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是唐朝時期的名將,在民間更是威名顯赫,他忠心耿耿,輔助唐朝皇帝,在太宗、高宗時期作爲將領,多次帶兵出征,立下赫赫戰功。在小說中,薛仁貴的孫子因不滿武則天稱帝,曾舉兵造反,留下“薛剛反唐”的故事。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薛仁貴的親孫確實參加過叛亂,不過他支持的是安祿山!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薛仁貴在太宗東征時嶄露頭角,後來被賦予重任,在唐高宗在位期間曾三箭定軍山大敗九姓鐵勒、滅亡高句麗、雲州之戰擊破突厥,可謂是戰功累累屢屢被授予高官厚祿,薛家也成爲了初唐時期的世族大家。薛仁貴如此勇猛,他的五個兒子也是異常出色,其長子薛訥官至羽林大將軍,也就是演義中薛丁山的原型;其餘三子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皆是文人,最後其族沒落。

薛嵩是薛楚玉的兒子,此人是薛仁貴的第五個兒子,喜好蹴鞠,善於騎射。薛嵩自幼跟隨父親在燕趙地區長大,喜歡武術,性情豪邁,練就了一身功夫,並且對騎射之術也比較精通。不過,薛嵩也有缺點,他不喜歡讀書。薛嵩在“安史之亂”時背叛唐朝,投靠了安史軍。薛嵩爲薛仁貴後人,本來應該有着大好前程的,但是此時的他卻空有一身才能而無處施展,於是便有了懷才不遇之心。賭氣之下,薛嵩加入了叛軍的隊伍之中。當然,最終的結局是叛軍落敗了,而薛嵩則選擇了率軍投降。

後面叛軍打仗的時候失敗了,薛嵩無奈之下只得投降。由於薛嵩在戰場上有着過人的天賦,皇上對他十分的看重,就對他十分的提拔。後面薛嵩也是一直對朝廷非常盡心盡力,後半生都是在爲朝廷做事,最後他的官位做的比自己的祖父薛仁貴還要高。薛仁貴的一生都在爲國效力,而他的孫子卻選擇去謀反,在旁人看起來或許也是很不能理解,但是瞭解完歷史我們也還是能夠接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