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ak Tunak Tun Daler Mehndi;Nilesh P. - The Dance Project (Season 1: Episode 8)



當地時間本週三上午,5架從法國起飛的陣風-EH/DH戰鬥機在經歷了7000公里的長途跋涉後,抵達了印度北部城市安巴拉(Ambala),正式交付印度空軍服役。在這5架戰鬥機服役後,印度不僅將空軍現役飛行中隊數量恢復到了31個,也一舉成爲了南亞次大陸上第一個擁有三代半戰機的國家。

雖然一般喜歡將達索陣風戰鬥機屬於三代半戰機(西方四代半),但實際上以陣風,尤其是目前的F3-R標準,在技術狀態上比其他大部分三代半戰機都更像四代機。因此,稱之爲3.75代亦不過分。作爲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連續兩次在“歐洲聯合戰鬥機”計劃與其他合作伙伴鬧掰後自主研製的“爭氣機”,法國人從研製之初就對這款戰機寄予了厚望。按照法國人的構想,這種新型戰鬥機將一舉取代幻影-2000B/C(轉換教練機/多功能戰鬥機)、幻影F1(截擊、攻擊機)、F-8十字軍、軍旗、超軍旗(艦載機)、美洲虎(攻擊機)共計7種當時的主力戰機。執行空中優勢、截擊、偵察、近距離空中支援、空對地精確打擊、反艦攻擊、核威懾等法國海、空軍的幾乎全部任務類型。

爲了廣泛的適應各種不同的任務類型,陣風與現在炙手可熱的F-35一樣,從設計之初就採用了家族化的設計思路,分成了3個基礎版本,即戰鬥型陣風C(Chasseur,直譯爲獵兵)、雙座型陣風B(Biplace)和海軍型陣風M(Marine)。與差不多同時期誕生的殲-10一樣,陣風家族戰鬥機也採用了“小步快跑”的發展策略,從2001年正式服役以來,已經先後發展了F1、F2、F3三個技術標準(類似於殲-10A/B/C),並預計在2025年發展出擁有人工智能系統的F4標準。在10多年的時間裏逐步從一款第三代純制空戰鬥機發展成爲了一架擁有對地、對海和核打擊能力的3.75代半隱身戰鬥機。

印度此前訂購的36架陣風戰機分爲單、雙座兩個版本,其中單座版本型號名爲陣風EH,字母取自 Export Hindustan(出口印度斯坦);雙座版本型號名爲陣風DH,字母取自Dual Hindustan(雙座印度斯坦)。與一般報道的“印度陣風-M”不同,陣風EH/DH分別衍生自法軍自用的陣風C F3-R和陣風B F3-R,並不具備在航母上運作的能力。但相應的,其空重更輕、推重比更大、空戰能力也更強。

除了繼承了法軍自用F3-R標準的功能以外,印度人法國人還貼心的爲陣風EH/DH定製了印度專享升級(氪金)套餐India-Specific Enhancement(ISE),套餐內容包括頭盔瞄準系統(來自正在研發的法軍F4標準)、拖曳誘餌、高海拔冷啓動能力等。這些花哨功能將這36架陣風戰鬥機的總成交價堆高到了78億歐元(約合91億美元)。2.52億美元的單價也碾過了臺軍2億單價的F-16V,成爲了國際軍售史上最昂貴的戰鬥機——如果不算日本自己組裝的單價高達5億多美元的F-35A的話。

花了這麼多錢,就肯定要面臨一個“值不值”的問題。目前,國際軍售市場上能夠淘到的最好的,也是性價比最高的戰鬥機毫無疑問是F-35A,該機目前飛離價格僅7800萬美元,全套銷售價格在1.5億美元到2.2億美元之間。另一款號稱第四代戰機的蘇-57目前銷售價格不詳,但除了能內掛武器之外,與三代半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何況蘇-57本身也不是成熟的產品,萬一毛子那邊出問題,很有可能導致幾十億美元的飛機打水漂。其次就是各路三代半戰鬥機,如殲-10CE、蘇-35、F-15E、F-21(F-16)、F/A-18、陣風、颱風、JAS-39等等。其中F-35買不到、蘇-57信不過、殲-10是假想敵的,蘇-35底褲都被假想敵摸透了、F-15E巴基斯坦人開的比印度人還熟、F-21根本就是個騙錢項目……算來算去,陣風基本是印度唯一靠譜的選擇。

如前文所述,這5架陣風EH/DH的到來讓印度成爲了南亞第一個擁有三代半戰鬥機的國家。其主要對手巴基斯坦空軍目前主要有4型主力戰機,分別爲F-16A/B、F-16C/D、梟龍BLK1和梟龍BLK2,這4型戰鬥機目前都還在使用老掉牙的機掃雷達。採用AESA雷達的梟龍block 3去年年底纔剛剛首飛,距離列裝還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而且就算梟龍block 3列裝,其僅僅6.5噸級的體重也會使其在航程、載彈量等方面落後於陣風EH/DH在克什米爾的上空,印度空軍依然可以保持戰鬥機的質量優勢。這對於去年在克什米爾空戰中剛剛被巴基斯坦空軍暴打一頓的印度空軍來說,絕對是一劑強心針。

