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島原子彈爆炸75年之際,人們不禁反思:如何讓廣島的遭遇不再發生?

75年前,爲了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成爲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在戰爭中引爆核武器的國家。近年來,全球核態勢正發生着一系列轉變,也引發人們擔憂。在廣島原子彈爆炸75年之際,人們不禁反思:如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讓廣島的遭遇不再發生?

廣島核爆75年

1945年8月6日,一架名爲“艾諾拉·蓋伊號”的美國波音B-29飛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了“小男孩”原子彈。3天后,美國再次對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長崎市。此後,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隨之終結。戰爭雖已過去,但倖存者卻一直飽受致命燒傷、輻射綜合症和癌症之苦。

如今,75年過去,但核武器帶來的緊張局勢、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仍在很大程度困擾着我們。人們擔心,各國核政策的一系列變化將招致全球局勢趨於不穩。6月15日,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佈的2020年全球核力量報告指出,儘管2019年全球核彈頭的數量總體上有所減少,但所有持有核武器的國家仍在繼續對其核武庫進行現代化。

其中,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美國的核武器政策就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不僅扭轉了奧巴馬政府提出的“無核化世界”主張,還三次提出“退羣”。

《今日美國報》對美國核政策變化進行盤點。近年來,特朗普政府不僅退出了伊核協議、《中導條約》和《開放天空條約》,還暗示可能不會延長明年2月到期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美國不斷“退羣”下,《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已成爲美俄僅存的軍控條約。此外,特朗普主導下的朝鮮半島無核化談判也陷入僵局。美國官員近日還表示,美國或將重啓1992年來的首次核試驗。

“不能讓廣島的事再次發生”

75年過去,當年的倖存者已越來越少,但核武器帶來的影響和警醒卻從未消弭。

75歲的近藤心(Koko Tanimoto Kondo,音)就是當年的倖存者之一。核爆來襲時她只有8個月大。

多年來,近藤每年都要接受檢查,讓醫生和科學家研究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她稱這個過程是一項“羞辱”。

近藤曾經發誓,找到當初投下原子彈的人後,她要進行報復。但1955年,當她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邀請,和當初投下原子彈的副駕駛員羅伯特·劉易斯碰面後,她改變了看法。

當主持人問劉易斯,投下原子彈後感受如何時,飛行員的眼中噙滿了淚水。他說自己在當天的飛行日誌中寫道:“上帝啊,我們做了什麼?”

近藤說,和劉易斯的相遇讓她意識到,她不應該恨這個人,“如果說我要恨什麼,那就是戰爭本身。”她說,從此以後,自己不斷提醒着年輕人,要從戰爭中吸取教訓,絕不能讓廣島的事再次發生。

潘基文:我們必須放下核武器

前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4日也在《時代》雜誌上發表了名爲《爲了紀念廣島和長崎75年來的受害者,我們必須放下核武器》的署名文章。他回憶道,十年前的8月5日,他曾是第一個訪問廣島和長崎的聯合國祕書長,當時他曾下定決心,要盡最大努力讓世界實現無核化。

但十年過去了,人們離這個目標仍然很遠。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全球核武庫中仍有1.3萬枚核彈頭。

對此,潘基文呼籲全球放下核武器,他特別敦促美國和俄羅斯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再延長5年,希望美國能夠恢復曾經的多邊主義精神。他警告稱,不計後果的政策可能會引發新一輪全球軍備競賽,導致限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的國際條約土崩瓦解。

“我深感遺憾的是,美國在過去四年中,在覈不擴散、氣候變化、人權、自由貿易和公共衛生安全等多個方面,削弱多邊體系。這種單邊主義和孤立主義的做法,正在損害美國和全世界的安全。”潘基文寫道。

潘基文還表示,對那些廣島和長崎的受害者,以及那些倖存下來的人,我們有責任把人類的智慧和專業知識集中在和平與裁軍事業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