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說史

最近一直在聽陳柯宇一首歌——《生僻字》。

還別說,那些經常看不到的字,經這麼一唱,還認識了不少,比如說魃、魈、魁、鬾、魑、魅、魍 、魎,我現在就能毫不猶豫地準確讀出它們的音。

不過這幾字雖然見得少,也是十足的生僻字,但是由於出現的頻率並不低,尤其是魑魅魍魎,即便是沒聽到這首歌,能讀出來的人,想必也數不勝數。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更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聯合國成立之初,漢語也被列爲6大通用語言,而作爲語言載體的方塊字,自然也得到了極大地推廣,再加上我們人口衆多,所以漢字也是使用人數最多的。

而在我們的印象中,生僻字幾乎都是筆畫極其繁多,如果寫小了甚至看不清具體的筆畫的那種,但是也有些生僻字,筆畫很少,出現的頻率也不低,但是能讀出來的人,卻少之又少。

本篇飛魚就爲大家帶來5個難唸的生僻字,它們的筆畫只有1筆,能讀出來的人腦袋裏那都是裝了一部辭海。

這五個漢字分別是:〇、乚、丨、丶、亅。

看到這五個漢字,是不是覺得頭皮發麻,心中暗暗想着,這哪是漢字,簡直就是符號和筆畫啊。

其實這還真是漢字,而且有自己的讀音,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〇”字

這個字,不少人會認爲它是阿拉伯數字“0”或者是英文字母“O”,但是如果仔細看,您便會發現“〇”字和這兩個並不一樣,簡單地說,就是它更圓。

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其中一個就唸líng,讀這個音的時候,它是和“一、二”這些合用的,比如說你要做個文件,下方要綴上日期,就可以寫“二〇二〇年X月X日”,不過現在一般都寫成了“二零二零年X月X日”,但是這樣寫其實是有問題的。

另外一個讀音,念xīng,讀這個音的時候,通古字“曐”,這是武則天所造的字,不過後來因爲寫起來太麻煩了,就簡化成了“〇”,不過說起來星星也是圓的,這樣的簡化似乎還有所依據。

“乚”字

這個字,出現在現在,基本上都是充當做筆畫的,漢字中稱這個筆畫爲“豎彎鉤”,比如說“亂”、“孔”等字的右半部分,就是“乚”字。

那麼當它單獨成字的時候,念什麼呢?它也有兩個讀音:

一個念“háo”,通“毫”是個長度單位,《改並四聲篇海》引《俗字背篇》中記載:乚,十絲也,俗用字。

另一個念“yǐ ”,通“乙”,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含義,就是漢字中的部首。

“丨”字

如果不是格外指出這還是一個漢字,想必不少人會把它當作阿拉伯數字的“1”,如果放在通常的漢字裏,這也是一個部首——音“豎”,當然這也是這個字其中的一個讀音,此外這個字的讀音還有三種。

其一讀音爲“yī”,這種讀音下指代的是古老的姓氏,不過現在有沒有姓這個字,那就不知道了,不過飛魚是沒有碰到過。

其二讀音爲“gǔn”,意思是上下貫通,寫的時候要從上自下,還別說就是挺形象的,一筆從上到下,確實是上下貫通。

其三讀音爲“tuì”,和上面的讀音是相反的意思,不過寫的時候要從下往上寫,只不過如果不看寫的過程,誰知道是從上往下寫的,還是從下往上寫的呢?

“丶”字

這個字,現在也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讀作“diǎn”,用的還是比較多的,不過它也是單獨的一個字,讀作“zhǔ”,同“主”、“注”。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凡丶之屬皆從丶,也就是古人讀書斷句時的符號。

當然這也是古老的一個姓氏。

“亅”字

這個字放在現在的漢字裏,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部首——豎鉤,用到它的字也有很多,比如說“剛”、“劉”、“事”等等。

那麼它單獨成漢字的話,讀作“jué”,《說文》中對這個字的解釋是:亅,鉤逆者謂之亅,象形,讀若橜(jué)。

這個字放在以前,其實指代的就是釣魚用的魚鉤,也是一個象形字,和魚鉤的形狀很是相似,不過現在就直接用魚鉤來說了,這個字幾乎沒人再用了。

這5個難唸的生僻字,雖然只有1筆,但能讀出來的人腦袋裏都裝了一部辭海,尤其是這幾個字還有些不同的用途,當讀音還不一樣的時候,代表的含義也不一樣,是不是已經發懵了呢?

