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尽管这不是全部人所持有的观点,但是对于部分人来说,这却是他们大多认同的观点。而对于以白为美的价值追求,却不仅仅是现当代人的追求,而是在古时候就有了追捧。

那么,为何自古以来,大部分人都喜欢以白为美,甚至为了白而不惜毁掉自己的健康呢?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古人认为白就是富,包含着一种羡慕的心理。在古时候,最早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农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状态下,大多数人都会头顶着炙热地阳光在田里劳作。久而久之,人们的皮肤自然会被晒得乌黑。

但是,从部落形态演变为由多部落所组成的国家形态,在这的社会形势发展之下,必然会演变出不同的阶级。而且,这阶级的划分,随着国家的制度完善而两极分化。所以,当富人有钱有权地兼并土地,以至让很多穷人无田耕作。所以,这就催生了佃农等职业。

而有权有钱的人家,他们大多数是出钱,亦或者是利用权势来压迫无权无势的人来帮自己干活。所以,他们在长期没有经受阳光的炙烤之下,皮肤自然也不会像其他人那般黝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肤白自然也成为富人的象征。

其二,文化的熏陶。在人们对于肤白的追求之下,文人对人的形容,也会受到其影响。翻开对人物外貌形象描写的书籍来看,这些文人笔下的美人大多数肤白的,而且是以“白玉”和“白雪”为其中的衬托之物。

1、《诗经》中的《卫风·硕人》,有言:“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2、战国时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云:“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3、唐朝时期:韦庄《菩萨蛮》,诗云:“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宋朝时期:柳永《合欢带》,词云:“身材儿、早是妖娆。算风措、实难描。一个肌肤浑似玉,更都来、占了千娇。”

5、明清时期:《红楼梦》,小说有言:“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不同朝代,人们对于美人的描写大多是“肤如白雪”,“如玉”之类的描写。而且,因为每一个朝代所流行的东西不同,在晋朝等朝代中,人们对美男子的追求,似乎也有点倾向于病娇。

其三,是男性对于择偶的判断标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男性在择偶的时候,认为肤白的女性会显得年轻一些;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肤白的女性较肤黑的女性的来说,前者的皱纹会更加的明显。也因此,男性会以此来判断出大致的年龄,以及生育能力。(当然,这只是在网上看到的一点说法,可忽视。)

所以说,人们对于肤白的追求,已经不仅局限于现当代,而是在春秋时期,甚至是西周时期便有了。而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沉淀,现在人们对于肤白的追求自然也不足以为奇了。当然,肤白肤黑在一定程度上是先天的,也有经过后天的操作而形成的。

但是,最求肤白也是有一个度,而不能为了刻意地追求肤白而毁掉自己的健康,这是得不偿失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