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通大學啓秀校區沿河欄杆裝飾板上,數十張鐫刻着歷史印記的精美浮雕亮相於碧波盪漾的濠河畔。除此之外,映紅樓的荷花碑廊、濠西書苑的浮雕都與濠河風景融爲一體。作爲濠河景區文化提升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人文景觀中讓人記得住鄉愁,不僅吸引了不少市民的駐足流連,也讓濠河增添了濃郁的歷史文脈氣息。

藝術家共同參與,精心打造城市名片

在雕塑家陶永華看來,要在濠河整治提升的過程中進一步打開文化窗口,打造獨特的城市名片,就要把一些有影響力的畫家、書法家,現代藝術家等大家智慧和匠心融合起來。

位於城山路的映紅樓是賞荷絕佳之處,每到夏夜,荷葉田田花香襲人。記者實地探訪,看到河邊古色古香的茶社,匠心獨運的影雕穿插其間,兩個入口處還設置了楹聯,東入口採用清代南通範國祿詩句作對聯:“香花渾一片,圓葉不分波”,橫批:清芬可掬。南入口採用張謇對聯:“翻風無蓋直,貼水有珠零”,張松林橫批:冷香逐人。碑廊主體中間一面牆爲李方膺荷花造型設計,兩側爲張謇題“與友放舟校池荷花,因至紀念亭與先至諸生話”。映紅樓的楹聯丶橫匾及張謇題字均由南通著名書法家丘石、秦能及周時君題寫。荷塘月色裏,有亭、有茶、有詩、有鄉音,有意境,讓人流連忘返。

“以南通基礎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爲主題,極具影響力的30幅鋼板材質老照片也在南通大學啓秀校區沿河欄杆裝飾板上展現出來。面向學校一側展示南通大學百年曆史,面向濠河一側展示南通教育歷史。”陶永華介紹說,當人們在濠河邊漫步,不時在老照片前駐足,回想起自己或祖輩的求學經歷,不僅是濠河美景與傳統氣息相融,更給人以精神上的充分享受。

“市委市政府在決策部署濠河景區整治提升工作之初就有明確目標,就是要打造南通曆史文化的最美窗口,展現濠河文化內涵。濠西書苑南側的浮雕以通州景觀及童趣爲主題,南通大學啓秀校區沿河以教育爲主題,映紅樓碑廊以詠荷爲主題,主題與環境都是協調契合的。”濠河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副項目長陸建明告訴記者。

獨運匠心,人文與自然風景融爲一體

濠西書苑南側的東側景牆爲《濠河古景圖》浮雕,名“通州六景圖”,是從明朝地方誌記載的兩個“通州八景”中選出有關濠河的名目設計製作而成,具體內容包括:海山遠眺(南城門樓)、仙橋雲影(望仙橋)、譙樓月曉(譙樓)、古寺鐘聲(天寧寺、光孝塔)、泮水晴波(文廟、泮宮坊)、市河春雨(市河)。

浮雕透空的部分爲耐候鋼鋼板切割,其餘部分爲鋼材和石材結合,鋼材鑲嵌於石材中,新工藝模式卻能完美承載傳統內容。一幅幅巧奪天工的精美畫卷悄然展開,讓人過目難忘。“就‘市河春雨’而言,小小一幅,古韻悠長,包羅着濠河兩岸的歷史遺存,沈壽藝術館、城市博物館,文峯塔等景觀在浮雕中生動展現。”陶永華講述着浮雕背後的歷史。

記者看到,因爲浮雕使用金屬構件,考慮到安全性,藝術監理方要求施工人員將每個金屬件的拐角處均打磨光滑。在設計和施工時,浮雕配套的照明設施,有關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在現場會商,準備巧妙地設計成鳥巢、藤蔓的模樣,力求和周邊的樹木、花草融爲一體。目前,由南通書畫家侯德劍和雕塑家陶永華設計的《通州六景圖》、《崇川童趣圖》浮雕均已施工結束。

“我們也到處跑、到處看,但這樣的獨特設計還是第一次看到。”一些往來的市民對濠西書苑這兩處新添的浮雕不住稱讚。對於精心打磨出的浮雕作品被認可,陶永華倍感驕傲,這也是他數年前參觀英國牛津博物館時偶然觸發的靈感。

精美浮雕展現童年遊戲,承載濃濃鄉愁

“疇昔通州,濠河兩岸,兒童遊戲,花樣繁多。”濠西書苑南側的西側景牆爲“崇川記憶——童趣圖”浮雕,浮雕以清末民國時期南通的兒童服飾爲定位,不僅應和了周邊民國建築,也與張謇時期的風格遙相呼應。浮雕以兒童文化玩耍活動爲主題,展現了放風箏、抽田螺、跳皮筋、跳駝子、推鐵環等畫面,兒童的表情連同衣服上的褶皺、髮絲都清晰可見。

“崇川記憶——童趣圖”浮雕總耗時半年完成,製作工藝選擇鑄銅和石材工藝相結合,利用正面和背面結合,沒有視覺盲區,形成疏密結合,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鑄銅浮雕爲正反雙面造型,周邊以透空方法處理,增加通透感,單純的色彩中卻蘊含着豐富的意境與變化。

“如今,現代化的電子遊戲替代了我們小時候樸素卻有趣的玩具,濠河畔增添了這些景牆讓我們想起那些無法追回的舊時光,也讓孩子們感受我們曾經的生活。”退休教師徐汝南告訴記者。濠西書苑煙火氣息濃郁,每天有許多下棋、散步、健身跳舞的市民,老南通人看到這些熟悉的場面時,悠遠的記憶一下子被喚起。

“做一處景觀就要打造一個精品,要做出讓百姓認可,能被歷史檢驗的作品。”在陶永華看來,作爲濠河邊首創的童年記憶內容,是一種對城市文化的挖掘,也是對城市故事的講述。陸建明介紹說,今年還將組織怡園、桂花島、東公園及原日報社大樓地塊等景觀提升工程。截至目前,交警支隊地塊綠化景觀工程已完工並對外開放,怡園、桂花島、原和平橋派出所地塊以及東公園景觀提升工程也已開工,紅廟吧廊橋拆除已完成,廊橋周邊景觀提升設計正在深化,即將組織施工招標。

短評|景區提升改造應留住歷史文化記憶

作爲展現南通曆史文化的窗口,此次濠河景觀文化提升工程,把更多的地方特色融入濠河景區的建設中,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標識,喚醒南通人的家園記憶。濠河整治提升從一開始就是要打造南通曆史文化的最美窗口、市民休閒生活的最佳去處、城市精細管理的最好樣板。

濠河提升要講好城市文化故事,這也是創新保護和發展城市歷史文化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要梳理出城市獨特文化脈絡,串聯起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文化故事,講述好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讓保護和發展城市歷史文化成爲新時代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燦爛篇章。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澱,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誌。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城市的記憶是城市原住居民文化認同感的來源,而新加入的城市居民需要創造新的共同記憶、創造包容的文化環境來加強文化認同感。只有對城市有了感情,人們纔會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真正在一座有溫度的歷史文化城市中收穫幸福。

來源:南通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