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萬千度 萬千度

在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鼎立分爭天下。並且他們都想擊敗對方一統江山,經過一番混戰之後他們並沒有順利的吞併對方統治天下。在最終還是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但是其中魏國實力最大,目前吳國和蜀國並建立了聯盟。從整體天下大事來看,曹魏一家是最大的,吳國和蜀國各具一方,在魏國面前就顯得非常的危險。他們都是通過自己所在位置地形的優勢,才能與曹操對峙,客觀上來看,他們兩家都不具備能與曹操單獨對抗的實力。曹操想要滅掉哪個國家,並針對一方進行攻擊,那只是時間問題。在他滅掉一個國家之後,另一個國家也會顯得岌岌可危。

面對這種形式,吳國和蜀國便選擇了聯盟,這樣不僅對他們兩國都好,曹操看到這種情況也是十分的頭疼。因爲雖然兩家從自己的實力上來說不能與曹操相抗衡,但是如果兩家結盟在一起,那將是一個不小的份量。曹操見這一現狀,便不會輕易的動手。對於吳國和蜀國而言,他們這樣做是非常明智的選擇,這樣他們不僅能夠自保,而且還能雙雙聯手共抗一強。而且兩家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邊,還能互相的照應,如果真的開戰,他們還能在東西兩線戰場上相互配合進行作戰。

這樣也使得他們在實力上都非常的均衡,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與國家之間並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並且也沒有永紅的對手,對於兩個國家而言,劉備與曹操的矛盾是最大的,他們兩人的仇恨,甚至毫不妥協,不共戴天之仇。相對於這種情況,雖全則做出了他自己打算,他還是比較圓滑多變的,因爲他是一個能夠抓住機會的人,面對曹操對劉備的仇恨,他和劉備之間並沒有多大的恩怨。

雖然蜀國和魏國在表面上實施了聯盟,但是從整體看上去並不是那麼的堅固,因爲在兩國聯盟期間也發生了不少的矛盾。在兩國建立聯盟以來,雙方先後發生過多次戰爭。第1次則是面臨土地的歸屬問題,兩國也是毫不示弱地出動了大軍進行對峙,最終還是劉備讓了步。而且哥讓了多弟給孫權,最後以失敗告終,第2次則是關於發動了的戰爭,並且向北方進攻討伐曹操。就是因爲這次事件,動物卻背叛了兩國聯盟,在背後對關羽動了刀子。

隨後把關羽的老巢給斷了,導致此次戰爭大敗,並且損失慘重,如果在的團隊全軍覆沒,並且徹底失去荊州地區。第三次則是劉備爲了復仇對東吳發動戰爭,但是在東吳名將陸遜阻擊下再次大敗,如果這三次戰爭的失敗,劉備也是輸得一乾二淨,並且從根本上樹軍的實力再度遭受危機。更令人值得思考的是,在這幾次衝突中,諸葛亮的表現並不是那麼的有用。但他面對很多戰爭都會想出很多的計策,並幫助劉備贏下戰爭,他以廣州之多謀的風格,則在這三次突擊中並沒有顯現出來。

面對這三次戰爭,他並沒有做出及時的策略,並且也不是很積極,選擇了袖手旁觀,是書中也沒有找到他對這三次的任何見解。但是諸葛亮面對曹操的時候則是心狠手辣,是妙計連連,幫助劉備面對曹操時贏得了不少戰爭。但爲什麼在劉備攻打東吳的時候,他並沒有做出很多的決策呢?主要原因可能有兩個,第1個就是因爲諸葛亮在設計策略的時候已經把吳國列爲蜀國的朋友,並且不在他的集採範圍之內。

這對於蜀國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他們兩個本來就是聯盟的,不應該發動任何戰爭,諸葛亮在這方面對他們也是非常的仁慈,並沒有作出嚴謹的戰略決策。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哥哥在東吳擔任高官,也深受孫權的賞識,這也是他不狠心幫助劉備打東吳的一個原因。也是利用諸葛亮的哥哥,讓諸葛亮的哥哥在吳國身居高位,這一決策也能夠非常有力的牽制住。如果諸葛亮真的能夠嫌棄幫助劉備攻打孫權。

他的大哥可能會受到連累,所以諸葛亮在制定決策兩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他也沒有幫助劉備對於攻打孫權這方面做出非常多的見解。我們也可以看出諸葛亮面對自己的親生兄弟,還是不願意幫助劉備的。這也是諸葛亮一到吳國面前就變得唯唯諾諾起來,就和兩個人一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