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提問:網上有介紹說,當年衛青、霍去病所打敗的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要說起來也是華夏民族。這種說法對嗎?可爲啥匈奴人生活習性和漢朝人差別那麼大?對於匈奴人的來歷,儘管目前還有爭議,但人們所引用的基礎考證史料,還是以《史記》、《尚書》、《漢書》等爲準。那麼,這些書籍史料中是如何介紹匈奴的?

對於匈奴人的來歷目前還有爭議

1、匈奴先祖是夏朝王族的後裔夏朝建立者是大禹,傳13世17王,末代王是夏桀。此人文武雙全,力大無窮,能把鐵鉤拉直。但“自孔甲以來而諸侯多畔夏,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孔甲亂政以來諸侯對夏朝多有叛離,夏桀不修德行,武力傷害百姓,人們不堪忍受。據《國語》、《帝王世紀》等記載,夏桀寵幸美女妺(mo)喜,常抱她在雙膝上晝夜飲酒。妺喜愛聽綢緞撕裂之聲,就從國庫搬來綢緞撕給她聽。最終,商湯在伊尹謀劃下滅夏。後世還有說:妺喜本是伊尹所愛,被夏桀奪走後,伊尹憤而謀劃滅夏。

匈奴先祖是夏朝王族的後裔

夏桀兵敗後被放逐鳴條山而死。夏朝後人有的南下,成爲南蠻諸族;有人在夏桀兒子淳維(後母妹喜)帶領下北上,夏桀的妻妾也被淳維收納,逃入北方,以遊牧爲生。淳維便是匈奴先祖,因此匈奴人是夏朝遺民,也是華夏民族。2、匈奴人生活習性不同於漢朝人進入北方荒漠的夏朝遺民,與山戎、獫允、薰粥等部族融合發展,歷經商、周、秦三朝,單于之位傳給頭曼。因爲1000多年裏聚散不一,單于的世系無法排列。漢朝時,冒頓當了單于,匈奴成爲北方各族統治者,世系、國家名號才被記錄下來。

人人有攻戰本領

史載,漢朝時的匈奴人仍以遊牧爲主,逐草而居。沒有文字和書籍,人人有攻戰本領。穿皮革,披毛皮襖,年輕人喫肥美食物,老年人喫剩餘之物。父死,子以母爲妻;兄死,弟以嫂爲妻。匈奴人沒有姓、字。當時的中原地區經商、周兩代影響,尤其是周禮和承襲者齊魯文化、儒家學術等的教化,早已形成完整的文化、禮教體系。《史記》、《漢書》都記載有漢使與匈奴中行說(yue)的一場辯論,主要涉及人倫理常等方面:

匈奴倫常混亂

中行說這樣說:匈奴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們的妻子,雖倫常混亂,卻保證族羣繁衍。漢人佯裝正派,不娶父兄的妻子,可關係疏遠,相互殘殺,改朝易姓,君臣怨恨,修造宮室,耗盡民力……漢人別廢話,住上石頭屋子,戴上帽子,很了不起嗎?3、漢匈之戰是同民族的戰爭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曾令蒙恬修築長城戍邊。秦末戰亂中,匈奴單于頭曼進入黃河之地,佔據河套地區。漢初,劉邦慘敗於匈奴被迫和親,歷經文景兩帝,漢武帝揮鞭北擊,衛青、霍去病、李廣、班超、竇憲等名將備出,歷經百餘年徹底打敗匈奴。

霍去病逐匈奴於漠北

但漢匈之戰時人有過爭議,漢武帝甚至下“罪已紹”反思。《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均有反思之語。同時,司馬遷說:“而獫狁、薰粥,居於北邊。既稱夏裔,式憬周篇。”根據這個說法,漢匈之戰其實是同民族間的戰爭。

衛青收復被匈奴佔據的河北地區

爲此,有人說“五胡亂華”等這一說法也可以歸於同民族戰爭。但是,人類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爲人類的祖先都是猿猴——所以,儘管同爲華夏子孫,對於維護主權領土和民生安全,漢匈之戰也是一種必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