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藥王鴨煲”,上饒味道餐飲企業領頭人鄭益樹卻向我們講了一個典故,他說:“江南氣候溫和溼潤,水草豐美,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但有些地方水流不暢,動植物腐蝕會散發出一股瘴氣(土話也叫毒氣),人們很容易感染,身上長痘和疥,所以江南人有着養生的傳統,喫藥膳,袪毒除溼、美容養顏、強身健體。”

鄭益樹介紹說,江南大規模開發始於魏晉,那時北方飽受戰爭之苦,江南水草豐美,農作物極易生長。唯一的缺點是北方人不適應南方氣候,身上很容易長東西。根據中醫理論,哪裏有病毒哪裏就出產解藥。當此之時,張仲景、孫思邈等歷代中草藥學家給出了一道道藥方, 可一想到喫藥,人們對江南就少了份詩意,於是士大夫們講究起了養生——將中藥與美食融爲一體,雅稱“藥膳”。

鴨子是江南風景的標配,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羣鴨,與石橋、耕牛相映生輝。

鄭益樹說,鴨爲水禽,生性喜水。而包括江西在內的江南地區地處水鄉,地勢低平、氣候溼潤、江水縱橫、河網密佈,爲養鴨業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條件。據查考,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郡志》裏面就提到“鴨城”,“鴨城,在匠門外,吳王築以養鴨”。

南方人養鴨的歷史悠久,烹飪鴨子方式方法越來越多,清乾隆年間撰寫的《調鼎集》一書中記載的鴨饌多達80餘種。煨鴨塊、套鴨 、精三鴨、八寶鴨、鴨羹、鴨煲、紅燉鴨、燻鴨、炙鴨、醬燒鴨、煨板鴨、掛滷鴨……應有盡有。鴨子身上如鴨腰、鴨心、鴨肝、鴨腦、鴨舌、鴨掌、鴨腸、鴨油、鴨血、鴨肫等,都可以被烹製成許多膾炙人口的美味佳餚。

在長期的食用過程中,先人們的總結,以及今日的食材分析報告都認爲,鴨肉蛋白質含量比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適中且分佈較均勻,十分美味。鴨肉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鴨肉中含有較爲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

中醫認爲,鴨子喫的食物多爲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爲有益。民間還傳說,鴨是肺結核病人的 “聖藥”。

鄭氏是江南大族,名人輩出,其中上饒沙溪鎮人鄭以偉就是佼佼者。鄭以偉是明朝萬曆時進士,官拜太子太保。他從小就是個聰明的樂觀派,與祖母相依爲命,人問他家生活怎樣,他說:“很好。有一隻船運油,有一隻船運鹽,供家用。”他所說的兩隻船就是兩隻鴨,一隻下蛋買油,一隻下蛋買鹽。在京期間,皇子長“疥子”,奇癢,鄭以偉獻出家傳“藥王鴨煲”,皇子的“疥子”在喫美食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沒了。從此,“藥王鴨煲”傳開了,一直流傳至今。

鄭益樹收集了上饒十多種烹製“鴨煲”的偏方,經無數次烹飪總結,烹飪出了傳說中的“藥王鴨煲”。採用農村稻田散養的老鴨,宰殺洗淨,用土醬油醃製半小時,加黨蔘、淮山、白芷、羅漢果、枸杞、紅棗和多種名貴中藥材配比成方,用特釀啤酒小火微燉4個小時,開蓋香氣撲鼻、滿屋飄香,鴨肉滑嫩,酥軟香甜,酥而不爛,湯汁濃而不膩,口感醇香。2018年贛菜美食展此道菜被評爲“江西名菜”,在上饒味道和上饒飯店深受廣大美食者喜愛!

來源:上饒晚報

採寫:操園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