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和孫武帶兵征戰楚國,以3萬大軍對戰楚國20萬大軍,大獲全勝,史稱柏舉之戰。柏舉之戰是我國曆史上戰爭中,以少勝多、快速取勝的典型案例,其中的軍事策略可謂非常英明,那麼孫武是如何以寡敵衆的?

前期準備

在柏舉之戰前,吳國就有攻打楚國的準備,但孫武認爲不合時宜,就勸誡吳王闔閭應該做好萬全之策再開戰,於是吳王撤兵回國,經過伍子胥和孫武的精心策劃,最終制定了一份計劃,決定先做好準備,令楚國放下防備,再攻打。於是他們組建了三支軍隊,輪流騷擾楚國邊境,第一支軍隊進軍時,楚國全力備戰,但還沒對戰陣前,孫武帶領吳國軍隊撤退了。楚軍剛剛返回國都,吳國的第二支軍隊再次來襲,楚國只能處於被動方,吳軍的多次襲擾令楚國國力嚴重耗損,軍隊疲憊不堪,六年的車輪式襲擊,爲後期伐楚做好了準備。

吳軍奇襲

公元前506年,楚國圍攻吳的附屬國蔡國,孫武帶領3萬精兵,乘船從淮河逆流而上準備救援,楚軍見敵方援軍到來,急忙退兵,在漢水設防,沒想到孫武突然棄船登岸,從陸地奔襲楚國重要領地,楚軍倍感意外,毫無防備。孫武並沒有讓軍隊全員出戰,只是挑選了3500人先去突襲,讓他們快速進攻,到了漢水東岸時,楚軍趕緊派兵應戰,孫武又領兵撤退,引誘楚軍追擊,吳國獲勝。孫武的詭譎計謀,讓楚軍再次損失慘重,士兵們鬥志渙散。爲之後在柏舉的戰爭展開了良好的開端。

柏舉之戰

同年,吳國和楚國在柏舉展開戰爭。

孫武先發制人,派兵攻打,楚軍被孫武的突然襲擊擾亂了陣腳,隨後夫概率領5000前鋒部隊,直衝楚國陣營,楚軍大敗,倉皇而逃。吳王闔閭見夫概已經獲勝,就率領主力軍隊攻擊圍殲,楚軍主帥戰死,紛紛向西逃跑。逃到雍澨,見吳軍沒有繼續追擊,疲憊不堪,開始生火做飯,等到楚軍剛剛做好飯菜,防備鬆懈時,孫武率領吳軍突然襲至此,楚軍倉皇而逃,吳軍喫了楚軍做好的飯菜,繼續追擊,楚軍毫無還手之力,一敗塗地。從柏舉到郢都,吳國只用了十天時間,就以3萬精兵打敗楚國20萬大軍,孫武實在是聰明至極,用計英明。

這次戰爭,孫武先發制人、出其不意、乘勝追擊、趁其不備、誘敵深入,其中計謀很是精明,所以才以3萬士兵戰勝楚國20萬大軍,令楚國損失慘重,一蹶不振,使吳國聲名大振。這次戰爭爲吳國之後稱霸中原起了很重要的奠定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