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差評(ID:chaping321) ,作者:差評君,頭圖來自:《少年閏土》插圖

喜歡逛貼吧和論壇的差友們,應該對水帖這玩意不陌生吧?

衆所周知,因爲發帖和回覆都會獲得經驗,爲了升級,苦於沒有新鮮事可以分享的網友們,就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水貼形式。

有人走創意路線,在貼吧的遠古時代,這種看似無聊的帖子動不動就能吸引上萬個一起蓋樓的吧友。

有人走爭議路線,拋出一道兩難的選擇題,就能讓網友們爭論不休,進而獲得大量經驗。

久而久之,這種內容空洞無聊,又佔據版面的水帖,開始遭到網友們的唾棄,再碰到這種帖,你總能看到“經驗是你爹”,以及一張寫着 LZSB 的動圖。

但是在最近的虎撲上,一種名爲“課文水帖”的形式,非但沒有招來網友們的厭煩,反而吸引了無數人的贊同。甚至在這些帖子裏,形成了一個個大型青春回憶現場。

此話怎講呢?

起初,一個網友可能只是想賺點經驗,水上一帖,於是就上傳了自己愛看的小學課文。

就拿這篇《珍珠鳥》來說吧,標題和內容看似平平無奇,就是貼上了課文原文和作者:

本以爲帖子會無人問津或是被噴,沒成想,這篇《珍珠鳥》居然承載了網友們這麼多的回憶。

有人說,小時候在讀課文的時候幻想過養一隻珍珠鳥。

而且,雖然《珍珠鳥》並沒有要求背誦全文,但是課文開頭的那句“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深深地刻在了很多人的腦海裏。

有人甚至對這句話都形成了條件反射,一聽到“真好”,就會不由自主地接上後半句。

很快,課文貼就在虎撲流行開來,網友們爭先上傳自己童年最愛的那篇課文。

有人貼出現實主義課文《窮人》:

課文講述了一對善良的窮夫婦收養鄰居家孤兒的故事,列夫·托爾斯泰的文筆在小時候看起來有些晦澀,但現在看來,這段描寫卻讓人覺得極其細膩和真實,大家都感動得稀里嘩啦: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慘哪!兩個孩子都在她身邊,睡着了。他們那麼小……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桑娜沉默了。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但桑娜坐着一動不動。

“你怎麼啦?不願意嗎?你怎麼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有人貼出作家林遐描寫家鄉景色的《海濱小城》,這篇文章在當年看似來極短、也沒什麼故事性,大家都不愛看。

但在論壇裏偶然看到,卻給人一種海風撲面,清涼透過屏幕吹到臉上的感覺。

評論區裏,網友們紛紛猜測這座小城到底是哪裏,最終通過軍艦、亞熱帶、鳳凰樹等細節推測出是湛江。

馮驥才的《挑山工》也是網友們最愛搬運的課文之一:

評論區裏,有人說文章只是在描寫挑山工們辛苦的生活;有人說挑山工是現代社會被壓榨的老實人們;甚至還有人得出了這樣的理解:其實人人都是挑山工。

曾幾何時,差評君害怕的就是語文考試裏的閱讀理解,但是在這篇看似樸素的文章評論區裏,卻津津有味地看起網友們對課文不同的理解。

不僅如此,很多人一直覺得語文書裏都是一些老掉牙的文學作品,其實根本不是如此。

在舊版義務教育實驗《語文》八年級下冊中,就曾經收錄了日本科幻作家星新一的作品:《喂,出來》。

講的是地球突然出現了一個可以容納垃圾的無底洞,最後把垃圾再傾瀉回地球的故事,腦洞大開。

甚至在有人搬運了《西門豹治鄴》之後,很多人認爲,這篇文章就是網文屆最火的“扮豬喫虎式爽文”的鼻祖。

因爲西門豹行事果斷,毫不墨跡,在那個時代,能夠破除封建迷信,十分圈粉,簡直就是超級英雄電影主角般的存在。

有的課文可以引起大家的回憶,有的課文居然還能引起大家的食慾,在課文的喫播屆裏,《我的叔叔于勒》肯定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在有人搬運了這篇課文之後,大家對課文的內涵討論不多,但幾乎每個人都對文中喫牡蠣的樣子難以忘懷:

“她們的喫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託着牡蠣,頭稍向前伸,免得弄髒長袍;然後嘴很快地微微一動,就把汁水吸進去,蠣殼扔到海里。”

在 B 站上,還有人模仿兩位課文裏的喫法錄了視頻,算是了卻了童年的一樁心願。

圖片來自 B 站 up 主 @ 阿松的 blbl 嘻嘻嘻

除了牡蠣,汪曾祺《端午的鴨蛋》中流油的鹹鴨蛋;朱自清《背影》裏的橘子;魯迅《社戲》裏的羅漢豆;《我愛故鄉的楊梅》中的楊梅,因爲對食物的描寫太生動,被併成爲課文屆美食的四大天王。

童年的想象往往是最美好的,長大之後,當你喫到這些東西,往往也就是幻滅的時候。

不同於,這些引起網友共鳴,卻又在大家長大後散落在記憶裏的課文,還有一篇課文,不僅讓所有人記憶猶新,甚至在創作百年之後,還影響着現代的流行文化。

那就非魯迅的《孔乙己》莫屬了。

文章中的金句,“讀書人的事,能叫偷嗎?”“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以及那段對孔乙己漲紅了臉的描寫,你可以在互聯網的每個角落見到,幾乎能在任何場合使用。

甚至都推出了 SCP 版本:

在 B 站上,還有很多根據《孔乙己》進行的二次創作。

元首可以是孔乙己:

圖片來自 B 站 up 主 @白狗檸檬茶

連鳴人都能是孔乙己:

圖片來自 B 站 up 主 @鍋蓋噠

在我上學時,最害怕的就是考試時候的閱讀理解,以及課文之後的“並背誦全文”,所以課文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往往是枯燥和痛苦的代名詞。

那麼究竟是爲什麼,大家能在十幾年後,又自發地搬運、懷念、討論這些課文呢?

究其原因,當我們的閱歷隨着年齡一同增長,對課文的理解也會和童年截然不同,小時候覺得孔乙己是可悲可笑的,長大後再讀《孔乙己》,突然發現孔乙己就是我們自己。

一如龐麥郎在歌裏唱的那樣:“ 有些事我都已忘記,但我現在還記得 。”

這些在當時死記硬背的文章,看似被你忘記,其實藏在了你的潛意識中,當你有一天看到“挑山工”;來到“海濱小城”,課文中的描寫便會湧現出來,給你一種神奇的感受。

更何況,在這個被短視頻和段子包裹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重讀這些名家著作,更成了一些人在忙碌生活中觸碰經典、懷念青春的窗口。

就像在搬運《珍珠鳥》的那個帖子下面,每當有人說出“真好”,後面那句“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便會脫口而出。

一唱一和,恍惚之間,好像回到了美好的中學時代,趴在桌子上一抬頭,陽光灑到了肩膀上。

圖片、資料來源:

虎撲

知乎

Bilibili,@阿松的 blbl 嘻嘻嘻;@白狗檸檬茶;@鍋蓋噠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差評(ID:chaping321) ,作者:差評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