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有很多的轉折點,有些很是關鍵有一些就很一般。而這些關鍵的關鍵點就十分的總要,因爲它可能會決定你的發展軌跡。而在康熙爺在位的時候,就發生過一件重要的事情。而這件事情就是四哥和十四哥的人生轉折點,這個轉折點就影響了後來的皇位落屬。就是在一次出征推舉將領的時候,四哥的一個決定,和康熙爺的一個決定。那我們接下來就來聊聊這件事兒是怎麼回事。

清朝的時候,邊疆問題依然是十分的嚴重。尤其是西北邊的問題,即使是四哥即位之後西北都是一個大問題。在一次康熙爺派出去的幾萬軍隊失敗之後,西北的戰事就告急。那麼這個時候就急需一個有能力有資歷位置也高的人出來打贏這場仗,這樣才能提起國民的士氣,不然的話,國家很難發展。這個時候康熙爺就把自己的兒子和大臣們叫來商量這件事,商量了幾天都沒有什麼好的結果。

在商議的第三天,四哥就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讓十四弟爲大將軍王,出去征戰西北,穩定江山。爲什麼推舉十四弟呢?其實四哥有自己的考慮,也有一些依據。首先,十四弟是那麼多兄弟裏面有軍事才能,而且有實戰經驗的。在大哥被圈禁的情況下,十三弟又不能出來作戰,十四弟是最好的選擇。

二者,舉薦十四弟雖然有利於幫他建造自己的資歷,但是可以派自己的小弟,也就是小年出去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擾亂。這樣也可以給自己在京城裏面的佈局進行一定的幫助。

最後一點,也是最爲關鍵的一點。那就是給自己的老爹,也就是康熙爺一個好印象。四哥知道自己爭權的資本其實不是特別的足夠,要靠自己的努力。那麼這一個決定就是一個一舉兩得的事情。既能夠一定程度上去消減十四弟的敵意,去換取自己老爹的青睞。怎麼說呢,在這種危急情況下,沒有隻想到爭權,而是以清朝的江山爲重,這是令康熙爺特別願意看到的情況。這樣一個顧全大局,又有能力和謀略的人,康熙爺看到是看在眼裏,喜愛在心裏。這樣的選擇還有更多的好處,因爲朝中許多的大臣依然是爲了國家好的。這樣的一個選擇,讓許多的大臣也看到了四哥的賢能。這就把只會征戰的十四哥和只會勾心鬥角的八哥比下去了。相比之下,大家都知道誰好誰壞,這爲四哥之後的奪權之路幫助了很多。所以要當一個好皇帝,不僅要有權謀,更要有強烈的大局觀。這樣才能夠得到最後的回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