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北京的陣雨和上海的豔陽帶來時空的交錯,繼此前一輪北京展覽集中開幕之後,上海迎來了“開幕周”。經歷了上半年網上拍賣的適應以及調整,拍賣行似乎已經開始對網絡世界遊刃有餘,蘇富比和佳士得分別在網上推出別具創意的拍賣和展覽,且收穫頗豐。

隨着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線下活動也愈發豐富了起來。上週北京開幕的紅磚美術館“2020+”、時代美術館“邊界之間”,上海開幕的龍美術館的“迪奧夢”,這些網紅展預示着火熱的藝術夏天的到來。

8月,《藝術客》也爲熱愛藝術的你們準備了一份藝術“大餐”,敬請期待!

要聞

高世名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

7月29日,中國美術學院宣佈浙江省委關於校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金一斌任黨委書記、高世名任黨委副書記、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江不再擔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當被問起是否有不捨,許江沉默尚許後說“沒有”,“這個學院很好地培養了我,一步步走來,小步快走,每個‘坑’都沒有拉下”。

上半年全球藝術拍賣總額減半

7月29日,倫敦藝術市場分析公司Art Tactic發佈《2020年上半年全球拍賣回顧》報告,今年上半年全球藝術拍賣銷售總額與去年相比減少了49%,佳士得、蘇富比和富藝斯三大拍賣行上半年銷售總額分別下跌60%、37.6%、46.7%,銷售總額從2019年的50.7億美元跌至今年的29億美元。儘管之前蘇富比的全球直播拍賣以及佳士得ONE全球當代藝術連拍成績斐然,但多少已受到疫情影響。

拍賣

蘇富比“跨時空”晚拍創拍賣新里程

7月28日,拍賣官Oliver Barker 主持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跨門類拍賣大會“從倫勃朗到裏希特”,該場總成交額達1.5億英鎊,將蘇富比夏季各場主要拍賣會的總成交額推高至近11億英鎊。藏家透過不同渠道踊躍競投,或於網上競標,部分身處倫敦的客戶也以預約制的形式,前往倫敦蘇富比位於邦德街的展廳親身參與競拍。

佳士得首開浸入式網上私洽展

儘管由新冠疫情帶來的一系列封鎖措施爲現實設下限制,但卻爲網上世界創造出全新的機會。7月29日,佳士得創新推出的史上首場大型雕塑網上私人洽購展“Dream Big”,這場浸入式網上私人洽購展遴選來自世界各地的50多件大型藝術品,按照自然、抽象和人體三大主題分類的雕塑活現眼前,藉助經過處理的照片,仔細呈現物料和製作過程,並輔以相關專訪、尺寸指南及專家意見。

北京

和紅磚一起回望“2020 + ”

7月31日,紅磚美術館新展“2020+”開幕。2020年,我們面對着近百年來最難以抹去的“疫情”時刻:突發的公共危機和社會事件籠罩全球;個體、集體,生命、自然,當下、永恆,一切已知的座標來到重建秩序的十字路口。正如此次展覽策展人閆士傑所說:“2020已成爲我們面前的時間界碑,有形、無形的語言,逐漸沉澱爲集體記憶。”展覽“2020+”試圖通過15位藝術家獨到的思考與行動,打開更加多維的認知空間。

探索北京時代美術館“邊界之間”的無限可能

8月1日,北京時代美術館三度聯合WAVELENGTH主辦的沉浸式互動體驗大展“邊界之間”開幕。展覽與11位頂尖當代藝術家和多家跨界機構合作,帶來當代藝術與跨界文化集成體相結合的全新展覽模式。展覽分爲四個不同板塊,通過對多種不同主題板塊的詮釋,讓每一個參與展覽的觀衆,置身於顛覆傳統的藝術展覽空間,享受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探索“邊界之間”的無限可能。

宋拓用畫回應“人爲何而畫”

北京公社於7月30日開幕宋拓個展“宋拓的畫:1999-2020”,此次展出的一系列紙本作品囊括了他包括學生時代 (1999-2011)、職業藝術家 (2011-2017)、美術館館長 (2018)和時尚企業管理者 (2019-2020)等業態身份狀態期間的創作。展覽貫穿着近年來藝術家對繪畫本質的感悟、研究和反思,通過實踐案例和選集回應了“人爲何而畫”的問題。

壹美美術館新展探討“工作方法”

展覽“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於8月1日在壹美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盛葳擔綱策展人,以獨特的視角聚焦4位當代藝術家的代表性作品及其背後的“工作方法”,藉此對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一個獨特現象進行理論建構。

上海

“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登陸上海

展覽“克里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7月28日登陸上海龍美術館 (西岸館),以全新的場景敘事,呈現品牌創立七十餘年始終秉承的藝術激情。此次展覽呈現衆多傑出作品,包含275件高級訂製禮服、勒內·格魯瓦和克里斯汀·貝拉爾所繪的設計稿,以及8位中國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和藝術裝置。每個主題均圍繞迪奧的一個經典元素而展開,如迪奧套裝、新風貌以及對世界文化的熱愛。

在龍美術館感受王璜生的“呼/吸”

8月2日,由於疫情而延期了半年開展的“王璜生:呼/吸”在龍美術館 (西岸館)展出。該展覽的議題“呼/吸”與當下人類面臨的危機境況高度契合。王璜生的作品通過流動的不穩定性激發出心理的緊張和對轉化的焦慮,這種緊張和焦慮被一些關鍵細節放大,使抽象的線成爲對歷史記憶和現實政治的隱喻。王璜生的抽象藝術因此總是具體和實在的,既從觀念的反思中也從對歷史和現實的關懷中獲得生命。

