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生活:为生活做减法,为生命做加法

曾国藩少年时,一天夜里在家背书,一篇文章背来背去,折腾到快要天亮,还是没背不下来。

突然梁上一个潜伏已久的小偷窜出,大骂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接着张口把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史料记载曾国藩并不聪明,甚至有些笨。但曾国藩非常用功,特别是在30岁之后,更是日日精进,完成人生的逆袭。

为了规范身心,精进修行,曾国藩曾制定了“日课十二条”,最后一条,也是真正成就曾国藩的一条是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且戒且戒。

深夜是人生长功的最好时机,曾国藩一生特别善于利用晚上提升自己,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坚持别人不能坚持的东西,终成一代名臣。

“夜晚不出家门”后来更成为曾氏家训,代代传承。曾氏家族后来200年间涌现杰出人物240余人,至今没出现一个败家子,堪称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曾国藩为什么一生坚持“夜不出门”呢?

01、节欲

夜间是天地、人体之气收敛闭藏的时候,闭门不出是顺天应时的智慧之举。减少精气神的耗散,聚拢宇宙元气,这才是养生存性的自然之道。

而且“夜不出门”可以减少应酬,极简自己的朋友圈。曾国藩年轻时喜欢热闹,再加上“好面子”,晚上常常参加一些不必要的交际。后来他下决心缩小社交圈子,拒绝朋友的邀请,节约时间用于学习和自修。

夜不出门,还可以节欲。在进京之后,曾国藩的父亲叮嘱他保身三要:节劳,节欲,节饮食。曾国藩一生不仅身体力行,更将这三要写入家训,要求子孙遵照执行。

曾国藩一度为“好色”之徒,曾经用语言调戏朋友貌美小妾,晚上回家反省,在日记当中骂自己“真禽兽矣。”幡然醒悟,下定决心戒色,专心学问。少出门,也减少了这方面的恶习。

02、长功

减少夜晚出门,可以利用晚间的时间调整自己的身心。曾国藩说:“惟有日日静养,节嗜欲、寡思虑。”让自己安静下来,每日减少一点思虑,自然心态平和,身体也会慢慢受益。

30岁之后,曾国藩利用晚上的时间,猛下功夫,能力与境界突飞猛进。

习静坐

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这是曾国藩的“静坐日课”,曾国藩为去“心浮气躁”之气,拜唐鉴为师专门学习静坐功夫。

白天建功立业,夜间用于静坐。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曾国藩坚持晚上静坐几十年,在湖南老家藏书楼的二层还设立专门用来静坐的地方。

读经典

读书写字是曾国藩终生不弃的习惯,在经典阅读中,曾国藩汲取了大量的古人智慧,这是他一生成功的关键。

曾国藩“未曾一日不读书”,甚至正月初一也不间断,在曾国藩的日记里面,常见有中饭后读诗,阅古文奏议,读《说文》、《经籍考》,夜里读诗经、读陆游诗、读苏东坡诗、夜温《史记》等记载。

写日记

没有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曾国藩29岁开始写日记,一生未间断。他每天晚上都不忘自省,且每天用工楷写日记,记录甄别每日的一切言行,用来反省自己当天为人或做事的不足。

即便他晚年右眼失明,却还坚持在写,甚至临死前一天,双手都抖得无法握笔,也依然在写。除了写日记,他还写了约1500封家书,将自己的思考传达给家人和后世。

晚年他还在日记中警醒自己:

晨起,书:既不能振作精神,稍尽当为之职分,又不能溘先朝露,同归于尽,苟活人间,惭悚何极!

03、慎独

头顶三尺有神明,曾国藩把晚上独处作为自己思想升华的绝佳时机,反省自己,净化身心。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特别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精神自律,更是难上加难。

曾国藩日课四条说:

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

意思是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相通。

除了慎独,人生很多重大的思想跃迁,往往也是在深夜完我的,晚间时间天安地静,身心松驰,可以使人有机会更多地与自己相处,向内觉察,洞见光明,从而获得真正的生命觉醒。

一个人晚上做什么,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机缘不同,人生觉悟的时间也不同。但对每一个人来说,深夜都是觉悟人生的最佳时机。

曾国藩说:

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坦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

无论你现在遭遇到什么样的磨难与挫折,如果从现在起,你能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充实自己,且日日坚持,相信你的人生不久就会迎来光明!

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夜深人静时,你最喜欢做什么,评论区留言一起来聊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