當然,這幾天印度媒體集體高潮、瘋狂吹噓的陣風EH/DH拳打殲-10C、腳踢殲-20,一個滑鏟過去就能讓殲-20的零件掉一地的說法,基本可以看做是新手村小白看到最終boss時的無能狂怒。畢竟陣風再怎麼做隱身化處理,也不過就是略微降低了飛機正面的RCS。在掛載了導彈、副油箱後,隱身效果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與F-22、F-35、殲-20這樣的隱身戰鬥機不可同日而語。

就算是與同屬三代半戰機的殲-10C相比,陣風EH/DH也沒有明顯優勢:雙方都擁有頭盔瞄準系統、第四代空空導彈、AESA雷達和IRST,也都進行了一定的低RCS處理,兩者的空對空作戰能力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決定這兩款戰鬥機空空作戰結果的,主要還是飛行員的素質水平和各自預警機、預警雷達等輔助設備對戰鬥機的支持能力。

不過印度的陣風EH/DH同樣值得我們警惕,畢竟誰也沒說戰鬥機只能用來打飛機。首先,陣風EH/DH的到來將賦予印度空軍更強的精確打擊能力。此前印度空軍裝備的蘇-30MKI戰鬥機和幻影2000戰鬥機雖然也都能執行精確打擊任務,但印度空軍從以色列採購的LITNING III瞄準吊艙、SPICE制導炸彈、格里芬制導炸彈的數量都不充足,而印度“自研”的HSLD制導炸彈又還沒定型,更不可能大批量裝備。因此這些“高大上”的武器蘇-30MKI基本安排不上,幻影2000的使用效果也並不理想(去年炸巴控克什米爾的目標全部完美脫靶)。

或許是去年在克什米爾空襲中的表現實在過於丟人,以至於印度人覺得自己的裝備是不是有點問題。這次引進的陣風EH/DH將裝備法國原裝進口的達摩克利斯(Damocles)瞄準吊艙和錘子(Hammer,“高敏捷模塊化增程彈藥”的縮寫)制導炸彈。這一組合在2011年的利比亞戰爭中首次亮相,取得了豐碩的戰果。2011年4月6日,一架法軍陣風戰鬥機曾經使用達摩克利斯吊艙和錘子炸彈擊毀了一輛55公里外的利比亞坦克。可以說,如果下次印軍使用陣風戰鬥機丟制導炸彈再丟脫靶,就要考慮考慮別的方面的問題了。

與達摩克利斯吊艙和錘子炸彈一同引進的還有英法聯合研製的暴風之影(Storm Shadow,法國稱SCALP EG)巡航導彈。這是一種高亞音速遠程巡航導彈,最大射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即使採用低-低彈道,仍然有超過560公里的優秀射程。同時,這種導彈也與美國AGM-158 JASSM一樣採用了隱身化設計。在使用低彈道突防時,擁有極佳的低可探測性。加之陣風戰鬥機本身RCS也比較低,未來印度空軍將具有很強的穿透打擊能力。

上面這些還都是印度陣風EH/DH戰鬥機在常規戰爭中能夠發揮的作用。事實上,作爲陣風EH/DH基礎的法國F3標準陣風戰鬥機最大的特點還是其具備優秀的核打擊能力。而空基核打擊能力也正好是印度核力量的短板——今年年初,印度戰略核司令部剛剛宣佈了42架蘇-30MKI的“核布拉莫斯”改造計劃。而在這些蘇-30MKI改造完成之前,印度的空基核威懾完全靠幻影2000和美洲虎攻擊機丟無制導核炸彈實現。

雖然法國人顯然不可能賣給印度與陣風戰鬥機配套使用的ASMP-A超音速核巡航導彈。但印度也有其他辦法讓陣風EH/DH戰機擁有類似的核打擊能力:根據公開資料,暴風之影導彈的有效載荷爲450公斤。這意味着,只要印度有能力將核戰鬥部的重量控制在這一數字以下,就有可能通過自行修改暴風之影導彈讓其具備核打擊能力。

同時,印度還在積極推進布拉莫斯-NG超音速巡航導彈的研製,根據計劃,布拉莫斯-NG將在布拉莫斯導彈的基礎上減重至1.5噸(現在空射版布拉莫斯約2.5噸),長度也將縮減至5米級別。一旦研製成功,印度方面可能會請求法國爲其陣風EH/DH戰鬥機做相關的火控升級,使其能夠攜帶布拉莫斯-NG導彈。在這之後,布拉莫斯NG到底是帶常規彈頭還是核彈頭就完全看印度人自己的心情了。

作爲事實擁核國家,印度曾宣佈自己“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場。但近年來,印度的這一立場也有所鬆動。2010年,時任印度國家安全顧問的梅農曾在公開場合把印度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解讀爲“不首先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2016年,印度國防部長帕裏卡也對印度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提出了質疑,認爲這一政策“束縛了自己的手腳”;2019年,印度國防部長辛格也曾表示印度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未來可能根據“情況”做出改變。種種這些事例表明,非法擁有核武的印度正在試圖爲自己進行“核鬆綁”。而相比於烈火V、K-6這樣的純戰略核武器,空基戰術核武器的使用後果更小,因此也更加容易失控,這是尤其值得我們警惕的。

《校場》可以投稿了!

E-mail: [email protected]

郵件主題煩請標明:《校場》投稿,期待中……

印度5架戰鬥機到貨 印前空軍將領聲稱其戰力遠超殲-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