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通過多年科研攻關,在小麥條鏽病精準化監測預警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可提前20天精準監測到小麥條鏽病的發病程度和範圍。

談起研究小麥條鏽病精準化監測預警系統的作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保學院院長鬍小平教授告訴記者:“科學發展到今天,傳感器、計算機、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都非常成熟了,這奠定了我們學科必須邁出這一步,不然就落伍了。還有植保系統基層人員嚴重缺乏,所以必須要有自動化監測預報器,把基層調查人員從繁重的調查會商等工作中解脫出來。”

有了大數據、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的支撐,加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幾代人幾十年探索研發的一系列病害監測模型,這套系統可以更加精準預測出發病程度、發病時間,甚至發病區域,爲條鏽病的科學精準防治提供重要指導。

爲了研究小麥條鏽病精準化監測預警系統,胡小平教授與他的團隊引進了一臺售價高達到7~8萬元人民幣的英國孢子捕捉儀。由於進口孢子捕捉儀成本高導致不利於推廣等原因,胡小平團隊經過探索研究,自主研發了一臺國產孢子捕捉儀,成本約爲進口儀器的十分之一,極大地降低了整套系統的推廣成本。

據悉,小麥條鏽病精準化監測預警系統是基於物聯網、大數據和傳感器系統開發的,主要包括孢子捕捉儀、自主研發的環境監測傳感器和雲端數據庫平臺三部分。通過傳感器的監測,孢子的捕捉,結合幾十年來建立的條鏽病發生的預測模型進行預測,形成最終的預測結果發佈給各地植保站和政府部門,指導病害防控工作。目前,已在陝西、甘肅、湖北和四川等地設置了9個小麥條鏽病精準化監測預警系統的監測點。

來源 農業科技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