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雨突襲陝西漢中,

漢水源森林公園發起山洪。

在別人避之唯恐不及時,

一位醫生揹着藥箱逆行的身影,

感動了很多人……

原來,8月1日中午,

一名女遊客在公園內不慎跌倒骨折,

被困山中又遇上暴雨山洪。

接到求助電話的寧強天津醫院的醫護人員,

衝刺在風雨裏,徒步上山展開營救。

迎面衝來湍急的水流,

揹着的急救箱更加重了爬山的負擔,

但醫護們一步一步走得堅定踏實。

“腳下丈量的是使命,肩上背的是責任!”

不少網友被逆流而上的身影感動,

紛紛爲他們點贊。

疫情剛過,洪水又至,

我們再一次看到了中國人在危難前,

勇敢、堅毅、無私、團結、溫暖的模樣。

他們有的奮戰在抗洪一線,

有的默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有的在別人遇到危急時英勇出手,

有的儘自己一份力守護家園……

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獲獎者中,

就有很多這樣的凡人英雄,

他們在暴雨洪流中守望相助的身影,

感動了很多很多人……

↓↓↓

01

若有戰,召必回!

退伍兵倒四趟火車連夜馳援抗洪一線

7月13日,

江西九江江洲鎮一村民家門口,

有人發現了一個揹包和一張字條:

“因志願抗洪,東西放置於此,如有事請撥打…”

包的主人是山東德州退役軍人王心龍。

他專門請了假,歷時28小時,

倒四趟火車,跨越一千多公里,

只爲了支援抗洪一線。

“如果非要說爲什麼來這裏,

我覺得我是一個退伍軍人,

我應該來這裏。”

他說,危難面前,

我們都是江洲兒郎!

這是一個山東漢子

對信仰最樸素的理解,

這是一個退伍軍人

對家國最厚重的大愛。

02

“我們成年了,可以守護家鄉了!”

00後大學生回鄉抗洪,一下午搬5000斤沙袋

7月10日,

江西九江市柴桑區江洲鎮人民政府

發出一封長信,

號召父老鄉親們迅速回鄉,共抗洪魔。

收到這封信後,數千遊子紛紛返鄉,

00後大學生徐欣和李文歡就在其中。

“看到家鄉災情很着急,

想爲家鄉做一份貢獻。”

在防汛抗洪現場,

徐欣和李文歡主要負責沙子的裝袋和搬運,

一袋沙子重約50斤,

他倆一下午搬了100多袋沙袋。

他們說,“我們成年了,

我們可以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就這樣用熱血和青春守護圩堤,

釋放出青春的力量與激情。

03

“最美V領”照火了!

照片上的他紅了臉,我們卻紅了眼……

他叫洪棉雪,

江西九江江洲鎮柳洲村村支書。

在洪災爆發的重災區,

作爲村裏防汛搶險隊的大隊長,

他把自己“釘”在了堤壩上,

還曾用身體堵住子堤滲漏點,

說着“洪水不退,我不退”。

7月12日傍晚,連續堅守堤壩8天的洪棉雪,

在排除一個個管湧、滲漏險情後,

終於抽空坐在堤壩上簡單休息一下,

滿臉疲憊、汗流浹背、曬得通紅。

這一幕被記者拍下,

一張不經意的照片,觸動千萬人心。

用行動詮釋心中使命和責任擔當,

“V領”是戰鬥的印記,更是必勝的決心。

04

客車險被衝下河壩

生死時刻,英雄開着挖掘機來了……

7月30日,湖南漣源市,

一輛中巴車行駛至漣水河河壩時,

因水流湍急導致中巴車後車輪懸空,

隨時可能墜落,14人被困,情況危急!

村民張宗南開着自家挖掘機趕往現場,

用吊臂對中巴車進行固定,

用超長牽引繩綁住挖掘機,

一系列熟練操作幫助消防員快速救人。

他說,當時心都到嗓子眼兒了,

“只想快點,再快點。”

如果因爲自己操作遲了,

客車掉下去了,那會後悔一輩子。

對於大家的褒獎,他淡然表示:

“我想每個人都會這樣做的,

我這段時間看到新聞,

各地消防武警爲了救人奮不顧身,

我只是受到了他們的影響吧。”

05

“這是我唯一能做的!”

抗洪戰士借住學校,老師爲他們縫補衣服

近日,#老師爲抗洪官兵補衣服#登上熱搜。

火遍全網的補衣老師叫宛匯琴,

來自湖北黃岡黃梅縣濯港鎮白湖中心小學,

也是此次解放軍在黃梅抗洪搶險的駐地。

期間宛老師發現,

有戰士的衣服在搶險時破損了,

她就和同事找到這幾個戰士,

說可以把衣服送來縫。

“可能是因爲不想麻煩我們,

那天並沒有人來。”

後經多次勸說,

才陸續有幾個戰士送來了衣服。

“縫補衣服,是這幾天裏,

我們能爲官兵們做的唯一一件事。”

宛老師回憶,

每次戰士們來拿補好的衣服,

都會不停地說“謝謝”,

“其實相比他們,

我們纔是更應該跟他們說謝謝的人。”

講臺上,她守護祖國的花朵,

在後方,她守護人民子弟兵。

爲人師表者,不止傳道受業解惑,

更用暖心的行動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06

這一碗,情義濃!

老爺爺給抗洪戰士煮麪條,感動百萬網友

同樣火爆全網的還有這一幕:

7月27日上午11時許,

安徽阜陽潁上縣廟臺村抗洪前線,

山東濟寧消防支隊的隊員們在裝填沙袋。

七旬老人馬文起帶着孫子,

將煮好的麪條用三輪車拉到堤壩上,

將熱騰的麪條盛出,一碗碗端到消防員面前。

由於在一線奮戰多時,大夥兒茶飯未進。

在老人的熱情張羅下,

消防員接過碗筷,狼吞虎嚥地喫起來。

“哇,真香啊!”

一鍋麪條讓20多名消防員填飽了肚子。

一聲聲道謝後,他們放下空碗,

又轉身回到搶險一線。

“爲了保衛我們的家園,他們流血流汗,

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老人說,搶險的一幕幕讓他感觸頗多,

總想爲這羣“可敬的人”做些什麼。

這一幕,感動了所有人……

狂風暴雨來臨,

總有人擋在前面,

而負重前行的人身後,

亦有最堅強的後盾支撐着。

洪水無情人有情,

風雨同舟心連心。

這些值得銘記的時刻,

記錄着無數中華兒女,

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身影。

那些發自內心的情感,

總能在面對暴風疾雨時,

給予我們溫暖和跨越困難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