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19世纪八十年代出了一个天才般的人物,无论是在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领域还是在文学、戏剧领域都是一个佼佼者。就在事业和家庭双丰收的时候,他却转身毫不留念的遁入空门,成为了一个和尚,法号弘一。世人不解为何,大概也就只能用“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来形容了。

无独有偶,在十几年后也出现了一位和李叔同走了一样道路的数学天才,柳智宇。

在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庙,来来往往的香客或者求平安或者求钱财再或者求姻缘。而这里的僧人敲钟念佛,为香客解答签子,没有人会在意你个人的得失也不会提及你过去的荣耀。此时的柳智宇就是一名最普通的僧人,身披袈裟,手捻佛珠,一点也没有了当初的霸气侧漏,多了几分平静从容。

数学天才柳智宇

柳智宇曾经被誉为“数学天才”,自小就是一枚学霸,尤其是在数学上面表现了超高的天赋,高一的时候就可以写出《幂数列求与纵横引论》等多篇数学论文,多次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奖拿到手软,柳智宇一出手,金牌准到手。柳智宇顶着不败将军的头衔,走到哪都显示出一种王者的霸气,如此优秀的人才,抢生源第一名的北大怎么会放过他呢?

就是这样顺理成章地,柳智宇进入北大数学系读书。不过事情就在这里发生转折,根据柳智宇初中的老师回忆,那时候的柳智宇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友好,平时打打闹闹。可是到了大学,柳智宇却显得有些高冷,不合群,总是沉默寡言,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枯燥冗长的数学训练使得柳智宇的心理发生变化。

被功利得失所累,柳智宇开始学习佛法

或许是来自外界的期待过于炽热,又或许是他突然感觉到迷茫,好像他的人生中除了数学就没有其他东西了,而此刻的数学已经不能给予他满足感。于是柳智宇陷入对生活意义的茫然之中,而校方不断的要求柳智宇参与各种比赛,为学校赢得名誉、奖项,这些功利性的东西越发使得柳智宇觉得世间物欲横流。

在一个偶然的契机下,柳智宇加入了大学“耕读社”,这个社团主要是探讨佛法的,在这里他找到了自我开解的方式。柳智宇心有郁结的时候也曾经找人倾诉,他告诉自己的语文老师,他最近发现自己有时会计较利益问题,这让他心里十分不安。很显然,此时的利益问题已经成为了柳智宇的负担,过度关注利益时,就会计较,就会产生物我之分。陷入这个计较得失的困局,柳智宇很是困扰。

可是自从接触到佛法之后,佛家的思想彻底改变了柳智宇,他想通了关于得失的问题,转而将心思全部放在了佛法上,他参加了北大禅学社,到处给同学讲佛教经典,顿顿吃素;有空的时候就跑到寺庙里面去打杂,和佛学大师谈经论道,日子过得十分悠闲。笑容逐渐回到了柳智宇的脸上。

放弃麻省理工,遁入空门

大学毕业的时候,人生的选择摆在了柳智宇的面前,当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录取了柳智宇而且还是全额奖学金的那种,要是去了美国深造,注定是前途无量。可想而知,柳智宇很有可能在数学界上青史留名。但是柳智宇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正值花样年华的他,来到西山脚下,毅然剃度出家,成为一名四大皆空的和尚,法号“贤宇”。

出家后的柳智宇,每天吃斋念佛,上早课,断绝了一切尘世来往。有人觉得诚如柳智宇这样的天才应该承担起国家的责任,不要辜负自己的天赋,也有人认为这是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其实,真的没必要将世俗的观念强加给柳智宇,动辄就上升到民族国家层面过于功利刻薄;首先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出家是他个人的选择,他觉得出家可以使自己获得满足,找到生存的意义,那么就够了。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