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证六法

痹者,闭也,是阻塞不通的意思。痹证是指外邪侵袭,痹阻络脉,而致周身肌肉关节疼痛、肿大、沉重一类的疾患。《内径》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有从筋、骨、脉、肌、皮分为五痹者。这全是从邪气的性质或中人的部位浅深不同而定的。

(一)祛风散寒以通其络,和络化湿而缓疼痛



行痹的症状,以肢体疼痛,痛无定处,游走不定,甚则关节肿大为特点,舌多白腻滑润,脉象浮数(或浮紧、沉紧等)。治疗必须以祛风为主,并与散寒、化湿、止痛相结合,仿防风汤意。

羌独活各4克  桂枝10克  当归10克  防风6克  秦艽6克  葛根10克  桑枝30克  细辛3克


加减法:

若体痛较重,肢冷无汗时,加麻黄3克。

若寒邪较重,舌胖滑润,下肢逆冷时,加附片6克(先煎)、吴萸3克、干姜6克。

若阳虚气弱时,加黄芪20克、炙甘草3克、党参3克。

(二)散其寒邪,化其湿郁,疏风拈痛



痛痹以关节疼痛为主,得热则舒,遇冷则急,皮肤不红,触之不热,溲清长,便溏薄,舌白滑,脉弦紧。用散寒祛湿,疏风拈痛方法。

麻黄3克  桂枝10克  川、草乌各3克  细辛3克  羌、独活各3克  川芎10克  红花6克


加减法:

若病人血压较高时,慎用麻黄,可改为苏叶6克、鸡血藤10克、乳香3克合用。

若寒邪较重时,加重桂枝之量,再加肉桂子3~6克。

(三)除湿郁以缓疼痛,社风邪而活其络



着痹是肌肤麻木不仁,肿痛沉重,痛处不移,苔白滑润,脉象沉濡。此属湿邪留着,用除湿缓痛、祛风活络方法。

麻黄3克  桂枝6克  防风6克  苍白术各12克  炒苡米30克  干姜3克  桃仁泥10克


加减法:

若湿邪留着络脉者,必当重用疏风化湿,再加活络通达之品。

如有积滞不化、湿阻络脉者,当以化滞活络方法,可加莱菔子6克、白芥子6克、焦麦芽10克、焦谷芽10克等。

(四)清邪热兼以疏风,活血脉而定痹痛



热痹关节红肿且痛,扪之灼手,得冷则舒,或起红斑结节,身热心烦,时或憎寒,甚则壮热口干,关节红肿灼热日重,痛不可近,咽红肿痛,甚则疼痛,舌质红,苔糙厚,尖红起刺,脉象弦滑而数。根据热之轻重,考虑用疏风清热、活血通脉方法。

防风3克  苍术3克  知母6克  桂枝木3克  荆芥6克  赤、白芍各10克  石楠藤15克  丝瓜络10克  桑枝30克  大黄粉1克(冲)


加减法:

若是湿热痹在气分时,当用清热化湿行气方法,以使气行湿化。热重时用白虎加苍术汤;湿重时用宣痹汤加苏叶。

若热在血分,可加茅根20克、炒地榆10克、炒槐花10克、鬼箭羽10克。

若属滞热不清,以清化湿滞为主,方中加鸡内金、焦麦谷芽、花槟榔、六神曲等。

(五)祛瘀浊兼以化痰,活血脉以改畸形



关节肿痛日久,遇冷加重,竟致畸形。此血凝脉络,痰浊阻涩,气分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之故,用祛瘀化痰活络方法。

南星6克  半夏10克  杏仁10克  苏叶、子各10克  莱菔子10克  白芥子6克  猪牙皂6克  桃仁6克  蛴螬3克


加减法:

若体弱气虚时,可将药量减轻,或每日半剂,或每隔1~2日服1剂。

若体质过弱,可于上方中加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片姜黄6克。

若湿痰蕴热尚重时,可于方中加大黄粉1~2克、鸡血藤20克、郁金6克。

(六)益气补虚以治其本,养血活络而缓疼痛



久病络脉失养,痹证络脉失和,正不足,气血虚,营虚肌肉失养,卫虚皮肤枯涩,久则肌肉萎缩削瘦,可用养气血、活络脉方法,仿桂枝黄芪五物汤方。

桂枝6克  黄芪15克  党参10克  独活6克  川芎6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熟地12克  牛膝6克  杜仲10克

用养血益气药,首先一定要看清有无其他邪气阻塞络脉,如郁热、痰浊、气郁、食滞、瘀血等,必须先祛其有余,再调其脾胃,嘱其逐渐锻炼,令其血脉通畅,再行调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