埃裏克·索斯中國首展開幕

8月1日,美國攝影藝術家埃裏克·索斯中國首展“我與你:埃裏克·索斯”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開幕。本次展覽不僅是他的個人回顧展,而是包含了他對自己、對攝影回溯和思考的一次全新藝術實踐。展覽精選了他20多年攝影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觀衆可以透過索斯不同時期的作品見證他心路歷程的變化。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掀起“海浪”

7月31日,“海浪——歷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創立於1996年的上海雙年展,可以說是學術意義上中國第一個國際性的雙年展。回顧這24年的發展,在她每一個歷史或社會性議題之下,我們看到,我們如何成爲了自己;上雙的價值在於不斷地提問,不斷地翻騰,而不是“上岸”。本次展覽也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文獻工作的第一次亮相。

藝術門(上海)呈現羣展“化”

7月27日羣展“化”在藝術門上海空間展出,展覽集中呈現國內外六位藝術家的作品。本次展覽的英文標題取自哲學家尼采關於精神的三種變形的隱喻,即“精神如何變成駱駝,駱駝變成獅子,而獅子最後變成孩子”,對於這個引用的翻譯與詮釋,則借鑑了中國哲學中“化”一字的概念,意指自然無形的變化和創造。

廈門

三影堂傾聽羅書杭“獨自叩門”

8月1日,羅書杭個展“獨自叩門”在三影堂廈門攝影藝術中心開幕。羅書杭的創作某種程度可以視爲另一種題跋的方式,同樣是後來者對前人畫作的註解。羅書杭作品中出現的是再普通不過的人:買菜的阿姨、做工的師傅、穿着睡衣的男子、站在山頭的女學生……這些融入其中的現實影像,重新構建了一個語境,讓傳統與當代形成一種極具張力的矛盾。

石家莊

石家莊市美術館找尋“方向的意義”

8月3日,“方向的意義——徐福厚師生油畫藝術展”在石家莊市美術館展出。展覽以徐福厚的油畫教學及藝術影響爲線索,參展藝術家以其學生爲主體,並特邀了國內著名油畫藝術家代表參展。本次展覽既是對河北區域油畫藝術的一次文脈梳理,又是徐福厚師生在油畫藝術探索方面的一次集中彙報。它向社會各界展示改革開放以來,河北油畫藝術40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並以一種令人景仰的方式,講述着河北油畫藝術的鮮活與生動,繁盛與多元,也讓社會各界聽到了來自河北油畫藝術生動的現實故事。

成都

蒼鑫“恆常與異變”登陸麓山美術館

8月1日,蒼鑫個展“恆常與異變”在麓山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以蒼鑫二十多年來對神祕主義世界的探索爲線索,並在此基礎上劃分爲四個單元:交流、靈物、密碼與異變。交流是最初對萬物皆有靈性的體驗和發現,是通過身體直接交流;靈物是從想象、理論以及藝術史的角度呈現能量、意識與靈性的可視形式——藝術家認爲的形式;密碼是基於他近年來對不同文化中巫術、宗教與占卜術中符號的引用與編碼;異變則是彰顯出在一個恆定的世界結構和運行軌跡發生的脫軌現象。

澳門

牛房呈現“不確定:珠三角當代—後疫情展”

7月29日,“不確定:珠三角當代—後疫情展”在澳門牛房倉庫拉開帷幕。本次展覽中,四個單元的作品互相縱橫交錯,以未知的方式轉化成展覽的整體“氣質”。藝術家以敏銳的感悟力直面當下的動盪與不安,透過作品對現實和未來的世界作出對話和反思。建構在這個展覽的意義上,往後的日子,疫情和不確定性將繼續陪伴我們左右。

臺北

耿畫廊舉辦“郭振昌2020個展”

“之前·之後:郭振昌2020個展”於8月1日在耿畫廊開幕。此次展覽以郭振昌10年來的創作爲選件範圍,兼顧作品的視覺力度、精神內涵,以及風格變化,展出逾55件作品,絕大多數都是首度發表之作。郭振昌從1979年的個展開始,他由稍早的抽象超現實主義畫風,轉向生活性和社會性的寫實風格,後從1990年代開始,郭振昌以立體拼貼爲手段,爲畫面植入現成的實物。實物作爲指涉概念的符號,具備特定的意義。

TKG+ Projects推出齊簡“落地之處”

TKG+ Projects作爲耿畫廊延伸出的藝術平臺,於8月1日呈現齊簡個展“落地之處”。身兼策展人與藝術家雙重身份的齊簡,延續自2014年以來的創作實踐核軸,透過繪畫、空間裝置勾勒場域語境與藝術符碼交織出的隱藏維度,揭示人們如何參與──或如何在無意識間役使於既有的領域/價值定位系統,引領觀者重新審視各式社會機制下,人類爲自身劃下的各種領域界線。

圖片: 來源於網絡或超鏈接文章中所用圖片。

- end -

主編 郭靜

執行主編 顧博

編輯 張酉浠/徐偉/李珺

實習 王雨杉

設計總監 曲嫣

廣告總監 劉怡

顧問:範迪安/尹吉男/徐冰/張子康/吳洪亮/趙力/邵亦揚/王春辰/黃篤/徐累/方振寧/李振華/朱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