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儿思考

前几天收到一位读者的信息,她讲述自己是一位妈妈,孩子上初二,可是有网瘾问题,而且孩子跟着老人生活在城里,存在隔代溺爱的问题,孩子要玩手机就给他,网瘾迟迟戒不掉,所以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当时就问她,为啥不把孩子接到父母身边抚养呢?

孩子妈妈回答,孩子刚出生时,老人还比较年轻,就把孩子接回到老家由老人照顾,一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才回到父母身边,然后过了六七年,从孩子上四年级开始又跟着老人到城里上学,直到现在到初二。

所以整体来说,孩子跟奶奶特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在感情上也跟奶奶更亲近些。

看完这些,我心里大概能够浮现出一个小男孩的成长轨迹,我们来分析一下—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出现网瘾,而且还戒不掉呢?

原因一:缺乏父母管教,滋生网瘾苗头。

同样一个孩子,在父母跟前长大,和在爷爷奶奶跟前长大的,到底人生之路有没有区别呢?答案是肯定有的。

就拿案例中这个孩子来说,当孩子刚开始接触手机接触网络的时候,如果是在父母身边生活,一般情况下,父母都能够有意识地去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从“他律”到“自律”,这是一个好习惯养成的结果。

可是在老人身边,可能会缺乏相应的措施,孩子拿到电子产品的机会要比在父母身边多,如果老人还以为孩子在用手机上网课,减少了对孩子的监督与控制,而网络游戏又充满各种诱惑,很容易导致孩子滋生网瘾苗头,甚至玩上瘾。

原因二:老人隔代溺爱,助长了网瘾行为。

“溺爱就等于变相地伤害”,可能很多人还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然而等真正体会的时候,往往已经追悔莫及。

网上也有很多网友讲述自己一家三代的故事,例如自己小时候调皮,天天被爸爸揍,可是到了自己儿子出生后,爷爷却把小孙子宠得无法无天,这就是“隔代亲”的威力,只可惜,这种威力多是反面效果。

对于这个沉溺上网的孩子来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更是提高了他上网的便利性,想要手机,奶奶就递过去,“因为他要啊。”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原因三:亲子关系与亲子感情基础薄。

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讲过,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是滞后反应的,今天的行为,却不是因为今天的问题造成的,根源往往都在过去。

在孩子幼年时,是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阶段,如果此时将抚养权交给老人,那么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而且是无法逆转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感情淡薄,亲子关系基础差,那么等孩子稍大一点,有自己的想法时,就根本不会去认真听取父母的建议,哪怕父母是为他好,可孩子并不会体谅这一点,相反还可能会变本加的“”怼父母。

原因四:处于青少年叛逆期,不服管教。

案例中的男孩子是初二的学生,这个阶段正好处于青年叛逆期,本身就不容易服从管教,再加上上面三重原因,所以教育起来更加困难。

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难道我们就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陷越深吗?

首先,能把孩子接到身边来就接到身边自己带,教育孩子这件事还是要亲力亲为,否则现在还只是网瘾的问题,孩子后面的人生道路还长着呢,保不齐还会出现别的问题。现在育儿道路上出现的坑,可能都是之前留下的。所以我想对于本文案例中的妈妈,处理起来会更棘手吧。毕竟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要做出改变,可能还要做公婆的思想工作。

其次,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教育要有方法。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家长的教育也要注意方式,尤其是注意要利用同理心,换位思考。不要老是盯着孩子有网瘾这个缺点,时刻批评孩子。我们要多去了解孩子上网都在做什么如果是玩游戏,不妨跟孩子讨论下游戏角色等,有共同语言,才能减少孩子对父母的抗拒心理。

另外也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不要居高临下一味地去批评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当成大人一样来跟他分析沉迷于上网这件事会带来的后果。此外,不妨多找找孩子学习上的优点,来适当地鼓励多用奖赏代替恋罚,多用鼓励代替羞辱,要学会尊重孩子。

再者,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

孩子跟着老人,可能在日常学习之余,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窝在家里接触多的就是手机了,所以很容易沉迷于此。因此不妨在孩子做完作业后带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陪着孩子一起打打球,把有限的时间分到其他的兴趣上去,慢慢地也会分解孩子的网瘾欲望。

最后,对于孩子有网瘾这件事,要记住“堵不如疏”,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难免会接触到电子产品,为防止孩子上网成瘾,首先就要通过家庭设置,来预防孩过度玩手机,尤其是不要让孩子借着学习之名,来趁机玩手机。

例如孩子要玩手机游戏,可以在认真完成作业检查无误后,正大光明地玩20分钟,对比之下,他会觉得愉玩也没有什么意思。

最后,做个小调查,你的孩子玩手机上瘾吗?作为父母,你都采取了什么方法呢?欢迎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