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來到黔東南從江的那些侗家村寨,總能看見一位老人牽着一頭超大的水牛在寨子裏漫步,司機小吳說這些牛都是村民們家家戶戶湊錢買回來專門“鬥牛”的牛王,是他們的“寶貝疙瘩”呢。

今年因爲疫情沒辦法出門,直到7月末我纔有機會再次來到從江採風,昨天早晨來美德村拍雲海時,在鼓樓邊偶遇了正在沖涼的美德牛王“金剛王”。

很少看見這麼大的牛,正想走近點去給它拍張照片,小吳趕緊拉住我,他說這頭牛的攻擊性很強的,讓我不能距離它太近了。小吳告訴我,這個金剛王是美德村的村民們三年前花了八萬多買來的寶貝,每家每戶平均下來都花了差不多1千塊錢。他說村民們都挨家輪流割草來餵它,每天由兩家人各交60斤青草,而它每天也都要喫完120多斤青草呢。

這位笑呵呵的老人也姓吳,是美德的養牛工,吳老漢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金剛王,吳老漢說前年去年金剛王曾經代表美德戰鬥過六七場,還從來沒有打輸過。

今年因爲疫情,從江的少數民族鬥牛也停辦了,現在金剛王每天就和八十多歲的吳老漢作伴,好喫好睡地養着精神......而吳老漢也使出他渾身的解數來照顧金剛王,一人一牛就這麼日復一日地喫住在一起,共同等待着下一場的戰鬥的到來。

記得前年我們在從江採風的時候,就見到了好幾個寨子的“牛王”,這頭牛是芭扒平寨曾經的牛王,名字叫颱風,看起來非常健壯勇猛,是芭扒平寨的村民們花了16萬買來的。不料它代表寨子第二次出場時就被一頭體格比它小一號的牛王打破了頭,嚇得狼狽逃竄,最後被村民們折價4萬多塊錢當成肉牛賣掉了。

這頭牛是芭扒巖寨的牛王小處男,是村民們花了11萬多從錦屏買來的,別看它體格不算大,但這頭牛特別能打,前年秋季的鬥牛節,那天我在現場就親眼看到它三下五除二地把對手打的狼狽而逃......去年年底時我去芭扒拍禾晾,發現巖寨鼓樓裏養着的牛王還是它,聽小吳說這小處男贏過好多次,但在去年年底時還是因爲戰敗逃跑被殺了。

還有佔裏上寨的牛王飛龍,村民們十多萬塊買回來辛苦養了六個月,卻在第一次戰鬥中還沒和對手接觸就不戰而逃,一戰即墨的戰績自然也擺脫不了被殺了做成牛癟的命運,而當時飛龍的對手,就是美德村的金剛王。

昨天下午在高增侗寨的小河邊我們又發現了一頭牛王正愜意地泡在水裏,聽旁邊的養牛工老人說這頭牛是去年高增十多家人湊錢買的,去年年底時已經打過一次,和對手打平,和金剛王一樣,也在等着下一場戰鬥的到來。

黔東南的鬥牛是牛牛相鬥,只分勝負,不決生死,打平的話雙方都不算輸,是一種皆大歡喜的結局。別看這些牛王都是村民們的寶貝,平常一個個養尊處優的挺快活,但一旦它們在鬥牛場上打了敗仗,立馬就會被村民們殺掉喫肉,下場是非常慘的。黔東南的侗族人喜歡鬥牛,牛王的勝敗關係着一個村人的顏面,勝了成王敗了被殺,現實就是那麼的殘酷,看來做牛王也不容易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