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月打一次牙祭

到如今哪天想喫就割上幾斤肉

從靠種地維持生計,到如今領上社保

簡陽市平泉街道龍泉社區是全國371個農村固定觀察點之一,50戶農戶從1986年開始每日記賬,把家庭的每一筆收入支出都記錄在賬本中,真實反映改革開放以來農業農村發展歷程,同時一份份詳細有序的統計數據,一筆筆真實詳細的農家賬單,爲黨中央、國務院決策提供重要參考,至今已有35個年頭。

1650本小賬本

見證鄉村大變化

7月27日,農村固定觀察點記賬農戶、龍泉社區居民薛俸高趕集回到家,就趕忙打開記賬本,記下——今天賣豆角、海椒收入120元。這已成爲了他的習慣。

薛俸高從2004年開始記賬。翻開他的記賬本,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明明白白,也不難發現人均年收入從2014年幾千元到2019年兩萬多元的奮鬥足跡。他很自豪自己能爲國記賬,他告訴記者,通過記賬,不僅讓自己對家庭經濟發展更有計劃性,也能清清楚楚感觸到改革開放以來家庭經濟越來越好。

小賬本的方寸之間,折射出廣大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1650本賬本詳實記錄了龍泉社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史,見證了簡陽市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

龍泉社區經濟總收入從1985年的172萬元,到2019年5653萬元,與1985年相比,增長32.86倍,年均增長10.82%。

居民平均純收入從1985年的433元,到2019年的21891元,比1985年增加21458元,增長50.55倍,年均增長12.34%。

全村總收入一、二、三產業之比由1986年的55:21:24發展爲2020年的29:40:31,實現了產業結構優化。

龍泉社區

只是我市農村農業發展的一域印證

簡陽市大力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特色鎮(街區)和川西林盤建設,紮實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極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全面加強鄉村社區發展治理,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全市農業農村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連續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爲脫貧攻堅先進縣,並榮獲2018年度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強縣。

2019年,簡陽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75.8億元、增長2.9%,完成農業固定資產投資17.9億元、增長11.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9元、增長10.5%。

首創“月月表”

記好賬爲國出力

“這幾年咱農村的政策越來越好,看着賬本里的數字覺着日子越過越紅火!”薛俸高說道。

喜歡記賬,除了數字裏含着富足生活之外,還有簡陽市首創記賬模式“月月表”。根據記賬戶反映的“分類難、難分類”問題,簡陽市優化農戶記賬方式,由賬本式記賬模式變更爲表格式記賬模式,通過農戶“每日一記”,當日分類,避免了每月月底再來複核分類的麻煩。

“月月表”記賬模式,降低農戶記賬分類難度,提高記賬數據質量,提升了數據開發與政策參謀評估能力。農村固定觀察點作爲直接反映農村發展變化新動態的重要窗口,是促進政府在“三農”重大政策制定和科學決策上的有力抓手。簡陽市一直高度重視農村觀察點工作,在組織領導、管理制度、人員配置、經費保障等方面提供堅強保障。

簡陽市農村固定觀察點自1986年建立以來,始終保持記賬戶的長期穩定性,原始率達到了60%;50戶調查記賬戶中,原始戶有23戶,原始率46%,記賬20年以上的有31戶,佔62%。

不斷強化數據源頭質量控制,加強對觀察點農戶記賬的管理工作。

簡陽市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

結合工作實際,簡陽市實行了農村固定觀察點記賬戶五級管理制度,完善《簡陽市農村固定觀察點農戶記賬規範》《簡陽市農村固定觀察點觀察戶管理辦法》等5項制度,同時,建設固定檔案室,配備專用計算機等辦公設備,實現數據採集實時上報、數據問題實時反饋,進一步提高農村固定觀察點快速反應能力和水平,同時建立輔助調查員考覈獎勵制度,積極開展村級輔助調查員創先爭優評比活動。

目前,龍泉社區產業發展

以引進業主開發爲主

正努力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生”鄉村新場景

龍泉社區居民的賬本越來越厚實

他們的生活正越來越美好

【來源 簡陽發佈 編輯 許倩 吳潤秋 審覈 鄭玥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