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之前需要注意哪些“陷阱”?誘導消費者的話術和騙局都有哪些? 黑貓投訴平臺幫您避開這些消費障礙,保障您的合理投訴訴求。【消費投訴,就上黑貓】

去年8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一場公開活動上表示,其公司推出了一款三高人羣電飯煲(以下統稱“‘低糖’電飯鍋”),並宣稱“各位如果有血糖高的人,你就打開微信到我的微店買三高人羣的飯煲,保證你敞開喫,血糖不升高”,此一言論一出迅速引發公衆熱議。

據分析,“低糖”電飯鍋其原理就是通過結構設計,將普通電飯鍋的單層金屬內膽更改爲帶有漏孔隔層的雙層鍋膽。當大米煮到半熟時,一部分支鏈澱粉溶到米湯中,米湯從漏孔隔層瀝掉,再把半熟的大米進一步蒸熟。這樣做出來的米飯,糖類含量就會低一些。使人體在喫同等飯量的同時,攝入較少的還原糖,卻還是有相同的飽腹感,從而起到減少糖攝入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米湯瀝掉後,不但糖分減少,也可能帶走其他對人體有益的蛋白質、維生素B1族等。

作爲新興消費品,相比普通電飯煲幾百元的售價,這些售價不菲的“低糖”電飯煲,確實具有“低糖”功能嗎?性能如何?對健康飲食是否真有幫助呢?購買“低糖”電飯鍋到底是不是在交智商稅?

7月31日,廣東省消委會公佈了“低糖”電飯鍋商品比較試驗結果。本次比較試驗20款測試樣品,均由消委會工作人員通過線上線下渠道,模擬實際消費購得,價格從198元/臺到1699元/臺不等,覆蓋高中低檔產品,基本涵蓋了市場上“低糖”電飯鍋產品的主流品牌和重點型號。

根據比較試驗結果,針對消費者關心的問題,廣東省消委會爲消費者選購“低糖”電飯鍋商品作出以下消費提示:

食用“低糖”米飯≠直接降血糖

比較試驗結果顯示,20款樣品中有18款樣品低糖檔位蒸煮的米飯與普通米飯相比,還原糖含量有不同程度減少,而抗性澱粉含量不同程度增加,說明大多數“低糖”電飯鍋樣品具有一定的“減少米飯糖類含量”的功能效果。

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本次比較試驗未涉及消費者實際食用“低糖”電飯鍋煮出的米飯後的血糖變化情況,即雖然“低糖”電飯鍋能在不同程度上減少米飯的還原糖含量,增加抗性澱粉含量,但並不等同於食用“低糖”米飯就直接降低人體血糖含量,因此,食用“低糖”米飯不能作爲“降血糖”的主要方式,特別不能取代有關藥物的作用。

另外,有營養專家表示,市面上大部分“低糖”電飯鍋本質上就是通過一個反覆瀝米的過程,把米上面的一部分澱粉等可以洗掉的糖類給沖刷掉,最後剩下的米喫下去之後,血糖反應的曲線可以更平緩。因爲米飯裏邊的糖分減少了,同時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是有意義的,但並非血糖就一點都不升高了,只是升高的幅度下降了。

大部分樣品宣稱的效果與測試結果不一致

本次比較試驗發現,低糖電飯鍋關於“降糖”的功能宣傳,容易產生誤導,讓消費者誤以爲該產品具有“降血糖”的功能。宣傳同時還存在該類產品宣稱的功能指標和參照對象不明確、大部分樣品宣稱的效果與測試結果不一致等問題。

因此,消費者要正確看待產品的廣告宣傳,購買前可向導購員問清楚產品功能效果是否有技術鑑定報告,如果產品宣稱的降糖率高達60%以上,又沒有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鑑定報告或證書做技術支撐,建議慎重購買。

如果產品宣稱降低澱粉率,與實際的降糖效果核心指標關聯性不大,也建議慎重考慮購買。

選購需認準“CCC”認證標誌

本次比較試驗結果顯示,在強制性安全測試方面,19款樣品所測試項目未發現不合格,但有1款樣品存在“標誌和說明”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

因此,建議消費者在選購“低糖”電飯鍋前一定要查看清楚所購買的產品是否有“CCC”認證標誌、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以及保修卡。

標準規定產品的標識應齊全,包括:企業名稱、地址、型號、規格(如容量)、商標、電壓參數、功率參數等符號;應有防止誤用的警告語、詳細的清潔方法等。查看加水量或米水比例的說明是否清晰;說明書中的操作指引是否與實際產品吻合等。消費者還要注意檢查產品的外觀是否完好,裝配是否牢固,搖晃起來是否有異響等,杜絕劣質產品。

來源:消費者報道綜合廣東消委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