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活着]又上演一出“密室生存記”,亦如當年的[釜山行],甚至更早的[科洛佛道10號]……房間、車廂、地堡等等所代表的封閉空間因爲資金投入較小,且能夠獲得強烈的戲劇衝突,因此科幻/幻想電影將怪物、病毒等等元素放置其間時,便會出現種種人性、情感和畫面的奇觀。

封閉式孤獨

這個標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幽閉空間恐懼症,心理學將這種恐懼症歸爲單純恐懼症的一種,也就是對於某個物體或者某種特定場景所表現出來的恐慌情緒,其產生原因各家有各家說法,到現在還毫無定論。

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封閉空間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造成此種恐懼,但並不是其最關鍵的作用,但又因爲其非正常、超自然的場景設定,封閉空間的恐懼雖然不是最大的,卻是令人最無力的。

這些有封閉空間的科幻電影有兩大類:能出去但出去無法存活的,如[2001太空漫遊]、[異形]、[深海圓疑];被困而要設法逃出去的,如[心慌方]、[生化危機]。

前一類中,雖然怪物或者超自然生物等等想置人類於死地的東西是關鍵的恐慌觸發點,但封閉空間向內產生的依賴感和向外產生的孤獨感纔是故事的大前提。

這其中又屬太空題材最具代表性,比如[2001太空漫遊]。

骨頭升空變成飛船,地球、月亮、大行星、太陽,在《藍色多瑙河》壯闊的旋律中一一掠過,然後是中轉站、飛船中昏睡的乘客以及旁邊漂浮的鋼筆,再切到深黑背景上的行星、較小的中轉站和駛向中轉站的飛船。

這一段堪稱是電影畫面力量最好說明的蒙太奇中,與宇宙並置的人類是偉大的,但同時,也是渺小的。

後面大衛在艙內不停地呼叫已經被HAL殺死的弗蘭克、HAL將弗蘭克屍體拋到太空、單人艙漂浮在飛船外的鏡頭更增強了這種感覺,深奧的哲學議題先不管,製造深空中的恐懼,庫布里克就絕對是一把好手了。

[異形]一開始就是B級片設定,因此其表現風格更爲直接.

比如船員被喚醒,決定飛向未知星球之後的那個畫面,前景中是粗糲質感的蒸汽朋克風格的飛船,後景中呈新月狀的巨大星球和小行星,大後景中是闇弱的點點星光.

飛船內幾句簡短對話之後,鏡頭又切回相同位置,發着強光的恆星出現,大行星只顯現出了左側的一個巨大弧形,飛船變成了其小行星表面上一個緩慢移動的亮點,即使異形不出來,這樣的氛圍也足夠壓抑和孤獨了。

再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想,遙遠的恆星相隔光年,大小行星雖可見,但卻分佈在缺氧、高輻射且寒冷的宇宙空間裏,唯一能夠生存其間的,就只有這幾十、幾百平方的太空飛船。

萬一出什麼問題,獲救幾率就跟[銀河系漫遊指南]裏阿瑟和鄧特從沃崗人的飛船中被扔出的獲救幾率差不多,1/8767128,無限趨近於零。

深海中的環境與其相似,比如[深海圓疑],能防止被凍死被壓死的潛水服也頂多只能維持幾小時。

危險係數相對較小的是因爲病毒、污染或者怪物等等造成的封閉空間,比如[科洛佛道10號]、[迷霧]、[隔絕]等等,之所以說相對較小是因爲它不會像前兩種一樣分分鐘就讓你窒息而死,不過呆上十分鐘應該還是沒有問題的。

因此在此種設定之下,就算沒有幽閉空間恐懼症的人,也極容易產生恐懼了。

這種代入感與設定互相影響,不僅是故事成立的大前提,也是故事發展的推動之一,因爲往後不僅有不懷好意的設計者佈下的重重機關如[心慌方]、來自外星球的恐怖生命如[異形]、地球人自作孽研製出的高智商猛獸如[深海狂鯊],更加有來自封閉空間本身的起火、漏氣、食物短缺等等。

考驗還多着呢。

怪物與血腥

如前所述,封閉空間內外的致命物纔是關鍵。

這方面[異形]系列、[怪形]都已經做出了好榜樣。

尤其是前者,會扒着人臉產卵還能讓男人“生子”的小異形已經足夠恐怖,飛速長大之後還潛伏在通風管道伺機捕食,有智力,血液是殺傷力極高的硫酸,可以這麼說,在同類中,異形一出,無怪可爭鋒。

至於[深海狂鯊]裏的鯊魚,[生化危機]、[活死人黎明]裏的喪屍,男耕男織的[移動迷宮]裏的大蠍子,[深空失憶]裏喫人的進化人,[隔離區]裏傳染性的病毒,跟異形一比,都是渣渣。

[怪形]中不是如太空和深海一樣的絕對封閉空間,但是其故事發生地南極大陸的相對隔絕,和對外部世界那種“究竟發生了什麼我也不清楚啊”的處理方式,則是另外一種不確定的。

但仍然讓人坐立難安的恐懼,尤其是片中的外星生命還可以任意變形,將原來熟悉的本體撕裂成難以直視的慘狀這一點,與異形一樣殺傷力驚人。

[心慌方]則與前作都不同。其中的封閉空間立方體是專門建造的,雖沒有殘暴的怪物和致命的病毒,但花樣百出的機關設置仍能使落入其中的人死得都不重樣。

被困其中的人也是經過挑選的,技巧嫺熟相信經驗的神偷,殺伐決斷也心狠手辣的中年警察,聰明冷靜但軟弱的女學生,胸無大志但心懷愧疚的工程師,善良又神經過敏的女醫生,數學上天賦過人的弱智少年,這些毫不兼容的組件相互之間的碰撞已經火花十足。

