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廊坊雲報

劉勝利在展示玉器藏品。

自幼喜歡書畫、音樂、文學、玉石的劉勝利,與藝術有着不解之緣。談起藝術品收藏,劉勝利總是引經據典,興致盎然。

劉勝利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清華美院藝術品評估研究會理事、中國文物學會會員。

溫潤細膩,與玉石結緣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華大地,經濟發展,文化復興,沉寂多年的藝術品市場應運而生。劉勝利滿懷對藝術品收藏的熱情,走南闖北,開啓了中國書畫和玉器藝術品的探求、收藏之旅。

收藏要交學費。1985年,劉勝利聽聞家鄉大城附近一戶人家有一套鄭板橋梅、蘭、竹、菊書畫四條屏,傳承有序,幾代人遵照祖訓視爲傳家之寶。他找到這戶人家,多次拜訪,想要買下這套名人畫作。經過不懈努力,他如願以償。一年以後,經朋友介紹找到故宮博物院的書畫專家,經鑑定此畫只是老舊仿品。這給劉勝利極大觸動。原來因鄭板橋有朝廷官員背景,又有深厚的詩、書、畫修養,畫作炙手可熱,成爲“揚州八怪”中佼佼者,後世仿品不斷。初次收藏就買到贗品,劉勝利開始潛心學習,兼收幷蓄。

經過思考,劉勝利決定改變道聽途說、誤打誤撞盲目收藏的方式,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收藏之路。

1996年起,劉勝利開始系統地學習研究藝術品收藏,自修《中國通史》《中國美術史》《中國繪畫史》《中國玉器史》及有關史書古籍,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虛心向知名專家和資深收藏家學習請教;到國內各大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俄羅斯冬宮等世界級博物館學習觀摩。有了理論基礎和廣博的視野,他的收藏之路豁然開朗。因爲喜歡研究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史,他開啓了以書畫、玉器解讀印證中華文明的新路。

中國書畫博大精深,蘊含着豐富的歷史、經濟、文化、人文、美學等諸多信息。目前考古發現現存最早的繪畫作品是湖南長沙出土的戰國時期帛畫“人物御龍圖”和“人物龍鳳圖”。用中國書畫去解讀印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顯然是不對稱的。通過比對,劉勝利發現中華玉器自近萬年的新石器時期至今傳承有序,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玉石有着縝密、溫潤、細膩、堅韌的特質,以一種不變的形態,成爲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證物和重要載體。此後,他轉而側重玉器收藏。

選擇收藏,意味孤獨之路

雖然調整收藏“路徑”,但彎路難以避免。“得到仿品,我沒有苦惱過。辯證地看問題,使每一次收藏失敗都成爲學習、成長的過程。經歷成、敗、得、失,方能使收藏之路走得更加紮實。”劉勝利說。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收藏一件良渚玉琮是劉勝利多年的夢。機緣巧合,2001年他在杭州以八萬元的價格從一位藏家手中購得一件。隨着眼力的提高,他發現這件玉琮爲高仿品。他沒有找賣主退貨,而是將假玉琮作爲標本,激勵自己不斷學習。“我經常用這件仿品現身說法,辯證的看,交學費避免了更大損失,可謂物有所值。”

當下藝術品市場的造假融入了許多現代科技成分,使許多專業人員“喫藥打眼”,要掌握藝術品造假新動向。劉勝利經常跑到遼寧錦州、河南、安徽蚌埠等地,辨識玉器仿品。

“興隆窪文化”“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史前玉器,是人類早期文明的曙光;夏、商、周、秦、漢、唐、宋、遼、金、元、明、清玉器,則是中國各個歷史階段的文明物證,每一件玉器都凝聚着厚重的文化信息。例如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紅山文化玉龍就爲“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找到物證源頭。距今五千年左右的良渚部落酋長手執、身佩刻有“神人騎獸”和“神獸面紋”的各式玉器,以玉通神,傳達神的旨意,鼓吹“王權神授”,蠱惑部落民衆頂禮膜拜,由神權掌控進而達到對王權、軍權、財權的統一掌控,使整個部落成爲一統,巨大的凝聚力造就了良渚古城和水利工程。商、周、秦、漢時期“王者佩玉”蔚然成風,玉器成爲王侯貴胄身份、地位、財富的標誌。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把精美的玉器人格化,倡導“君子比德於玉”,自此玉器和國人的倫理道德、行爲方式聯繫起來,成爲精神寄託;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八曲捲草紋玉”和“胡人樂舞”帶銙,見證了昔日大唐的繁華和開放包容的大國風範。宋代以後,玉器成爲朝野共享,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個時代玉器都有其特定的精神文化內涵,並演繹了諸多的歷史人文故事和美好的祈願。如“完璧歸趙”“拋磚引玉”“寧爲玉碎,不爲瓦全”“金玉良緣”……玉器和中華文明相映相隨。

“以宏觀的歷史鑑賞玉器,以微觀的玉器探索中華文明的蛛絲馬跡,這是我研究收藏玉器的原動力。秉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古訓,足跡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及五十多個國家,收藏玉石是一條孤獨享樂之旅。”劉勝利感慨地說。

收藏路上有失有得,也有收穫和喜悅。一次在西安,劉勝利發現一件清代和田白玉掛牌,掛牌兩面分別高浮雕普賢菩薩和淺浮雕韋陀菩薩,雕工精美,寓意吉祥。劉勝利以低於市場幾倍的價格收入囊中。一件小小掛牌體現了眼界對收藏的重要性。

有了認知能力,自然驚喜連連。在四川成都一家古玩店,店主拿出多件自誇爲“玉器精品”,劉勝利不爲所動,忽然他在多件玉石器中眼睛一亮,發現一件墨綠玉神面,眼眉像兩隻臥蠶,眼球突出,大口獠牙,凶神惡煞、不怒而威。放大鏡下觀察,簡練彎曲不規則的線道紋飾都是用硬物加解玉沙推拉劃刻而成,當時確定爲紅山文化玉神面,他趕緊將之收購。此件玉神面於2006年入選中國收藏家協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的《玉器收藏大展》。

精美玉石,傳承中華文明

中華玉器從八千年的興隆窪文化延續至今,每一件都用特殊的形制和圖式記述着歷史變遷、朝代更迭、民族信仰、國家交往、倫理道德、禮儀風範、美好祈願和愛情故事等信息。中華大地歷經無數次朝代更迭,世事滄桑,但中華民族愛玉、崇玉、賞玉之風代代相傳,歷久不衰。

目前,劉勝利收藏有許多中國書畫和玉器精品,撰寫收藏考評文章五十多篇,多次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藝術欄目》、電視頻道《收藏天下》,應邀去各地開展藝術品講座,講授玉石文化。“藝術品鑑定收藏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需要有廣博的理論知識和獨到的眼力,並保持高度的警惕心、不放過蛛絲馬跡去甄別真僞。”劉勝利認真地說。

說起這些年的收藏感想,劉勝利表明自己觀點,收藏家其實就是臨時保管員,人的生命和上萬年不變的玉石相比只是匆匆過客。深藏不露的舊思維已經落後,文物藝術品應以多種形式轉變爲公共資源,引導人們觀賞、學習、普及歷史文化和美學知識,以此瞭解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

(記者張甜歌 編輯 王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