說完了這幾個字之後,飛魚不禁又想到了《生僻字》那首歌裏的歌詞: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確實是這樣,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歷經六千多年的歲月洗禮,依然散發着世界上其它文字無法相比的魅力。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何我們的文化可以傳承數千年,四大文明古國爲何只有我們至今依然聳立在世界之中,並且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素有很多,統一的漢字也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可以說漢字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創造和繁榮民族經濟文化、鞏固發展國家的統一以及對外傳播中華傳統文明的媒介。

那麼除了這5個1筆的生僻字和常見的“一”、“乙”之外,您還知道哪些只有一筆就可以寫成的字,不妨在留言區寫出您的答案。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辭海》等。

【END】#漢字#生僻字#飛魚收藏

這五個漢字分別是:〇、乚、丨、丶、亅。

看到這五個漢字,是不是覺得頭皮發麻,心中暗暗想着,這哪是漢字,簡直就是符號和筆畫啊。

其實這還真是漢字,而且有自己的讀音,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〇”字

這個字,不少人會認爲它是阿拉伯數字“0”或者是英文字母“O”,但是如果仔細看,您便會發現“〇”字和這兩個並不一樣,簡單地說,就是它更圓。

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其中一個就唸líng,讀這個音的時候,它是和“一、二”這些合用的,比如說你要做個文件,下方要綴上日期,就可以寫“二〇二〇年X月X日”,不過現在一般都寫成了“二零二零年X月X日”,但是這樣寫其實是有問題的。

另外一個讀音,念xīng,讀這個音的時候,通古字“曐”,這是武則天所造的字,不過後來因爲寫起來太麻煩了,就簡化成了“〇”,不過說起來星星也是圓的,這樣的簡化似乎還有所依據。

“乚”字

這個字,出現在現在,基本上都是充當做筆畫的,漢字中稱這個筆畫爲“豎彎鉤”,比如說“亂”、“孔”等字的右半部分,就是“乚”字。

那麼當它單獨成字的時候,念什麼呢?它也有兩個讀音:

一個念“háo”,通“毫”是個長度單位,《改並四聲篇海》引《俗字背篇》中記載:乚,十絲也,俗用字。

另一個念“yǐ ”,通“乙”,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含義,就是漢字中的部首。

“丨”字

如果不是格外指出這還是一個漢字,想必不少人會把它當作阿拉伯數字的“1”,如果放在通常的漢字裏,這也是一個部首——音“豎”,當然這也是這個字其中的一個讀音,此外這個字的讀音還有三種。

其一讀音爲“yī”,這種讀音下指代的是古老的姓氏,不過現在有沒有姓這個字,那就不知道了,不過飛魚是沒有碰到過。

其二讀音爲“gǔn”,意思是上下貫通,寫的時候要從上自下,還別說就是挺形象的,一筆從上到下,確實是上下貫通。

其三讀音爲“tuì”,和上面的讀音是相反的意思,不過寫的時候要從下往上寫,只不過如果不看寫的過程,誰知道是從上往下寫的,還是從下往上寫的呢?

“丶”字

這個字,現在也是漢字的一個部首,讀作“diǎn”,用的還是比較多的,不過它也是單獨的一個字,讀作“zhǔ”,同“主”、“注”。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有所絕止,丶而識之也。凡丶之屬皆從丶,也就是古人讀書斷句時的符號。

當然這也是古老的一個姓氏。

“亅”字

這個字放在現在的漢字裏,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部首——豎鉤,用到它的字也有很多,比如說“剛”、“劉”、“事”等等。

那麼它單獨成漢字的話,讀作“jué”,《說文》中對這個字的解釋是:亅,鉤逆者謂之亅,象形,讀若橜(jué)。

這個字放在以前,其實指代的就是釣魚用的魚鉤,也是一個象形字,和魚鉤的形狀很是相似,不過現在就直接用魚鉤來說了,這個字幾乎沒人再用了。

這5個難唸的生僻字,雖然只有1筆,但能讀出來的人腦袋裏都裝了一部辭海,尤其是這幾個字還有些不同的用途,當讀音還不一樣的時候,代表的含義也不一樣,是不是已經發懵了呢?

說完了這幾個字之後,飛魚不禁又想到了《生僻字》那首歌裏的歌詞: 我們中國的漢字,落筆成畫留下五千年的歷史,讓世界都認識,我們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確實是這樣,中國的漢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歷經六千多年的歲月洗禮,依然散發着世界上其它文字無法相比的魅力。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何我們的文化可以傳承數千年,四大文明古國爲何只有我們至今依然聳立在世界之中,並且具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因素有很多,統一的漢字也是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可以說漢字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創造和繁榮民族經濟文化、鞏固發展國家的統一以及對外傳播中華傳統文明的媒介。

那麼除了這5個1筆的生僻字和常見的“一”、“乙”之外,您還知道哪些只有一筆就可以寫成的字,不妨在留言區寫出您的答案。

參考資料:《說文解字》、《辭海》等。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