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悠悠人如其名,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悠悠的。比如,在幼儿园里下楼梯,当大家都争先恐后抢着下楼的时候,他却因为还不会用双脚交替着下楼梯而动作特别慢,甚至经常被推搡着摔倒。妈妈为此很着急,生怕他受伤,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来到动漫火车,而我们的感统测评结果显示:悠悠属于“大肌肉动作反应不足”!

什么叫“大肌肉动作反应”?大肌肉动作反应发展迟缓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像悠悠这样动作迟缓笨拙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表现呢?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人体的600条肌肉互相合作,协助着我们度过每一天,让我们能走路、蹦跳,甚至爬上陡峭的岩石。相同或邻近部位的肌肉组成功能统一的群体,被称为肌肉群,肌肉群可以分为大肌肉群以及小肌肉群,由大肌肉群执行的动作就叫做【大肌肉动作】,也叫粗大动作,主要包括孩子的颈部用力,翻身,坐,爬,站,走和跳等动作(与之相对的是【小肌肉动作】:使用手部小肌肉的力量,灵巧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主要体现的是手部的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大肌肉动作的发展里程碑如下:

大肌肉动作发展里程碑年龄发展进程4个月颈部已相当有力6个月可用手撑地而坐7个月可坐得很稳8个月会爬1岁会走1.5岁能走得很稳而不会跌倒2岁能双脚跳跃

导致儿童大肌肉动作反应迟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点:

1.因为家长太忙无暇照顾,或者保姆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使得婴儿在清醒时很少有机会被抱起来或斜躺或坐着,缺乏肌肉活动;

2.因为婴儿期缺乏俯卧经验和长时间缺乏肌肉关节运动觉的刺激,导致躯干动作发展缓慢,肌肉张力不足;

3.因为触觉敏感,导致孩子很少活动;

4.因为孩子的前庭,触觉,视觉,动觉等感觉系统反应迟钝,或各个神经系统之间统合不良,导致动作协调不好;

5.因为孩子的神经反应迟钝或过于敏感,致使信息产生不足或不正确;

6.因为孩子身体双侧统合不良,空间概念不好,动作技巧不佳或动作顺序没有组织。

儿童大肌肉动作反应迟缓的常见表现有:

1.婴儿时期大部分时间平躺着;

2.颈部很迟才有力量将头抬起;

3.很迟才会翻身(应在2-5个月)、坐和爬(应在5-8个月);

4.爬行阶段很短或未经爬行即会走;

5.爬行阶段很长,很迟才会站立(应在9-13个月),很迟才会走路(应在10-14个月);

6.不会双脚齐跳和骑三轮车(应在20-36个月);

7.不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应在14-42个月);

8.不会单脚站立5秒以上(应在30-42个月);

9.很迟才会单脚跳跃(应在48-60个月);

10.动作缓慢,步伐拖曳;

11.动作笨拙,容易绊倒;

12.特别怕黑,在暗处会紧张,哭闹;

13.听口令学动作有困难,需他人示范才会做;

14.很迟才会荡秋千;

15.经常碰撞淤血或碰伤;

16.不喜欢体育,球类运动;

17.过分好动或过分安静。

很多家长看到刚出生的婴儿,软弱无力,懵懂无知,所以就不敢碰触,长时间把他放在小床上让他睡觉,以为只要吃好睡好就够了,殊不知,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需要在清醒的时候时常交替着仰卧与俯卧,甚至斜躺或倚靠在大人身上锻炼颈部肌肉,并且在颈部逐渐有力之后,还要继续多多练习坐爬站走等动作,才能锻炼好全身的肌肉张力。否则,父母保护过度限制过多,无法满足孩子主动尝试动作的欲望,就容易出现以上一系列的行为动作障碍。

因此,小编最后再次提醒各位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满足他进行大量运动的成长环境,让他的大肌肉动作得到发展,只有这样,他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才能更加得心应“身”!