但影片最高明之處還在於立方體這個封閉空間的來歷,參與建造的工程師完全不知道受僱於何人,完全不知道自己參與了一部殺人機器的建造,只是龐大工程的一個小局部。

也正是如此,不管立方體是某個變態富翁的遊戲,還是國家機器的刑罰、大型企業的實驗,這個封閉空間比其他怪物、病毒都更令人不寒而慄,不具名的強力/權力實體化爲牆壁,用不懷好意的遊戲逼迫手無寸鐵的平民低頭就範。

除去這些不多的翹楚之外,其餘影片基本上都是怪物殺啊殺人類逃啊逃,最後再出來一個救世主終結掉怪物的套路了。

而從七十年代至今,這種題材已經在各國小成本科幻片中氾濫,什麼[冰凍]、[迷失太空]、[死亡陰影]、[24號儲藏室],以及那部[蒸發太平洋],基本上都是慘不忍睹的畸形兒。

導演們開始似乎都是“啊呀這個容易”這麼想,但到半路就成了“哎呀太難了加點尖叫加點番茄醬吧”,最終就出來了這麼多設定的封閉空間不成立、人物的行爲邏輯神經病、故事的發展走向靠抽風的一坨。

因此當有類似[科佛洛道10號]、[釜山行]這類突破作品時,簡直要拍大腿叫好了。

他人式地獄

薩特有一部著名的戲劇《禁閉》,主角是三個死後被投入地獄的罪人:郵政局小職員伊內絲、巴黎貴婦艾斯黛兒、報社編輯加爾森。

地獄與他們想象的完全不同,沒有不熄的火焰更沒有各種刑具,反而是三張躺椅、一座青銅像、一盞永不熄滅的電燈,以及一個聽差。

但這看起來像是客廳的地方並沒有讓他們好過,三人相互需要又相互迫害,最終的地獄不在別處,因爲“他人即地獄”,而[科佛洛道10號]等電影正是立意於此。

從形跡可疑的鬍子大叔霍華德嘴裏說出來的外星人入侵、空氣被病毒污染這個大背景不僅讓米歇爾半信半疑,觀衆也不斷搖擺在“女主角神經病”和“好像真的有點問題”之間。

另外諸如照片上落落寡歡的女孩、男二號的巴士票、玻璃天窗上血寫的“Help”等等細節,都加強了這種懸疑感,而當米歇爾終於殺掉鬍子大叔逃到外面,WTF!外星人入侵竟然是真的!

幾乎每一部將封閉空間作爲場景設定的科幻電影,都免不了要表現人物之間的猜忌、爭鬥等等,但並未將其作爲故事的主線,[科佛洛道10號]則反其道而行之,在“科幻”這一層面上雖有取巧之嫌,不過故事已經四兩撥千斤,能夠將人牢牢吸引住了。

而其餘影片雖很少將其作爲主線,但在推動故事發展和細節方面,這種“他人式地獄”也都用處多多。

前文提到的[怪形]中的外星生命可以任意變換形態,因此科考隊員們都開始懷疑彼此的身份,比如血液樣本被破壞的那一場戲,在終極危險還沒有完全顯現的情況下,僅僅是懷疑就導致了爭吵、打鬥和拔槍。

在其他影片中,即使沒有可以僞裝形態的生物,其中的人類就已經因爲彼此觀念、心理狀態等等的不同而分幫結派開始內訌了,典型如[迷霧]。

影片一開始,有觸手怪物的大霧降臨之前男主角的畫室就有一張[怪形]的海報,暗示着即將發生的慘劇,不僅來自外部生物的威脅,還有人類內部的懷疑和恐慌。

超市的場景中,一開始就分爲了三派,神婆、不相信事實的固執己見者、男主角爲首的理性自救者。

後面士兵對軍隊實驗的事情說漏嘴之後,理性自救者中甚至也分化了,因爲恐慌而跟隨了神婆的人們用刀刺這個無辜的士兵,並將他作爲“祭品”扔到門外被喫掉。

而這個大霧中的避難所本來可以等到救援,但因兩幫人的爭鬥,自救者決定離開,同時也踏上了死途。

[隔絕]的結尾則是一場屠殺,最後獲勝者穿着防護服跑回了充滿輻射和核廢墟的地表,不禁想問,這是何苦呢?!

而故事並沒有如此緊張和生死攸關的一些影片,都對“他人即地獄”這種認識瞭如指掌,如[彗星來的那一夜]中看到了與自己一樣的一羣人之後,在還沒有猜測對方意圖的情況下,這一幫人不僅開始爭吵,還有人表示要過去殺了對方了。

另外還有[摩天大樓],不僅設定奇葩挖坑不填,且因爲停電、層高、階級等等牽強得像是胡扯的理由,大廈中的人就像神經病一樣開始大混戰了。

不過也有例外。[移動迷宮]是Too youngtoo naive,年輕人還對理性保持着充足的信心。

同樣出自約翰·卡朋特的[黑星球]也是爲數不多的,人類沒有在封閉空間中作死的影片之一。

三個年輕人在飛船上清除不穩定星體,但是卻在據地球58光年的距離時,被削減預算的政府給拋棄了(WTF?!),不過這三個生存慾望跟性慾一樣旺盛的年輕人決定不想這些,繼續沒事人一樣工作。

他們在無聊的工作中拿中途捕獲的外星人當寵物、胡扯聊天吹牛,還跟一枚有性格的炸彈聊天,若不是最後炸彈也學了人類琢磨上帝的事情,這種星辰大海的無聊生活大概能夠持續到他們老死了。

你最害怕什麼樣封閉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