長表示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是我國面向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提供專業文獻信息服務的重要保障基地,也是推動我國文獻情報服務不斷走向數字化、網絡化協同發展的典範。本次會議以科技文獻信息開放服務和國家科技文獻保障模式爲主題,正是着眼於當前信息服務新環境所帶來的新挑戰,全國文獻信息服務領域同行在雲端齊聚一堂,通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實時交互,共同研討信息服務的未來發展。

(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致辭)

陳建龍館長從CALIS與NSTL的密切合作關係談起,結合當下形勢,闡述了踐行創新協調、綠色發展、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必要性,表示應繼續協同合作、開放融合,共同促進我國科技文獻保障和信息服務事業的內涵發展與特色發展。

(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建龍致辭)

學術報告環節,大會特邀的報告專家陣容空前,十二位知名學術專家和七位國內外著名文獻數據庫高管齊聚雲端,分別就當下廣爲關注的 “科技文獻保障模式”、“開放獲取”、“知識服務”、“疫情應對”、“數據生態”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擊中我國科技文獻領域最前沿、最受關注的話題,既有戰略層面,剖析解讀當前國際國內環境下科技文獻保障面臨的風險與挑戰;也有實操層面的諸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情報服務,上至戰略部署下達探索實踐,爲與會者提供了諸多建設性、指導性的建議,反響熱烈。

“科技文獻保障模式”主題報告方面,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資源中心主任曾建勳以國家科技文獻保障體系爲主題做大會報告,回顧了NSTL二十年資源建設與服務體系的發展歷程,分享資源建設與服務工作推進思路;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童雲海結合自身實踐從數據生態建設的角度分析圖書館數據生態建設的架構及面臨的問題;澳門大學圖書館館長吳建中以圖書館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爲主題做大會報告,指出圖書館面對以數字爲主導的時代,轉型已成爲必然趨勢,要積極探索節儉型的發展與創新,有效培育事業發展的新業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汪東波從國家圖書館外文文獻資源建設的角度闡述了國家科學文獻保障體系的模式與作用;清華大學副館長竇天芳以圖書館服務爲主題,分析了清華大學圖書館生態服務環境下的實踐探索;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劉煒分享了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化轉型中的法定呈繳與長期保存的策略和意義。

“開放獲取”主題報告方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館員趙豔、科睿唯安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劉煜、Elsevier副總裁Anders Karlsson、Digital Science CEO Daniel Hook、Taylor & Francis中國區業務發展總監艾星濤、Wiley生命和社會科學出版副總監吳燕分別就開放獲取趨勢下圖書館、出版社的選擇與博弈、開放科學的發展趨勢、出版社對開放出版的態度等進行大會主題報告。

“知識服務”主題報告方面,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孫坦分析了新一代知識服務系統的技術趨勢,以及中國面對新變化的應對策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錢慶分析健康中國戰略下的醫學知識服務;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龐莉莉介紹中圖公司數字化轉型及科技文獻服務的新實踐;ProQuest公司中國區銷售總監朱江以“平臺、場景和共生系統”爲題指出知識服務是知識化流動的服務,文獻供應商、圖書館、讀者作爲一個共生系統,需要連接彼此,共同提供價值;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助理館長楊迅凌介紹了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服務的特色與亮點。

“疫情應對”主題報告方面,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圖書館副館長唐小利結合當前疫情形勢,介紹NSTL在新冠疫情突發期間在科學文獻保障和服務的應對,指出我國應建設國家科技圖書文獻的應急服務保障體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安璐教授對突發事件、人物、信息這三者進行分析,將突發事件和信息結合,闡述危機情境下,特別是本次疫情下,社交媒體信息的主題演化與信息的研究。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的載體越發豐富,而在海量信息面前,精準發現,快捷獲取信息,成爲人們的一種基本信息素養。在大會信息素養培訓環節,會議設置了26場信息技能培訓課程,涉及20個國內外著名科技文獻服務機構,不但包含國內兩大科技文獻服務機構(NSTL和CALIS)的資深專家,對我國國外科技文獻保障現狀、特色資源、服務方式等進行詳細介紹,主辦方還邀請包括Elsevier、SpringerNature、Wiley、Taylor&Francis、Clarivate Analytics在內的國外著名出版社、信息服務機構的資深講師進行教學培訓。相關培訓網羅了20餘個常用工具及服務平臺,既滿足大衆所需又涵蓋個性應用,智取所需,讓參會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免費學習國內外最新的科技文獻知識,同時爲其提供線上交流機會。

24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戴國強爲本次活動做大會總結,他指出應對當前這個在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代,需要我們加強各館各機構間的合作,在合作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再創新,將願景、希冀落到實處,繼而逐步解決我國科技文獻服務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開啓圖書情報界發展壯大的新時代,切實發揮好圖書情報事業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支撐保障作用。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戴國強大會總結)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作爲一個基於網絡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保障機構,始終致力於爲全國提供公益普惠的科技文獻信息服務。今年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成立二十週年,二十年風雨征程,NSTL已具備強大的科技文獻信息資源保障和服務能力,更建立了一個以印本文獻戰略儲備爲基礎的國家科技文獻保障體系,爲我國的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文獻條件支撐。

作爲二十週年慶賀活動之一,本次會議閉幕式上,NSTL隆重推出了NSTL吉祥物發佈領取活動。吉祥物承載了NSTL服務科研創新的服務理念以及對用戶的深切情感,四個不同類型的吉祥物分別代表了NSTL業務工作流程中資源採集、數據加工、網絡支撐、文獻服務四個環節,同時賦予每個吉祥物豐滿的性格特徵,既表達了文獻情報工作富含的科技元素,又充分體現了NSTL以人爲本的服務理念。

(NSTL吉祥物)

此外,作爲文獻情報領域大型交流研討培訓模式的一次創新,本次會議召開期間,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彭以祺代表主辦方接受了北京電視臺新聞欄目《北京您早》的採訪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