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1944年的9月,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尼赫魯,在英國人的獄中對印度獨立後的國家定位作出了戰略指示:印度不僅要成爲在南亞次大陸佔據主導地位的區域性大國,還要成爲能和西方大國共同決定“人類命運走向”的世界強國。

    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引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間地位是可能的。---《印度的發現》

    故而,推行大國戰略、謀求大國地位,將印度打造成一個世界強國,也就成爲印度獨立後,其歷屆政府堅持追求的國家戰略目標。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英屬印度示意圖

    然而,印度的這個大國夢做的非常艱辛,首先獨霸南亞次大陸的這一關就無法實現。

    1947年6月,英國頒佈了《蒙巴頓方案》,將英屬印度一分爲二,成功地將南亞次大陸的殖民地成功肢解了兩個現代國家,一個是印度(1947年8月15日獨立),另一個就是巴基斯坦(1947年8月14日獨立,領土包括東西兩部分,東巴基斯坦即今天的孟加拉國)。

    英國人的這種做法,是尼赫魯完全沒有意料到的。

    在他的建國構思中,獨立後的民主印度應該繼承英屬印度的全部財產,無論是領土方面,還是政治、經濟等方面,這樣的印度將是南亞大陸上的象王,即使是錫金、尼泊爾、不丹三國聯合起來也無法撼動印度在南亞的霸主地位。

    然而,英國實施的印巴分治方案,打亂了尼赫魯的陣腳。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印巴分治後的南亞次大陸

    除了印巴分治外,英國還留下了一塊具有主權爭議的土地,即克什米爾地區,這也埋下了南亞地區的政治不穩定因素。

    故而,尼赫魯的大國之夢從一開始就先天不足。

    儘管如此,印度還是堅持自己的大國夢想。

    爲了這個夢想,二十世紀中後期,印度不僅三次主動挑起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其中第三次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還無視此前自己和北方鄰國聯合發表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思想,對北方鄰國悍然發動軍事入侵等等,猶如一頭莽撞的巨象在南亞土地上獨自舞蹈,而無視看客的冷眼旁觀。

    即使到了今天,印度依然沉浸在這種單邊霸權主義的大國夢中無法自拔。

    當然也有人要問,獨立後的印度爲何對大國之夢如此執着?汪郎以爲,這其實是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和心理基礎的。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印度軍人

    1、印度大國夢的歷史淵源。

    作爲人類文明的四大古國之一,古印度人創造出了優秀的文明,而且關鍵在於,古印度在歷史上確實有過獨霸南亞大陸的輝煌戰績,而且還向世界成功輸出過自己的文化。

    南亞大陸是一塊得天獨厚的寶地,其地處喜馬拉雅山脈以南,以半島的形態深入印度洋,西部有伊朗高原的阻隔,東部和東南亞之間山障層疊,境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地勢起伏明顯,整個地區的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爲主,各地平均氣溫均衡在24~27 ℃ 之間,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爲1000~2000 毫米。

    除了地理環境上的優勢外,南亞次大陸的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無論是地表的水資源,還是地下的礦產資源,都可以說明這片大陸是一個巨大的寶地。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南亞地形圖

    印度文明就誕生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而印度文明建立的第一個統一併獨霸南亞大陸的王朝,叫做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年-公元前185年)。

    這是印度歷史上第一次輝煌的時刻,尤其是在阿育王的統治時期,整個南亞大陸除去德干高原的南端以外,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起阿薩姆西界,西至興都庫什山,全都被併入了孔雀帝國的版圖。

    事實上,除了孔雀王國自己內部的敵人外,在南亞大陸已經沒有了任何對手。

    當然,除了軍事上的輝煌外,阿育王時期,佛教也成爲了印度當時的國教,即使到了今日,該教依然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孔雀王朝

    但是,南亞大陸上的分裂時間是長於統一的。

    孔雀王朝滅亡後,南亞大陸北部的平原一度淪爲侵入者爭奪的地方,而南部的高原則成爲各土邦自治的樂園。

    即使外來勢力建立的貴霜帝國、德里蘇丹王朝,印度人自己建立的笈多王朝、巴利哈爾王朝、波羅王朝、朱羅王朝等,都沒有再統一過整個南亞大陸,也就決定了印度除了佛教以外,無法向周邊鄰國輸出強大的武力和文化,反而因爲宗教及社會等級制度的嚴苛,加劇了南亞大陸的分裂。

