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寧波接連經歷了高溫酷暑和狂風驟雨,但潘火高架橋下的一座半開放式體育公園始終熱鬧非凡。據瞭解,這座佔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體育公園已經運行數月,場館使用率超過80%,日均客流量600餘人次,晚高峯運動場地預定日日爆滿。

潘火體育公園

政企攜手,將城市閒置土地改造成體育場館,開拓全民健身渠道,是寧波一次大膽而卓有成效的嘗試。據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消息,全市已有20餘個由橋下空間改造成的體育場館。

渣土成堆、垃圾遍地,且多次整頓不見效果……長期以來,鎮海區莊市街道萬市徐村高架橋下的空間,給人以“髒亂差”的印象。爲此,街道創新改造模式,與高速路政部門簽訂委託管理協議,由該部門代管橋下空間,邀請相關高校專家精心規劃,建設1.3萬平方米的“運動長廊”。

兩年來,“運動長廊”服務周邊7個村子的數萬居民,滿足了日益增長的運動消費需求,成爲橋下空間改造的典範。

潘火體育公園

截至去年年底,寧波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爲2.43平方米,高於全省平均值,但隨着城市擴張和人口集聚,體育場館輻射的“盲區”仍不少。以潘火體育公園附近的茶苑小區爲例,距雅戈爾體育館3.5公里,距鄞州體育館約4公里,居民去哪個體育館都有點遠。橋下體育場館的出現,讓這一困擾煙消雲散。

橋下空間的開發並非“純公益”。政府牽線搭橋,社會資本介入,探索出了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參與多個橋下體育場館項目的寧波羽航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橋下環境相對複雜,多部門銜接難度較高,但市場需求大、開發潛力足。

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爲,民營企業機制靈活,響應市場、迭代更新的速度快,部分專業運營公司擁有大量黏性用戶,已形成相對固定的體育社交圈,有助於新建體育場館迅速集聚人氣。

如今,這一模式正加速在全市推廣。據瞭解,繞城高速(天童南路西側)、福慶南路和環城南路交界處、慶豐橋的橋下空間都有建設體育場館的計劃。越來越多隱蔽“金礦”的開掘,讓體育產業和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有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來源:寧波日報

文字:徐展新

編輯:沈曉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