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一點兒都不傻,但由於它特殊的生活習性,很容易被人們誤解,以至於獲得了“傻狍子”的綽號。狍子是最成功的鹿科動物,分佈範圍遍及亞歐大陸的中高緯度地區,生存力強,數量衆多。狍子有兩個種,一種是生活在歐洲、裏海沿岸、小亞細亞的西方狍,又叫歐洲狍,另一種是生活在中亞、北亞、東亞的東方狍,也叫西伯利亞狍,我國分佈的狍子就是東方狍,東北地區最常見。

網上對於狍子是這樣描述的。

1、狍子受驚後尾巴的白毛會炸開,變成白屁股,然後思考要不要逃。

2、獵人發現狍子時,只要大喊一聲,狍子就會停下腳步回頭看。

3、如果獵人開第一槍沒有打中,狍子跑掉之後不一會兒又會回來看剛纔到底是什麼東西嚇到了自己。

4、如果有一隻狍子被槍擊倒,它的同伴不會跑,反而會站住圍觀。

5、狍子被獵人追趕時,發現跑不掉了就把頭插進雪裏,以爲人類發現不了。

6、狍子夜晚會順着公路上的車頭燈趕路,不知道自己會被車撞死。

狍子的以上行爲,讓人們誤以爲它很傻,實際上這些都是狍子正常的生活習性,稍微瞭解一下就不覺得稀奇了。首先,狍子屁股炸毛是受到威脅後的一種正常反應,可能有警示作用。狍子尾巴內側是白色,受驚後會翹起,成爲白屁股。這其實是很多種鹿科和羚羊類的共同特徵。

其次狍子生活在高緯高寒地區,這裏冬季漫長嚴寒,食物稀少,生存下來非常不容易,所以狍子演化出一套獨特的生存技能。

爲了最大幅度的減少熱量流失,狍子會找一個光照充足、植被茂盛、積雪較淺、視野開闊的地方,用蹄子刨出一片裸露的土地,避免身體直接與積雪接觸從而加速熱量流失,這叫做臥息地,這也是“狍子”名稱的由來。狍子對臥息地非常依賴,如果離臥息地太遠就有被凍死的可能,所以狍子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遠離臥息地,即使遇到危險時,狍子在逃跑之後也會回到臥息地。由此被人們認爲“狍子跑掉之後不一會兒又會回來”。

而且逃跑是非常耗費體能的,所以狍子並不會拼命的逃跑,而是逃出一段距離後後頭觀望,判斷敵害與自己的距離,來決定是否繼續逃跑。狍子的主要天敵有狼、虎、豹、歐亞猞猁,除了狼之外,其餘三種都是貓科猛獸,它們擅長突襲,不擅長追擊,如果沒有一擊必殺,獵殺行動就宣告失敗。狍子可能明白這一點,所以與天敵保持一段距離,靜觀其變,等到天敵追上來了,再跑也不遲,如果覺得威脅不大,就不跑了,這是最大程度地節省體能以維持生存。

但是狍子不瞭解人類,人類與野獸不一樣,人類有弓箭和獵槍,於是狍子逃出一段距離之後就呆呆地站着觀望,結果被獵人輕鬆擊倒。由此給人們留下“這東西傻到不會逃跑”的印象。

至於爲什麼有些獵人會在雪地裏撿到將頭埋到積雪裏的狍子(這讓我想到了鴕鳥將頭埋進沙子裏的故事,那也是謠言)。這是因爲狍子被獵人長途追擊後體力不支,倒在雪地裏。冬天的狍子缺少食物,被獵人長途追擊,熱量快速流失,加之狍子體型不大,通常不到50公斤,涉雪能力不強,身體較弱的狍子被長時間追擊後會一頭栽倒在雪地裏,再也爬不起來,被獵人撿到,又是一番嘲笑“你看,這狍子真傻,不知道逃跑,卻把頭埋起來”。

最後來說說狍子爲什麼經常被車撞死,這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野生動物不知道汽車的危害,被撞死的現象極爲常見,在美國、加拿大、日本、俄羅斯、北歐等國,每年因野生動物橫穿馬路會造成上百萬起交通事故,被撞死的駝鹿、白尾鹿、黑尾鹿等每年都是數以萬計。猛獸也會犯這種錯誤,前不久俄羅斯就有一隻野生東北虎橫穿馬路被公交車撞死。

所以,狍子並不傻,只是人們對它的誤解太深了,作爲一種體型不大的鹿科動物,狍子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是非常成功的物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