    直到突厥化的蒙古人巴布爾建立莫臥兒帝國(1526年-1857年)後,南亞大陸上的諸邦紛爭才真正結束,印度纔再次實現了軍事、文化、經濟、建築等領域的輝煌,成爲主導南亞大陸政治支配權的區域性大國,也成爲能夠影響中亞、西亞政局的“世界”大國。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莫臥兒帝國

    2、印度大國的心理基礎。

    莫臥兒帝國可以說是印度歷史上最後的“大國”輝煌,而這份輝煌帝國的第六位皇帝奧朗則布死後,開始再次面臨着挑戰,挑戰它的除了西北方的阿富汗人和國內的反對勢力外,還有來自歐洲的列強。

    十八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面對歐洲列強殖民掠奪的行爲,奧朗則布的子孫們表現的軟弱無力,根本無法有效的組織起反擊的力量,只能任由列強的一步步蠶食。

    在這場對莫臥兒帝國的殖民爭奪中,英國相繼打敗了葡萄牙、荷蘭、法國,吞併了它們在莫臥兒帝國的海港城市建立的殖民據點,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莫臥兒帝國的強盛和衰弱

    面對英國人的殖民入侵和統治,南亞大陸在1857年爆發了一場民族起義。

    雖然莫臥兒帝國的皇帝及其最初的擁護者對於土生土長的印度人來說也是入侵者,但經過兩百餘年的統治和融合,事實上,這些突厥化的蒙古人已經和印度人融爲一體了。

    故此,在這場爭取民族獨立的起義中,莫臥兒帝國的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成爲印度人民驅逐英國殖民者的旗幟,目的就是要實現民族獨立,再塑大國輝煌。

    但此時的印度對於英國而言十分重要,一度被譽爲“女王皇冠上最亮的明珠”,所以英國的鎮壓也是不遺餘力。

    這場民族起義失敗後,1857年,英屬印度當局流放了巴哈杜爾,將印度直接納入了英國的統治之下,英國女王也加冕成爲印度的皇帝,自此,印度文明被迫中斷,只能成爲英國本土的資源輸送地和工業傾銷地。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印度民族大起義

    落後就要捱打,這條真理不僅適用於中國的晚清時代,同樣適用於被殖民時期的印度。

    印度徹底淪爲殖民地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精英分子也向英屬印度政府作出了一些在政治、經濟等領域的地位爭取,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這對於英國人而言只是一種施捨,目的就是爲了殖民統治能夠不受印度日漸覺醒的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

    這一點,直到1919年的阿姆利則慘案發生後,才讓印度精英分子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尤其以甘地、尼赫魯等爲首的印度民族主義分子意識到,如果印度不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不能成爲一個獨立、自主的強大國家,就只能永遠承受着被英國掠奪的痛苦,印度人的合法權益也始終無法得到保障。

    故而,印度在1947年獲得獨立後,將印度建設成爲一個能夠屹立在世界之林,一個能夠參與決定“人類命運走向”的世界強國,也就成了印度歷屆政府的執政魔障。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汪郎說:

    印度從建國至今,大國夢就沒有停止過。

    爲了實現大國夢,印度雖然也曾大力改善本國的社會矛盾、發展國民經濟,但更多的還在於大力發展軍備,把軍事力量看成是世界一等大國的重要標誌,這在當今世界環境下是不可取的。

    況且,從不久前發生的尼泊爾、巴基斯坦分別和印度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來看,印度一直謀求的單邊霸權主義實際上已經宣告失敗。

    汪郎以爲,作爲南亞領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印度的潛力是巨大的。

    一旦它的政府調整了國家方針,不再以不切實際的大國夢作爲執政的主要目標,而是以改善民生,發展國民經濟爲主,軍備建設爲輔,那麼這樣的對手其實是非常可敬,也非常可怕的。

    諸公以爲呢?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印度的大國之夢,南亞的一支獨舞

    印度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