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生活:爲生活做減法,爲生命做加法

曾國藩少年時,一天夜裏在家背書,一篇文章背來背去,折騰到快要天亮,還是沒背不下來。

突然樑上一個潛伏已久的小偷竄出,大罵大叫:“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接着張口把文章背了一遍,揚長而去。

史料記載曾國藩並不聰明,甚至有些笨。但曾國藩非常用功,特別是在30歲之後,更是日日精進,完成人生的逆襲。

爲了規範身心,精進修行,曾國藩曾制定了“日課十二條”,最後一條,也是真正成就曾國藩的一條是

夜不出門:曠功疲神,且戒且戒。

深夜是人生長功的最好時機,曾國藩一生特別善於利用晚上提升自己,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堅持別人不能堅持的東西,終成一代名臣。

“夜晚不出家門”後來更成爲曾氏家訓,代代傳承。曾氏家族後來200年間湧現傑出人物240餘人,至今沒出現一個敗家子,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

曾國藩爲什麼一生堅持“夜不出門”呢?

01、節慾

夜間是天地、人體之氣收斂閉藏的時候,閉門不出是順天應時的智慧之舉。減少精氣神的耗散,聚攏宇宙元氣,這纔是養生存性的自然之道。

而且“夜不出門”可以減少應酬,極簡自己的朋友圈。曾國藩年輕時喜歡熱鬧,再加上“好面子”,晚上常常參加一些不必要的交際。後來他下決心縮小社交圈子,拒絕朋友的邀請,節約時間用於學習和自修。

夜不出門,還可以節慾。在進京之後,曾國藩的父親叮囑他保身三要:節勞,節慾,節飲食。曾國藩一生不僅身體力行,更將這三要寫入家訓,要求子孫遵照執行。

曾國藩一度爲“好色”之徒,曾經用語言調戲朋友貌美小妾,晚上回家反省,在日記當中罵自己“真禽獸矣。”幡然醒悟,下定決心戒色,專心學問。少出門,也減少了這方面的惡習。

02、長功

減少夜晚出門,可以利用晚間的時間調整自己的身心。曾國藩說:“惟有日日靜養,節嗜慾、寡思慮。”讓自己安靜下來,每日減少一點思慮,自然心態平和,身體也會慢慢受益。

30歲之後,曾國藩利用晚上的時間,猛下功夫,能力與境界突飛猛進。

習靜坐

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這是曾國藩的“靜坐日課”,曾國藩爲去“心浮氣躁”之氣,拜唐鑑爲師專門學習靜坐功夫。

白天建功立業,夜間用於靜坐。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曾國藩堅持晚上靜坐幾十年,在湖南老家藏書樓的二層還設立專門用來靜坐的地方。

讀經典

讀書寫字是曾國藩終生不棄的習慣,在經典閱讀中,曾國藩汲取了大量的古人智慧,這是他一生成功的關鍵。

曾國藩“未曾一日不讀書”,甚至正月初一也不間斷,在曾國藩的日記裏面,常見有中飯後讀詩,閱古文奏議,讀《說文》、《經籍考》,夜裏讀詩經、讀陸游詩、讀蘇東坡詩、夜溫《史記》等記載。

寫日記

沒有反省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曾國藩29歲開始寫日記,一生未間斷。他每天晚上都不忘自省,且每天用工楷寫日記,記錄甄別每日的一切言行,用來反省自己當天爲人或做事的不足。

即便他晚年右眼失明,卻還堅持在寫,甚至臨死前一天,雙手都抖得無法握筆,也依然在寫。除了寫日記,他還寫了約1500封家書,將自己的思考傳達給家人和後世。

晚年他還在日記中警醒自己:

晨起,書:既不能振作精神,稍盡當爲之職分,又不能溘先朝露,同歸於盡,苟活人間,慚悚何極!

03、慎獨

頭頂三尺有神明,曾國藩把晚上獨處作爲自己思想昇華的絕佳時機,反省自己,淨化身心。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特別是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精神自律,更是難上加難。

曾國藩日課四條說:

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思誠則神欽。

意思是慎重獨處,則心胸安然;莊嚴恭敬,則身體強健;追求仁義,則衆人愛戴;正心誠意,則神靈相通。

除了慎獨,人生很多重大的思想躍遷,往往也是在深夜完我的,晚間時間天安地靜,身心松馳,可以使人有機會更多地與自己相處,向內覺察,洞見光明,從而獲得真正的生命覺醒。

一個人晚上做什麼,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機緣不同,人生覺悟的時間也不同。但對每一個人來說,深夜都是覺悟人生的最佳時機。

曾國藩說: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

無論你現在遭遇到什麼樣的磨難與挫折,如果從現在起,你能把晚上的時間利用起來充實自己,且日日堅持,相信你的人生不久就會迎來光明!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夜深人靜時,你最喜歡做什麼,評論區留言一起來聊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