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素素

不久前,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的獲獎名單新鮮出爐,除了幾位獲獎演員備受熱議外,其他參與競爭的演員也獲得了很多關注。

雖然最終孫儷、海清等人最終與最佳女主角失之交臂,但此次入圍的全部名單中的演員幾乎個個都是實力派。

在最佳男主角的競爭中,陳寶國更是力壓其他入圍者,被贊實至名歸。

獲獎演員中四分之三來自中戲,入圍演員幾乎全是"科班出身"

不過值得關注的除了兩位最佳男女主角外,還有一衆入圍演員,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這一屆白玉蘭入圍名單中的大部分演員都是"科班出身",獲獎的四位演員中更是有三位都來自中央戲劇學院。

除了獲得最佳女主角的閆妮是來自解放軍藝術學院外,陳寶國、田雨和陶虹都是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這一點似乎也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在演員這個行當裏,觀衆們在評價一衆優質演員時大概率都會提到一個詞,那就是"科班出身"。

在入圍的所有演員中,除了大家共識中的中戲、上戲、北電外,其餘大部分也都是來自各個藝術類院校,在20位入圍演員中,僅有詠梅是來自非藝術類院校,這似乎也從側面證明,非藝術類院校畢業的演員要想拿獎,確實難度很大。

"科班"成演員門檻,童星高考關注度高

從此次白玉蘭入圍和獲獎名單來看,業內也總是流傳着"中戲出好演員"的說法也並非空口無憑,雖然關於這個說法網友們持不同看法,但在此次白玉蘭的入圍和獲獎名單中,這個說法似乎也找到了依據。

對於一些初出茅廬還未有正式作品的演員來說,"科班出身"四個字不僅能成爲他們的底氣,同樣也能成爲觀衆們認識他的第一個標籤,相比於半路出家的演員來說,在大部分觀衆眼中,專業院校的學生確實也更有成爲優質演員的潛力。

首先,能夠就讀於各大"名牌"藝術類院校本身就需要天賦和潛力,能夠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形勢下成功入圍,這其實也已經證明了這一衆學生身上有成爲演員的特質。

再加上藝術類院校規範化和制度化的教學管理,也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將學生們身上的演技激發到最大限度,同時有了專業的老師進行指導,他們在學習演戲的路上也會少走很多彎路。而名牌藝術類院校實際上也比普通藝術類院校有着更大的平臺,無論是校內活動還是在校外的認可度都毋庸置疑,這似乎也是大部分藝術類考生擠破頭也想考入各大藝術類學院的原因。

除此之外,每年中戲、上戲、北電的放榜情況也受到了極高的關注,張子楓五歲就入行出道,拿下北電藝考第三的好成績;趙今麥也憑藉高水準在中戲藝考中奪冠;除了這兩位早在童年時期就出道的演員外,拿下北電、上戲、中傳藝考第一的夏夢也因爲這樣的成績被看好入行。

可以說,每年的藝考成績都備受關注其實也證明了網友們對於演員這個行業內"資歷"的看重,對於粉絲們來說,自己的偶像能夠拿到這樣的好成績自然十分欣慰,而這樣的好成績對於張子楓、趙今麥這些演員來說或許只是自己的起點。

科班出身和半路出家區別在哪?

"科班出身"這件事一直以來都備受熱議,到底是天賦型演員能走得更遠還是經過科班訓練過的演員更有潛力,這個問題實際上一直沒有答案。目前的知名演員中確實也有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因爲生活經驗豐富所以對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信手拈來,再加上多年在劇組的積累和學習,所以也有機會厚積薄發。

但從獎項來看,確實經過專業訓練的演員拿獎的更多,大部分"出征"各大獎項的演員也都是"科班出身",但演戲這件事確實不是單純靠努力就能夠達到高水平的, 如果沒有演戲方面的天賦,努力或許也不一定能有成績。

不少觀衆評價非科班演員時都會提到一個詞那就是"靈氣",對比來說,科班演員身上的問題也正是相對的"匠氣",不少演員因爲經過長期的訓練,身上的表演痕跡太重,而這樣的訓練帶來的痕跡實際上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這或許也是"科班出身"的最大弱點。

"科班出身"的演員確實能比非科班少走很多彎路,無論是享受的校園環境,在校內各項活動中體驗的經驗過程,抑或是入行後同學校前輩的提攜,這都是科班院校學生們隱形的財富,如果能在每年藝考時抓住這個噱頭,其實也很容易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功底的積累加上系統的訓練,再加上長期實戰的觀摩學習,科班演員的優勢十分明顯,上一個好的大學很有必要,科班出身確實能比非科班少走很多彎路。

如果說演技是衡量一個演員的最終標準,那麼科班就可以看作是入行新人叩響演員行業的敲門磚,要想在內娛冒尖,院校生的優勢或許確實更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