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曠的後場,反越位成功的喜悅,隊友直塞讓你單刀面對門將,高大的後衛正拼命回追。

你心裏得意着“這高個子離我還很遠”,但外表依然無情的你,打算冷靜地推射近角度,“嘭~”,這大長條腿是從哪裏來的啊?

大長腿,原來從不屬於足壇(畢竟踢足球號稱長不高)。不過隨着網絡信息時代的發達,以及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們所認識的足球運動員裏,越來越多的大長腿出現,謠言也就不攻自破。那麼對於下盤功夫極爲重要的足球來說,腿長是不是和踢球水平成正比?

大長腿用於形容腿長,也在描述這個人的身材比例,即第一眼望過去,能夠感覺對方體型勻稱,符合人體視覺審美。這也是爲什麼男生1.8米纔會被形容有大長腿,女生將標準降低到1.65米都沒關係呢?重點就是比例剛剛好。

此處建議,那些希望讓自家擁有大長腿的人,鍛鍊臀部肌肉力量,提高自身臀圍線條,是最好鍛煉出大長腿的方式。

球員比例的不協調容易讓我們產生錯覺,比如身高177的迪巴拉,五短身材,看着和梅西差不多,實際差距半個頭。皇馬鐵衛拉莫斯,對面上多豪橫的前鋒都沒有落下風,實際身高184,後衛羣裏面算中等水平。

因此我們今天討論的大長腿需要涉及球員上肢與下肢佔比,靠近黃金分割比例1:1.618,腿部長度也相對合理。

【腿長之於跑步,比例越完美越快】

克魯伊夫曾經說過:“在球場上,有數據表明平均每位球員拿球的時間只有3分鐘,所以你在沒有球權的87分鐘裏在幹嘛?這決定了你是否是個好球員。”

足球中涵蓋的跑動方式大致分爲衝刺、慢跑、橫向移動,其中衝刺又劃分爲30米內爆發和長途奔襲。

拋開戰術性跑位和基礎的覆蓋範圍,衝刺和長途奔襲是最能夠爲比賽帶來節奏上變化的方式。因此,球員於該過程中的發揮成爲了比賽勝負手,什麼控球和反擊,快攻纔是王道。

人跑動過程中,大致分爲四個發力部分,臀大肌、大腿後側肌肉、股四頭肌、小腿後側肌肉。

臀大肌是核心,作爲主要輸出端帶動你大腿能夠像永動機一樣不斷運作;大腿後側肌肉帶動小腿,跑動時拉動該部位與地面保持平行,維持科學的跑步姿勢;股四頭肌負責緩衝你跑步時身體慣性和蹬地時產生的壓迫,從而緩解膝蓋所承受的重量;最後是小腿,鎖死踝關節,腳弓像傳球時那般繃緊。

簡單來講,當你跑步時,如果感覺除臀部以外的其他部位產生不適感,那就說明你的跑步姿勢錯誤,立刻停止,學好了再來。

科學的跑步方式通過臀大肌的伸縮,加快了跑動頻率,而同一頻率下,步幅跨度更長者就是速度之王。

(圖)登貝萊面對熱刺超車

(圖)姆巴佩面對阿根廷超車

兩名法國球員官方記錄身高都是1.78,不過兩人的奔跑方式不同,登貝萊在殺入禁區後有一個明顯減速降低節奏的過程,而姆巴佩則是持續衝刺試圖超車。

前者更多是通過臀大肌提高奔跑頻率,以此爲基礎,配合上他不短的步幅,達到了薄利多銷的效果。後者的腳頻變化不大,但從啓動到被犯規,姆巴佩都保持高速衝刺的態勢,人家全程保持高勻速,對於多數擅長30米衝刺的足球運動員來說真的略微恐怖了些。

決定兩人奔跑方式的是體重,登貝萊67公斤,肌肉負擔較小,所以才能夠有效提高腳下頻率。

要知道大腿肌肉維度驚人的蘇炳添也才67公斤,體重越輕的人跑得越快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爲啥前鋒普遍比後衛速度更快。

姆巴佩比登貝萊重了整整6公斤,讓他不能學登貝萊那麼跑,否則膝蓋負擔會很大,而且上限不高,所以巴黎前鋒自己尋找了一套非常舒適的奔跑節奏,最大限度的利用腿長優勢和奔跑頻率,充足的耐力訓練讓他長途奔襲時不需要減速緩衝。

人家三檔起步不用加油,二檔極限的後衛如何攔得住?