0-3岁幼儿大运动锻炼游戏示例

0-1岁宝宝大运动锻炼示例

1.俯趴

抬头望:在宝宝的前方,叫唤他,或摇晃带声响的玩具,诱导他抬头仰望;

伸手拿:把电动小汽车或会移动的小玩具放到宝宝的前方,引诱他伸手去拿;

抬头挺胸:在宝宝的上方叫唤他,引诱他抬头挺胸,呈现出蛙人操的姿势;

飞呀飞:把宝宝放在光面大龙球上趴好,父母扶住其骨盆处,缓缓推拉移动孩子,让球也朝着前后左右不同方向微幅却快速倾斜,诱发宝宝颈背部肌肉张力的构建。

2.仰躺

伸缩手臂:双手抓住宝宝的手腕,将其手臂伸展到肩的两侧,再弯曲手臂令双手汇聚胸前;

拍拍小手:双手抓住宝宝的手腕,将其两个小手相互碰一碰,拍一拍;

小脚拍小脸:双手抓住宝宝的踝关节,同时拉直宝宝的双腿,再弯曲双腿,令其小脚拍到小脸;

骑单车:双手抓住宝宝的踝关节,让他像骑单车一样,一条腿被拉直的时候,另一条腿被弯曲,如此交替反复;

慢慢坐起: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小手,慢慢将他拉起成坐姿;

翻翻身:慢慢把宝宝的头转向一侧,在其肩膀处轻轻推一把,再在其髋关节处轻轻推一下,协助其完成翻身。

3.空中竖直

腾空举起:双手放于宝宝腋下将其举起,进一步举高,转圈。

4.地板竖直

小腿蹬踏:将两手放在宝宝腋下,扶着他保持直立,然后令他的双脚立于地面,让他的双腿支撑全身体重,此时他会作出小腿蹬踏的动作。

1-3岁幼儿大运动锻炼示例

摇一摇

让孩子坐在父母怀中,面朝前,双腿弯曲,两膝外张,两脚掌相对,父母双手从孩子手臂下穿过,抓住其小腿接近脚踝处,轻轻地对他进行左右摇晃,上下抖动和前后倾斜等。这些动作,不仅能给孩子提供前庭觉和本体觉刺激,对保持孩子身体的柔软也非常有益。

追一追

在地上横放一只纸箱,滚过去一个小皮球,吸引孩子去追逐。因为纸箱空间比较狭窄,孩子会自然采用爬行的方式通过,从而为他们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走一走

父母牵着孩子的一只手,让孩子沿着地板上的某条直线,脚跟接脚尖,一步一步朝前走。

跃一跃

父母和孩子面对面,父母牵着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台阶的最后一级跳跃下来,如果孩子跳跃的爆发力弱,父母可以用点力气把他拉下来,帮助他逐渐形成爆发力。

踮一踮

让孩子学着妈妈穿高跟鞋的样子,踮着脚尖走一段路程。这样他也能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蹑手蹑脚地走路,而不是用脚板像大象一样笨重地走路,打扰别人。

跳一跳

让孩子站在跳床或弹簧床上,父母牵着他的双手,先带动他一起双脚跳,再逐渐放手让他自己连续跳。

跨一跨

用两条彩色胶带在地面贴出一条大概40厘米宽的小河,引导孩子从河岸的这一端跨到另一端。

爬一爬

把毛毯、枕头、抱枕、棉被等棉制品堆积摆放成“山丘”,“草原”等场景,让孩子攀爬“山丘”,在“草原”上打滚等。

翻一翻

父母跪坐,让孩子仰躺在自己的腿上,同时父母用双手抓住孩子的肩部,接着父母起身变成长跪姿势,同时顺势帮助孩子腿部朝头的方向用力,以父母的手臂为轴,让孩子翻转270度,最后双脚着地站好。

推一推

让孩子推着重重的纸箱,周游各个房间。这个活动可以增加孩子各个关节的本体觉,同时对家中的空间方位也有初步的认识和概念。

特别提示:1-3岁的孩子对环境中潜在危险的观察力还不太够,所以,在进行以上体操运动的过程中,父母务必全程关注细心监督。

- The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