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都說駿馬是跑出來的,強兵是打出來的,他們用錚錚鐵骨鑄就固若金湯守衛之城。北宋名將狄青出身貧門,曾是戴罪之身,勇而善謀,大破西夏,打響了漢人復仇的第一仗,名垂千史。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中國晚清重臣左宗棠,出生於一個漢人的農戶之家,大器晚成,硬是憑着一己之力,在滿人立國的朝代中坐擁一席之地,被譽爲“晚清四大名臣”。

自古以來,中國從不缺少逆流而後來居上之人。我國近代著名抗戰英雄張正恩,此人乃放牛娃出身,75年前隨一支神祕部隊消失3年,之後重現東北擊斃日軍8萬人,赫赫之功,無出其右。

戰爭逃難,乞討爲生

1925年,張正恩在遼寧省蓋縣出生。這是一個貧寒之戶,房無一間,地無一壟,家裏的祖輩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從未積攢下任何家業。

男人們尚還年輕力壯之時,便去給人做苦力,扛大活,賺取一點微薄的家用,這點錢也只夠大家不至於餓着肚子。家裏的小孩子從來都穿不上新衣服,更別提去學堂裏唸書了。

適逢戰爭拉開序幕,硝煙四起,張正恩的爺爺便帶着一家人四處逃難,顛沛流離,一家人先後輾轉過大連、杭州等多個地方。張正恩實在是沒過過一天安穩日子。

爺爺年老多病,逃難途中終是不堪奔波,疾疾而終。之後一家兜兜轉轉回到蓋縣。無獨有偶,張正恩的父親不幸被敵軍抓去充當苦力,在某個煤礦下井採煤時遭了礦難,就此丟了性命。

屋漏偏逢連夜雨,失去了家裏的頂樑柱,只剩下手無縛雞之力的母親和年幼的弟弟妹妹,這個家庭更是窮困潦倒,萬般無奈之下,母親便帶着張正恩姐弟們四處乞討,流落街頭。

放牛娃出身的落魄童年

路邊常常見到一位面黃肌瘦的婦人,身邊還帶着幾個黃口小兒,身上的衣物早已破爛不堪,腳邊放着一個殘缺的飯碗,裏面是零零散散的一點小錢,一家子晚上不知睡在哪個不知名的角落裏。這便是張正恩姐弟們和他的母親。

一位府裏的管事心善,把他們帶回了主人家留作幫傭。母親當了府裏一位洗掃的丫鬟,張正恩則負責給主人家裏放牛。

張正恩自打他能記事兒開始,就是給人家放牛的。每天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張正恩便趁着晨曦微光,從地主家的牛棚裏把這羣牛趕到山坡上去。“還真別說,我們地主家那些牛住的棚子啊,比我們一家人住的地方還要大。”

張正恩從沒念過一天書,也不認得一個字,家裏也沒個文化人教他讀書念字。有時候放的牛多了,到底有多少頭牛張正恩也數不過來。

地主要是看到牛少了,不分青紅皁白便是對着張正恩一頓毒打,飯也不給喫,水也不給喝,頭上還頂着火辣辣的太陽,晃得他快要暈過去。張正恩的童年便是這樣過來的,一個實打實的放牛娃。

許是上天終於給了這個苦命的孩子一點點偏愛,張正恩遇上了他命中的貴人,自始改變了他放牛娃的命運。

巧遇劉雁來 參加抗日支隊

1942年5月的某天,初夏已至,草長鶯飛。山坡上微風習習,帶來陣陣清涼,沁着絲絲縷縷梔子花的香味。張正恩如往常一樣正在山坡上數着牛,心怕不小心少了一頭又是一頓鞭子。

遠處的小林子裏鬱鬱蔥蔥,轉眼間便從裏面走過來一個人。是個年輕的小夥子,穿的破破爛爛好似一個乞丐,這樣子看着比自己還好不了多少。小夥子許是早就知道張正恩在這裏似的,直直地向他走了過來,笑的爽朗而燦爛。

“我知道你是這邊給地主家放牛的,你叫張正恩是吧,我看過你好幾次了。我看你這也經常捱打受餓的,不如你跟我走,咱們一起去作戰,把敵人的都趕跑,讓我們全中國的百姓就能過上好日子!”

聽到把敵軍消滅了一家人便能過上好日子,張正恩便跟着他走了,便這樣加入了軍人的隊伍。帶走張正恩的那位小夥子,便是二路軍支隊的副隊長——劉雁來。

部隊神祕消失,銷聲匿跡

張正恩來到黑龍江某個荒無人煙的山區裏,這是一個隱蔽的山林。和他在一起的,還有衆多年輕陌生的面孔。

在這裏,他們白天僞裝成農民百姓,四處走訪,查探情報;晚上接受最嚴酷的訓練和軍事培訓。訓練的時候實在難捱,但想到自己的國家和家人,張正恩也咬牙堅持了下來。數月之後,這支小部隊在山林裏神祕消失了三年,杳無音信。

張正恩的部隊祕密轉移到了蘇聯。在蘇聯,張正恩與他的戰友們進行了更爲嚴格的培訓和考驗。這支部隊有了屬於他們獨特的名字——蘇聯紅旗軍第八十八旅。

他們穿着蘇聯的軍裝,佩戴蘇聯的軍銜,手上握着最先進的武器,個個身手敏捷,一夫當關。這是一支當時最先進的精銳部隊,亦是中國最早一批的“特種兵”。

重現東北,痛擊敵軍

1945年,張正恩和幾名戰友悄無聲息地出現在我國東北之地,他們此次回國乃身負重任。爲了查探日軍的部署行動,這支小部隊每人身上均攜帶了一臺精密的電臺。

他們先後前往松花江、哈爾濱等地,潛伏多時,翻過哨崗,越過山溝,爬過飛機場,爲之後蘇聯殲滅日軍的轟炸機計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蘇聯對日本宣戰之際,由於張正恩等人之前細緻入微的摸查,蘇聯不出所料地大敗日本,擊斃日軍8萬多人。敵軍在東北苦心經營多年的軍事防線瞬間分崩離析,軍心渙散,倉皇而逃。張正恩在此次情報偵查中居功甚高,榮獲一等功。

此次戰役,張正恩所在部隊雖獲得勝利,卻也傷亡慘重。“寧可戰死,不當逃兵”。張正恩歷經九死一生,終於等到了迴歸祖國的那日。

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一個人不能選擇他的出身,但卻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改寫命運,或成大業。人生最艱難的莫過於挑戰自我,唯有勇於奮鬥,方能超越平凡,成就其輝煌的一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