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汽揮別“徐和誼時代”

來源:北京商報網

掌舵北汽集團14年的徐和誼交棒姜德義。7月31日,北汽集團官方宣佈,徐和誼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現任北京金隅集團(港股02009)董事長的姜德義接替徐和誼。北汽集團產銷量從2006年的68萬輛增至2019年的226萬輛,徐和誼功不可沒,如今姜德義將帶領北汽集團面對未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老掌門”交棒

7月最後一天,年近63歲的徐和誼正式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職位。這位汽車行業“老舵手”已在北汽集團工作18年,其中有長達14年時間擔任集團“掌門人”。

在北汽集團召開的領導幹部大會上,北京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建中宣讀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北汽集團主要領導職務變動通知,姜德義任北京汽車(港股01958)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資料顯示,1982-1997年徐和誼曾任首鋼設計院設計員、科長、院長,首鋼總公司副總經理;2000-2002年擔任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委工業工委副書記;2002年調任北汽集團,2006年出任北汽集團董事長。

2002年,廣汽、一汽、上汽等汽車集團均已擁有合資業務,但北汽集團旗下尚未有成規模的合資公司。徐和誼任職期間,先是引入韓系現代品牌,在2002年成立北京現代,此後北汽集團與戴姆勒達成合作,2005年成立北京奔馳。其中,北京現代實現當年籌建、當年出車,並用63個月實現累計汽車產銷百萬輛的成績;2019年北京奔馳累計銷量爲56.7萬輛,毛利達422億元,成爲北汽集團的“利潤奶牛”。

不僅合資品牌,北汽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業務也經歷多次調整。2009年,北汽集團以2億美元收購瑞典薩博汽車部分車型知識產權;2012年,北汽集團發佈基於薩博技術的乘用車新品牌“紳寶”,主打高端市場。

此外,北汽集團還設立北汽新能源,生產銷售純電動乘用車。憑藉初期良好的銷量表現,2018年9月北汽新能源正式上市,上市後公司更名爲北汽藍谷。2019年,北汽集團整車產銷量達226萬輛,成爲首家年營收突破5000億元的北京市屬國有企業。

汽車行業專家顏景輝表示,北汽集團近兩年發展中,徐和誼功不可沒,尤其是在合資和新能源佈局方面。“北汽集團對於新能源板塊的規劃一直走在行業前端,這也是徐和誼早期洞察到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他表示。

新帥擔重擔

對於北汽集團來說,徐和誼是“功臣”,而對於接棒的姜德義來說,未來充滿機遇和挑戰。

資料顯示,接任徐和誼的姜德義,2009年畢業於北汽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研究生學歷。2015年7月,姜德義擔任北京金隅集團董事長。金隅集團屬國有獨資企業,經營業務涉及傢俱製造、建築材料製造、房地產。

執掌北京金隅集團前,姜德義曾任北京市琉璃河水泥廠常務副廠長,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泥事業部部長,河北太行華信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河北太行水泥股份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這意味着,北汽集團“新掌門”姜德義此前的職業生涯與汽車產業關聯甚小。顏景輝認爲,金隅集團也屬國資系統大企業,儘管行業不同但企業發展理念相通,接棒後姜德義會很快進入角色。

數據顯示,2019年金隅集團營收約918.29億元。“雖然姜德義沒有太多汽車行業從業背景,但反而可能爲北汽提供新思路,從不同角度創新發展打開新視角,這對北汽集團也是新機遇。”顏景輝表示。

不過,上任後姜德義將首先面對挑戰。財報顯示,2019年北京汽車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40.83億元,同比下滑7.83%。其中,2019年北汽旗下合資品牌北京奔馳營收高達1582億元,佔北汽集團收入的88%。而2019年北汽集團自主品牌板塊營收僅爲196億元,毛利爲負47.3億元,虧損同比增加34.5%。這意味着,自主業務虧損仍在擴大,北汽集團依舊要靠合資“輸血”。

同時,受2019年補貼退坡影響,北汽新能源板塊也顯現“疲態”。數據顯示,2019年北汽新能源車銷量爲15.06萬輛,與之相對應的是4.43萬輛累計產量,產銷倒掛達10萬輛。在今年年中管理大會上,徐和誼曾表示:“下半年,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舊巨大,自身的問題和風險還在持續累積。”

顏景輝表示:“對於姜德義來說,未來如何強化北汽集團自主品牌或將成爲工作重點。”

高端化之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爲北汽集團“十三五”收官年,這也成爲姜德義上任後的“第一關”。

據瞭解,北汽集團計劃,2020年整車銷量爲226萬輛,目標營收5200億元,同時挑戰銷量235萬輛、營收5300億元的目標。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國內汽車市場一季度銷量下滑嚴重,對北汽集團來說也是不小挑戰,姜德義到任後應該先穩住大盤,此後纔會對內進行調整。

同時,此前北汽集團的一系列調整和佈局,也已提前作出鋪墊。2019年10月,北汽集團形成由合資品牌(包括北京現代、北京奔馳),自主乘用車品牌(包括 ARCFOX、 BEIJING、北京),商用車品牌(包括福田汽車)三大板塊組成的新陣營。

2020年1月,北汽集團在新陣營調整基礎上再一次梳理和變革,發佈以“北京”和“BEIJING”爲核心的“大北京”品牌戰略,明確“大北京”品牌戰略將成爲集團自主乘用車未來發展的核心主線。

同時,爲增強產品實力,北汽集團正在推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硬核技術快速落地,將在雲平臺建設、L2.5級自動駕駛技術搭載、車聯網雲服務技術研究等領域加速提升自主研發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車領域,北汽集團除擁有獨立新能源品牌,還擁有“換電”王牌。“在後補貼時代,換電技術有望成爲降低購車成本的關鍵。”崔東樹表示,雖然換電模式在私家車領域是否可行還有待觀察,但在運營車輛上卻是可以解決里程焦慮的好方法。此外,北汽集團與神州租車(港股00699)簽訂買賣協議,提速佈局出行領域。

不過,在北汽集團加緊調整的同時,其他自主集團也紛紛加碼市場衝擊高端品牌。2019年,一汽集團紅旗品牌突破10萬輛大關,在自主高端燃油車市場佔據主導。同時,東風近日發佈高端品牌“嵐圖汽車”主要對標高端新能源。此外,長安汽車也正式啓動高端市場產品序列“UNI”。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端化競爭纔是自主品牌未來的主戰場,高利潤車型能帶來高回報,不過儘管北汽集團正在加緊整合品牌,但在高端市場目前北汽集團自主品牌板塊車型依然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如何帶領北汽集團繼續向上“破局”,將是姜德義時代北汽面臨的考題。

針對新董事長到任後北汽集團戰略是否會出現變化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北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稿,並未得到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