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邵兵正在手術室檢查麻藥情況。通訊員清醫宣供圖

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句話很形象地描述了麻醉醫生在手術中的重要作用。很多人簡單以爲,麻醉就是“打一針、睡一覺”。作爲常人的樸素看法,這雖平和易懂,但並不確切,麻醉遠非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麻醉醫生不僅要減輕患者疼痛,還要對手術全程進行監護,只爲患者能平穩安全度過每一臺手術。正因爲有了麻醉醫生保駕護航,外科醫生纔可以不斷挑戰生命的禁區。“麻醉醫生的職責不僅要讓患者在手術前‘睡着’,更要讓他們安全地醒來。”清遠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副主任邵兵如是介紹。

術前術中術後全程跟蹤管理麻醉醫生其實很“忙”

很多人總以爲麻醉只是打一針那麼簡單,邵兵指出,現代麻醉學早已超越“麻醉”二字的本意,而是向“圍手術期醫學”發展,進行從術前到術中再到術後的全程跟蹤管理。

“對所有的病人,我們都需要進行準確的術前評估,並制定完善的麻醉方案,從而確保患者術中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徵平穩,使患者術後舒適、沒有痛苦。”邵兵介紹,一般情況下,患者在手術前一天,麻醉醫生就要先評估患者的身體機能狀態,並根據病人當前的生理機能和病理變化制定相應的麻醉方案。實施麻醉前,麻醉醫生必須進行麻醉相關設施檢查、設置等,必須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確保設備已準備就緒、且處於最佳狀態。

實施麻醉後,麻醉醫生也不能“閒着”,而是術中患者生命體徵的守護者。手術全程,麻醉醫生都是時刻守在患者身邊,通過各種設備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和重要器官的功能,動態調整用藥劑量和生命支持措施,以保證患者術中的氧氣供給、循環系統穩定等。

與此同時,麻醉醫生還要隨時準備應對特殊情況,一旦術中出現心臟驟停、大失血、低血壓等突發情況,都是由麻醉醫生進行緊急搶救。

手術結束了,麻醉醫生的工作還在繼續。他們需要在合適的時機停止麻藥輸注,逐步恢復患者的自主呼吸,確保患者甦醒並控制患者的疼痛感受。然後拔除氣管導管,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參數符合轉出要求後,就把患者帶到手術恢復室進行後續觀察。

等到患者完全清醒,可以脫離監護後,才能護送回病房,術後還要進行隨訪等後續管理。此時,麻醉醫生的工作纔算基本結束。

麻醉方式很多種不只是“打一針”

麻醉,是指應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人體整體或部分暫時性失去疼痛的感覺,同時伴有或不伴有意識或運動功能障礙的處理措施,以方便手術能進行。

邵兵介紹,麻醉方式分很多種,有全身麻醉、椎管內麻醉、神經阻滯麻醉等。不同的麻醉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麻醉醫生會根據手術方案和患者病情選用最合適的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是通過呼吸面罩或是氣管插管讓患者吸入全麻藥物,也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給藥,用藥後,患者進入深度睡眠狀態,手術全程沒有意識,不會緊張也不知道疼痛。

椎管內麻醉也叫“半麻”,是在患者背上穿刺打麻藥,暫時阻斷脊髓神經元或神經幹的信號傳導,使疼痛信號不能傳遞到大腦,術中患者保持清醒狀態,但痛覺消失。腹部以下部位手術都可以選擇此類麻醉,比如最常見的孕婦剖宮產術、下肢手術等。

神經阻滯麻醉則是局部麻醉,麻醉藥會直接注射到手術部位,包括臂叢神經阻滯、頸叢神經阻滯、股神經阻滯等,其中臂叢神經最多見,多用於上肢手術,麻醉範圍只侷限在患者的上肢。

來源:清遠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