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授權轉載自機器之心(almosthuman2014)

美國東部時間 8 月 2 日下午 2 時 48 分,載有 NASA 宇航員 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的「龍飛船」結束了爲期兩個月的國際空間站任務,在佛羅里達州 Pensacola 海岸的墨西哥灣降落,標誌着有史以來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項目的圓滿成功。

推特 @SpaceX:成功降落確認,歡迎回到地球!

這是龍飛船的首次載人飛行。在此之前,「龍飛船」已經在國際空間站和地球之間運送了 21 次物資,其中還包括 9 次返回任務。而它的首次載人發射和安全返回,讓鋼鐵俠馬斯克再一次創造了航天曆史,完成了「不可能的事」。

馬斯克:當太空旅行變得和飛行一樣普遍時,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

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在全球矚目下,龍飛船在美國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成功發射升空,發射行動代號 Demo-2。兩個月以來,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共繞地球環行了 2700 萬英里。

爲了紀念美國載人飛船重返美國領土,Behnken 和 Hurley 從國際空間站帶回了一面美國國旗,這枚旗幟在國際空間站度過了 9 年時光。2011 年,最後一批航天飛機機組人員離開時留下了它,並要求只有下一批從美國本土升空的宇航員才能取回旗幟。

Doug Hurley(前排右一)手持美國國旗,他也是 2011 年最後一批航天飛機的機組成員之一。

現在,它和兩位宇航員一同回到了地球。8 月 1 日,龍飛船開始與國際空間站脫離,在既定軌道上航行 18 個小時後,開始執行脫軌程序。下午兩點左右,推進器被點燃,將太空艙帶出軌道並駛向地球。

在這一過程中,飛船進入大氣層的角度、高速運行過程中與空氣摩擦所產生的高溫都是對於龍飛船的巨大挑戰。角度過小可能會被大氣層彈出,角度過大則會危及飛船和宇航員的安全。

在成功進入大氣層後,龍飛船經歷了約 1927 攝氏度的高溫。在到達一定高度後,龍飛船展開降落傘,幫助自身減緩墜落速度,最終成功降落在海洋表面。

隨後,救援船努力將龍飛船從水中拉起。Behnken 和 Hurley 終於可以退出太空艙,再次呼吸到新鮮空氣。至此,降落過程最危險的部分完成。

除了打撈船外,龍飛船的周圍還聚集了不少「看熱鬧」的民用船,給打撈工作造成了一些干擾。

本次載人飛行完成後,龍飛船將被運回佛羅里達州進行翻新,爲下一次飛行任務做準備:2021 年春天,SpaceX 將再次使用龍飛船送 NASA 的 4 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其中就包括 Behnken 的妻子 Megan McArthur。她之前曾乘坐航天飛機飛往太空,這一次她將乘坐龍飛船並首次在國際空間站生活。

龍飛船成功降落後,馬斯克「備受鼓舞」,在推特上表示:「當太空旅行變得和飛行一樣普遍時,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

今年 2 月份,一家名爲「Space Adventures」的太空旅遊公司與 SpaceX 達成協議,計劃藉助「龍飛船」將 4 名自費遊客送上太空,發射時間可能在 2021 年底到 2022 中的某一天。

摩根斯坦利:SpaceX 最終估值或高達 1750 億美元

馬斯克領導的 SpaceX 公司創立於 2002 年,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並進行火星殖民。

2001 年,馬斯克誕生了一個名爲「火星綠洲」的念頭,計劃向火星發射一個小型實驗溫室並種植植物。原本馬斯克想從俄羅斯購買火箭,但對方高昂的報價讓他空手而歸。「爲什麼不自己開一家公司造便宜火箭?」馬斯克很快將這個大膽的想法付諸實踐。

2002 年初,馬斯克開始招兵買馬,招募到了 Tom Mueller 等火箭技術專家。

SpaceX 聯合創始人 Tom Mueller,現任 SpaceX 推進部門首席技術官。

創立至今,SpaceX 達成了許多美國國有航天機構未曾達成的成就:

