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雲龍的《勝算》終於播出,男主特工着意設置的結巴頓時成爲關注焦點,拉動褒貶不一的熱議。誠然,廣告學意義上的關注未必等同文藝收視的勝算,主演+監製的柳雲龍此舉不免略帶風險。

就文藝情景和動作的設計而言,口吃這樣極其外化的元素固然有料,也果然吸睛,同時也不免令人對現實世界中的落地情景生髮狐疑:本劇集特設的結巴,定位於男主在敵我話語環境之間的自如切換——與敵周旋時的口吃確實爲應對周全預留了思慮的時間,但切換的往復卻也難免會因口齒肌肉羣收放的慣性,帶來逆料之外的變數,這卻是鎮日立身懸崖邊的特工最當規避的。在本就承受的由潛伏伴身而來的高壓之外,又平添額外的負擔,這樣的弔詭節奏,或許會給劇集帶來不確定因素。

當然了,鏡頭裏一向沉穩示人的柳老師忽然變得時不時磕巴幾句,瞬間陡增喜感。諜戰劇沒理由拒絕喜劇成分的介入,或許這個喜感能夠成爲接受意義的文藝看點亦未可知,期待這個特設的“缺陷”真的如柳老師所云“感覺對了”。

說到喜感,以戲骨加入本劇集演員陣容的一位,確乎身負此樣稟賦,那便是毋庸置疑的梁冠華老師。

都說胖子有人緣,梁老師的喜感果然天縱,而他最早被大衆所熟知的角色,正是一個叫作張大民的貧嘴。

雖然17歲考北京人藝就憑小品拔得頭籌,雖然得過梅花獎金獅獎等諸多戲劇類獎項,但他一炮而紅被大衆所熟悉,終究還是要靠俗世裏最富傳播力的劇集,舞臺終究屬於小衆。當然,由此“跨行”,梁冠華也開啓收穫金鷹飛天百花種種影視獎項的斐然路徑,同時喜提撐拒不得的大衆知名度。

有意味的是,同是根據劉恆小說改編而來,電影版的張大民則是由被調侃爲帶魚的馮鞏出演。影劇呈示不同,二人演繹風格也各有千秋,確實不方便用非此即彼的高下軒輊斷然臧否。

當然,不論先看電影還是劇集,先入爲主總會挾帶慣性,於是後看的那個劈頭總會有些不適,因爲身形上的反差,再加上京津方言的區隔,自然不由人不生出分庭抗禮的感覺。不過,這不適也就逗留在劈頭,只要踏實看下去,那反差區隔漸漸就會忽略於無形——就像點了兩位大廚的紅燒肉,肥瘦各有各的滋味,由得會心人咀嚼咂摸。

雖然豐腴是梁冠華最具辨識度的外形元素,但對一個演員而言,這原本是一個極受限制的減分項。梁冠華本人也確曾像他在《編輯部的故事》裏飾演的角色一樣瘋狂減肥,卻也一如那個角色一樣未見效果。

接手張大民時果然因此引發投資人的猶疑,梁老師奮身啓動蔬菜維生的酷烈減肥模式,終於減磅16公斤,方纔邁過門檻,得以展露他的功底和才華。不過,對於一枚體重超標到足以忽略他1.78米身高的胖子而言,這不過是微調,豐腴依然是他揮之不去的天賦元素。

饒是如此,就一個演員的演技而論,他又是一個足以令人忽略掉那身肉肉,憑實力喫飯的人。由這句話生髮,他的實力真的和那身肉肉很搭——演技果然可以壓身。譬如幾乎成爲梁老師專屬的狄仁傑,雖然斷案的狄公史上究竟外觀如何,俗衆不詳也不耐煩詳,可一個神一樣存在的腦洞型正面一號,從文藝賦形而言,即便不必執念於清瘦精幹,也大多不會走豐腴路線,而豐腴+喜感也難免會有削弱神探的公正廉潔智慧種種底色的風險。

然而他卻憑自己的實力走出了自己的調性,將這個人物賦予了自己的理解和詮釋,從而標定了自家獨具的個性風采。於是本劇昂首進入熱播乃至輪播劇目的片單,自高羅佩慧眼拾珍之後,藉助影像的呈現,狄仁傑再次成爲俗世大衆耳熟能詳的熱詞。

而熱播輪播帶動的續集以及派生作品連連,也讓受衆沉浸其中,不會在意元芳怎麼看,內心裏早已期許暗結:狄大人就是他這樣的“狄胖胖”。這烈度一如梁太當年“慧眼識胖”時對他的屬意:愛上了你的胖,還有憨態可掬。如此披靡的國民認可度,無怪胖版的狄仁傑讓梁冠華紅透本土,名冠華夏。

誠然,梁冠華更執念的應該是戲劇舞臺。入行北京人藝前,學校老師喜用的“角色扮演”式朗讀,是屬於那個時代的互動教學,由此也讓梁冠華愛上了表演。他的才華最早也是從舞臺得到肯定,二十出頭就憑《紅白喜事》拿下了梅花獎;之後,《茶館》裏的王利發,《狗兒爺涅槃》裏的狗兒爺,《蔡文姬》裏的曹操,足以讓他躋身北京人藝臺柱子的行列。影視作品的“跨行”,其實於他的劇場作品亦不無裨益,而他在話劇氛圍濃郁的劇集中實在也演繹得更其自在,譬如一衆話劇人蔘演的《傳奇大掌櫃》。

至於在《勝算》裏出演的福原,無論是演反派還是扮日人,於他都是熟慣在心,這就是他“跨行”新播作品的一個角色,演技在線自當是題中應有之義。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 半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