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发病人群越来越年轻化。都市白领及办公人群中,腰椎间盘疾病发病率就高达三成左右,最小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仅13岁,而最小的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仅17岁。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

为什么会得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椎间盘退变为基础,在长期反复外力作用下,椎节失稳松动、坚韧度降低,引起髓核组织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腰痛、放射性下肢痛、腿麻无力,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腰背部会反复疼痛,下肢疼痛及麻木难以缓解,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劳动造成很大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瘫痪、会阴麻痹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一旦发生,必须紧急处置。

哪些人群易患腰椎间盘疾病?

1、司机、办公室白领、IT从业者等职业以及搬运、建筑工人等重体力劳动者。这些人群长期久坐或重体力工作,会导致腰骶部承受过大的压力,早期使得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发生改变,进而发生腰椎间盘损坏、突出,这也是出现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原因。

2、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首先怀孕期间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会发生改变,导致保护腰椎间盘的周围韧带松弛;其次怀胎十月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是负重前行,对腰椎的压力比较大;最后哺乳期喂奶时姿势不正确,这三者都容易导致女性出现腰椎间盘突出。

3、先天性腰椎发育不良人群。部分人存在先天性的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由于骨结构异常,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的概率会较大;而一些存在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人,因为腰骶椎受力不平衡的原因,也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4、肥胖人群。尤其是腹型肥胖者会引起腹部隆起、脊柱前凸、腰背部出现凹陷,身体重心偏离椎骨,促使腰椎和关节退变加剧,易产生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疾病有哪些治疗方式?

关于腰椎间盘疾病的治疗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方式。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阶段、病情的严重程度等信息进行诊断评估,多数可通过非手术方法解决。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药物治疗、支具辅助及物理疗法等,适当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塞来昔布、肌松药、营养神经药物等,根据情况选用。

支具辅助可缓解急性疼痛,可短时间使用。

物理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牵引、电疗等等。这只会改善患者的病情,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却无法让患者突出的完全回缩,对于明显有神经根压迫的病人,不当的推拿有可能加重病情。提醒患者,物理及药物治疗都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长期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以及马尾神经受损的患者,可采取微创手术摘除髓核或行椎管减压、脊柱融合内固定术。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1.定时作健康检查。注意劳动部门应规定从事体力劳动的最大负荷量;正确的劳动姿势、劳逸结合;加强腰背部肌肉肌力量锻炼,防止腰背部软组织损伤,维持脊柱稳定,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

2.睡姿应使头颈保持自然仰伸位,枕头一般为7-9cm高。

3.长时间站立工作者,适当双臂上伸和做蹲体动作,使腰部骨关节及肌肉得到调节,消除疲劳,延长腰肌耐力。尽量避免在一个固定体位下持续工作。

4.长时间坐位工作者,应注意坐姿和经常活动腿部。

5.弯腰工作多、负重大的搬运工作,尽量避免两膝伸直弯腰位拾抬重物,尽量采取屈膝、髋关节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