2008 年,其設計、製造併發射了世界首個由私人投資的軌道級液體燃料火箭「獵鷹 1 號」。

2010 年,首次成功將貨運龍飛船送入低地球軌道並回收。

SpaceX 龍飛船。圖源:wikipedia

2012 年,SpaceX 開始使用貨運龍飛船爲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這也是歷史上第一艘商業運營的貨運飛船。

2015 年 12 月,獵鷹 9 號一級助推器成功着陸回收。並在次年成功在海上着船回收。

獵鷹 9 號運載火箭一級助推器。圖源:wikipedia

2017 年 3 月,SpaceX 第一次重複使用獵鷹 9 號運載火箭助推器,並再次成功着陸回收,使獵鷹 9 號成爲第一枚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液體燃料火箭。

2018 年 2 月,SpaceX 使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創辦人伊隆 · 馬斯克的 Tesla Roadster 跑車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是第一家向日心軌道發射物體的私營公司,同時獵鷹重型運載火箭也成爲現役運載量最大的火箭。

送入繞太陽飛行軌道的特斯拉 Roadster 跑車。

2020 年 5 月,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SpaceX 成爲歷史上第一家實現載人航天的商業公司。

SpaceX 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

如今,SpaceX 已具備製造、發射、回收、複用運載火箭的能力,並且能夠發射載人飛船以及衛星系統進入各種軌道。

這一系列進展的取得使得 SpaceX 的估值也一路走高。前段時間,路透社報道稱,SpaceX 計劃以每股 270 美元的價格融資 10 億美元,如果融資成功,其估值將達到 440 億美元,成爲世界估值第三高的私營公司,僅次於滴滴出行和字節跳動。

而在此之前,SpaceX 已經在 2002 年以來的 22 輪融資中籌集了 34 億美元。

爲什麼一家民營公司可以在航天領域做得如此成功?很多人從很多方面討論過這個問題。

有人認爲,這要歸結於 SpaceX「自下而上」的商業模式。政府主導的項目往往會受到經費的限制,因此存在不可持續的問題(經費被切斷,項目就會停)。而且,這些項目沒有經過市場的打磨,成本往往居高不下。而市場主導的開發模式可以不斷迭代技術工具,不斷擴張的模式保證了這個過程中底層的可持續性,因此可以用市場的收入來支持進一步的發展。

還有人將 SpaceX 的成功歸功於創新。該公司獨創的「可回收火箭技術」開創了火箭從太空直接垂直回收的歷史,回收成功的「獵鷹 9 號」火箭成本是 6000 萬美元,每次檢修費可能只有幾十萬美元。這樣低廉的成本幫助 SpaceX 贏得了更多客戶。最近,這家公司又第一次成功捕獲了火箭的全部整流罩,可以進一步節省 600 萬美元的發射成本。

當然,SpaceX 的成功還離不開美國政府的支持。創辦至今,SpaceX 得到了 NASA 資金、人員、技術的全方位支持。資金方面,NASA 先是給了 SpaceX 5 億美元的投資,而後又前後簽訂了合計 42 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貨物補給與國際空間站人員運輸合同。期間,還有不少 NASA 的科學家加入 SpaceX 任職。

除了載人航天之外,SpaceX 比較著名的還有衛星互聯網業務——星鏈計劃。該公司計劃在 2019 年至 2024 年間在太空搭建由約 1.2 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爲全球用戶提供低成本的互聯網連接服務。2020 年 6 月 13 日,SpaceX 順利完成「星鏈」計劃第 9 次發射任務,用一枚「獵鷹 9」火箭將 61 顆衛星送入太空。

摩根斯坦利 7 月 20 日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星鏈」計劃成功,SpaceX 的最終估值可能高達 1750 億美元。

參考鏈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paceX

https://xw.qq.com/cmsid/20200728A0EQK30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602/07/66709766_915984160.shtml

https://www.theverge.com/2020/8/2/21350663/nasa-spacex-crew-dragon-astronauts-bob-behnken-doug-hurley-splash-down

文章原標題爲: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返航,馬斯克:當太空旅行變得普遍,文明的未來將得到保證

*文章經作者授權發佈,不代表PingWest品玩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