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夏天的火熱一樣

北京的垃圾分類工作同樣如火如荼

今年5月1日起

北京市開始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近一百天裏

我們不僅經歷了疫情的此起彼伏

還見證了垃圾分類成爲了新的時尚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

垃圾分類的工作仍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

有些朋友們仍面臨着很多困擾

前幾日,我們一篇關於垃圾分類的文章下收到了一些讀者的留言:“自己分好的垃圾卻被垃圾車混裝運走了,感覺自己實在是多此一舉。”

( 北京市城管執法局日前表示,將嚴查生活垃圾混裝混運違法行爲,對混裝混運垃圾以及非法接收混裝垃圾的單位都將嚴罰。)

還有同學對“桶前值守”志願服務的倡議產生了質疑:

(做好防護的情況下不會增加新冠肺炎感染風險,該志願服務務必以 自願性原則爲基礎)

無論是對生活中的垃圾分類還是對志願服務的推進,在這些讀者心裏,或許都存在着一個疑問:現在是垃圾分類的好時機嗎?

疫情防控和垃圾分類

首先,推行垃圾分類和常態化下的疫情防控非但不矛盾,而且有相互的促進作用。

3月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一些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卓有成效的城市,通過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的體制機制,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疫情防控與垃圾分類一樣,工作觸角都在社區基層,之前積累的各方治理經驗可以很快應用到新的挑戰中來。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很多人居家時間大大延長,生活垃圾特別是廚餘垃圾明顯增加,如果居民都能分類定點投放,環衛人員就可及時對其收運處置,避免廚餘垃圾長期堆積傳播細菌,更好保證公共空間的安全衛生。更重要的是,妥善處理諸如口罩、護目鏡等用過的防護用品,也是避免病毒傳播的關鍵一環。

當然,一邊疫情防控一邊推行垃圾分類,對於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們、居民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有必要向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道一聲:辛苦了!

保衛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

那麼,我們的這份辛苦,值得嗎?保護地球、節約資源、可持續發展……垃圾分類的深遠意義早已深入人心,而當作爲個體實施垃圾分類這個動作時,卻還是有人常常會因爲覺得麻煩而動搖。

對於個體來說,在故意忽視掉外部監管的情況下,自己是否垃圾分類漸漸簡化成“辛苦”和“懶惰”的抗爭。殊不知,我們的“懶惰”浪費了他人的“辛苦”,我們的一時“辛苦”實際上是爲了保衛我們現代生活方式中更多的“懶惰”。

人類並不是一直擅長生產垃圾,只是進入現代社會之後,爲了追求生活中的諸多方便我們“懶惰”的便利,將手帕替代成餐巾紙、將布袋替換成塑料袋、將食品更精緻地加工留下更多廚餘……

然而,垃圾作爲副產品影響了生活方式本身。沒有幾個人真的願意且能夠拋棄現代生活方式,就像我們爲了防疫戴上口罩一樣,我們進行垃圾分類是爲了保衛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爲了能喫上炸雞喝上奶茶用上快遞。

走出舒適區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挑戰,但主動走出總比到“不得已”時被驅逐更舒適一些。對垃圾分類是這樣,對人生甚至國家也是如此。

我的家不是垃圾桶

中國曾是世界最大的垃圾進口國。從1995年到2016年,中國每年進口的垃圾從450萬噸增長到4500萬噸,翻了十倍。

中國之所以大規模進口垃圾,是爲了從固體廢物中提取原料,如廢金屬、廢紙等,以緩解工業快速發展中的原料危機。但同時,這些垃圾也對環境造成了破壞……

自2018年1月,中國開始全面禁止進口24種“洋垃圾”,包含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污染固體廢物。我們早已無暇爲發達國家的垃圾去向而分憂,因爲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正在產生更多的垃圾。早在2004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垃圾製造大國,目前,我國全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爲4億噸左右,並以大約每年8%的速度遞增。

除了中國自己,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消化”掉這些垃圾。

2016年中國塑料垃圾進口量和1988-2016年塑料垃圾累計出口量(百萬噸)

就像日本、瑞典等國家用了幾十年培養起民衆的垃圾分類意識一樣,我們的事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或許將成爲我們這一代人生命中的一部分。

這不是“分與不分”的矯情,垃圾分類註定成爲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所以,回到剛開始那個問題:現在是垃圾分類的好時機嗎?答案早已不言而喻,垃圾分類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立刻,馬上。

編 輯 | 張 妍 校 審 | 王 琪

來 源 | 部分綜合長安觀察、CGTN

垃圾分類新時尚

從我做起當先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