【長腿之於足球比賽,似乎更適合】

現代足球講究唯快不破,各家教練都想方設法地提升球隊攻防轉換時的速度,除了某西甲紅藍隊伍,這一階段耗時越短,球隊攻防表現就更優異。

目前歐冠聯賽的風格,也讓豪門都把心思放在如何提升推進速度上,而不是天天撬鐵桶陣。

讓球隊變快,首先是降低觸球次數,能1次完成觸球的事件,千萬不要用2次。

皮球移動速度永遠快過球員,連續的一腳出球就是將皮球運轉速度去碾壓防守移動速度,從而達到了整體快速推進的效果。

其次是高速球員的運用,豪門隊伍中基本都會帶一匹快馬,用於反擊提速或者進攻爆破。擁有絕對速度的球員往往都是長腿,步幅正常水平,同時具備優秀的爆發力和耐力。

從這兩方面來看,一名身材短小,腳下頻率快但缺乏絕對速度的球員,其戰術作用漸漸不明顯,近些年很難作爲豪門主力存在的技術型前腰就是信號。

高速球員是怎麼利用自身優勢的呢?就是賽跑,把球往空當一趟,然後開始比短跑。

要知道球員控球時的速度永遠不如無球跑時的速度,因此,靠球員個人速度衝刺時,減少觸球是最有效加強縱向位移的方式,典型代表羅老漢。

(圖)羅本邊路奔襲

荷蘭人同樣是上天給飯喫,他這個身高具備的高速變向能力和腳下頻率獨此一家,羅本帶球過程中實際觸球次數不多,基本上每次觸球都是爲了過人而準備,之後陷入賽跑階段,能追上荷蘭邊鋒的球員還真沒幾個。

少觸球多奔跑,從而提高帶球速度和球隊整體進攻的推進速度。部分技術型球員都習慣多拿球,帶三步碰一下,比如庫蒂尼奧,巴西人下肢較短,腳下頻率不慢,但他觸球次數真的太多了。

(圖)拜仁對陣切爾西時,庫蒂尼奧拿球的狀態

圖中巴西人持球方式讓人略微迷惑,先是半轉身停球,然後再次觸球面對球門,對手過來佈防後他第三次觸球完成分邊,切爾西的防守已經佈置好了。如果一腳出球直接分邊是不是快了很多?

這種戰術要求也讓球員越來越注重一腳觸球的技術,而不是持球時的過人能力,長腿球員腳下頻率不如短腿球員是事實,但他們因此鍛煉出的腳下技術卻更適合現代戰術體系。

下肢較短的球員帶球時,變向和頻率都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但揚長避短纔是關鍵,而不是發現自己有缺陷依舊不改。

要知道,這樣的優勢是可以通過別的方式來彌補,比如身體對抗或者控制範圍,阿圭羅吐槽自己50步的距離範戴克2步就可以追上,其實就是想表達短腿的頻率並沒有那麼無懈可擊。

也有做到登峯造極的,比如梅西,把阿根廷人的腳頻快歸結爲球員個子矮、重心夠低很片面。梅西這裏沒別的,就是球員個人天賦,他就是比一般人下腳快,不信問問醫院裏學梅西腳頻的老哥。

(圖)11年對陣勒沃庫森時,梅西3秒鐘完成了3次變向

短腿球員可以通過腳頻來提高技術動作的完成度,只有身材不高,重心偏低,而且腿部肌肉正常水平的球員,出腳和持球時纔會比腿長的球員相對靈活些。

即便是肌肉型的沙奇裏,腳下頻率仍然有着優勢,但他速度的發揮更多反映在衝擊力而不是絕對速度上,腳下頻率雖然快也主要用於節奏上的變化。

(圖)沙奇裏過人瞬間

圖中沙奇裏通過短程爆發領先對手一個身位,此時沙奇裏腳頻加快,但也沒有進一步拉開與對手的距離,球員完成內切後,腳頻放慢調整身位完成射門。

瑞士人腳頻很明顯比身後的4號快一點,正是這一點讓他可以與對手在奔襲過程中保持距離。

大長腿的球員雖然在頻率上無法比擬,但不影響球員完成技術動作,著名的高佬克勞奇也可以腳下生花,完成這種假動作騙過門將的畫面。

(圖)克勞奇在利物浦的進球

當然。如果一名足球運動員不願意進行更多的技術訓練,提升個人腳下水平,包括過人節奏上的變化,狹小範圍內處理球的能力,就算是武大郎來也找不到任何優勢。

【結語:長腿的優勢再好也要球員來完成】

用傳武和格鬥的話來說,勝負不在術而在人,C羅是標準的大長腿,但葡萄牙人的過人節奏不夠犀利,年輕時鍛煉出匹配速度的過人風格所向披靡,但後期短程爆發力下滑,無法再像年輕時那般飛奔了,薩里卻叫他增加觸球次數和拿球時間,不愧是天才教練。

球員要根據個人特點來打造符合自身的技術風格,身體條件的不同讓球員們會有選擇性地揚長避短。總的來說,如果條件允許,對於身高體重等情況相近的兩名球員來說,腿長球員之於球隊的幫助會更大。

懂球號作者: 小錘愛巴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