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任何行业的顶尖人物都是一群有大智慧的人。民国时期,上海是远东地区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里鱼龙混杂,能成为顶尖人物无一不是佼佼者。在所有人当中,杜月笙绝对是佼佼者。杜月笙出身低微,可最终一跃成为“上海皇帝”,位列“上海三大亨”之首,这里面一定有着过人之处。

杜月笙的秘书胡叙五曾向外界解释了杜月笙得以成功的秘密,他说:“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胡叙五认为杜月笙是靠“做人”获得成功的,杜月笙自己也有一句名言,“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1910年,这是黄金荣获得“大丰收”的一年。高兴之余,黄金荣准备打赏一些手下,杜月笙因办事得力,获得了3000块大洋,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可以买很好的房子。黄金荣对杜月笙说:“这笔钱够你在上海娶两房姨太太和后买一座大宅子,至于你怎么花,那是你自己的事了。”

大家猜猜杜月笙是怎么花这笔钱的?既没有嫖,也没有去赌,而是全部分给了自己的手下弟兄们。据说,黄金荣得知此事后大为惊讶,“"小儿如此大志,恐十几年后,上海滩只知有他,不知有我了。”黄金荣没有说错,杜月笙后来名震上海滩。

杜月笙的大智慧还体现在临终前的一个决定。1949年春,眼看上海解放在即,杜月笙一家远走香港。此时的杜月笙已经来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香港湿热的环境让他哮喘病加重,不久卧病在床。也许感到回到大陆无望,加上身体疾病,杜月笙想到了身后事。

1951年8月16日,这是杜月笙在世的最后一天,他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两件事。第一件事,将遗产分掉。杜月笙来香港时,还算富裕,可多次治病,加上他仗义疏财,到临终时保险箱里只剩下10万美元。这10万美元是这样分的,每个姨太太各一万元,长子一万元,出嫁女儿4000美元,未出嫁的6000元。

第二件事,撕毁所有人的借条。据女儿杜美如回忆,杜月笙去世前几天让她去银行取回了一个保险箱。去世那天,杜月笙当众打开这个保险箱,大家都以为这里面有什么财宝,结果发现里面是一大堆借条。

杜月笙拿出借条看完后,一张接一张的烧掉。大家都不理解,杜月笙沉默了很久,“我不希望我死后到处要债。这些借出去的钱,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杜月笙遗言希望骨灰能葬回上海,最终他未能如愿。

参考资料:《杜月笙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