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前幾天收到一位讀者的信息,她講述自己是一位媽媽,孩子上初二,可是有網癮問題,而且孩子跟着老人生活在城裏,存在隔代溺愛的問題,孩子要玩手機就給他,網癮遲遲戒不掉,所以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我當時就問她,爲啥不把孩子接到父母身邊撫養呢?

孩子媽媽回答,孩子剛出生時,老人還比較年輕,就把孩子接回到老家由老人照顧,一直到孩子上幼兒園,纔回到父母身邊,然後過了六七年,從孩子上四年級開始又跟着老人到城裏上學,直到現在到初二。

所以整體來說,孩子跟奶奶特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在感情上也跟奶奶更親近些。

看完這些,我心裏大概能夠浮現出一個小男孩的成長軌跡,我們來分析一下—

爲什麼這個孩子會出現網癮,而且還戒不掉呢?

原因一:缺乏父母管教,滋生網癮苗頭。

同樣一個孩子,在父母跟前長大,和在爺爺奶奶跟前長大的,到底人生之路有沒有區別呢?答案是肯定有的。

就拿案例中這個孩子來說,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手機接觸網絡的時候,如果是在父母身邊生活,一般情況下,父母都能夠有意識地去控制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從“他律”到“自律”,這是一個好習慣養成的結果。

可是在老人身邊,可能會缺乏相應的措施,孩子拿到電子產品的機會要比在父母身邊多,如果老人還以爲孩子在用手機上網課,減少了對孩子的監督與控制,而網絡遊戲又充滿各種誘惑,很容易導致孩子滋生網癮苗頭,甚至玩上癮。

原因二:老人隔代溺愛,助長了網癮行爲。

“溺愛就等於變相地傷害”,可能很多人還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然而等真正體會的時候,往往已經追悔莫及。

網上也有很多網友講述自己一家三代的故事,例如自己小時候調皮,天天被爸爸揍,可是到了自己兒子出生後,爺爺卻把小孫子寵得無法無天,這就是“隔代親”的威力,只可惜,這種威力多是反面效果。

對於這個沉溺上網的孩子來說,跟着爺爺奶奶生活,更是提高了他上網的便利性,想要手機,奶奶就遞過去,“因爲他要啊。”這個理由其實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原因三:親子關係與親子感情基礎薄。

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講過,青少年出現心理問題,是滯後反應的,今天的行爲,卻不是因爲今天的問題造成的,根源往往都在過去。

在孩子幼年時,是建立親子依戀關係的重要階段,如果此時將撫養權交給老人,那麼勢必會帶來一些負面後果,而且是無法逆轉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會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感情淡薄,親子關係基礎差,那麼等孩子稍大一點,有自己的想法時,就根本不會去認真聽取父母的建議,哪怕父母是爲他好,可孩子並不會體諒這一點,相反還可能會變本加的“”懟父母。

原因四:處於青少年叛逆期,不服管教。

案例中的男孩子是初二的學生,這個階段正好處於青年叛逆期,本身就不容易服從管教,再加上上面三重原因,所以教育起來更加困難。

可是,對於我們來說,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難道我們就能眼睜睜看着孩子越陷越深嗎?

首先,能把孩子接到身邊來就接到身邊自己帶,教育孩子這件事還是要親力親爲,否則現在還只是網癮的問題,孩子後面的人生道路還長着呢,保不齊還會出現別的問題。現在育兒道路上出現的坑,可能都是之前留下的。所以我想對於本文案例中的媽媽,處理起來會更棘手吧。畢竟這麼多年都是這麼過來的,現在要做出改變,可能還要做公婆的思想工作。

其次,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教育要有方法。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家長的教育也要注意方式,尤其是注意要利用同理心,換位思考。不要老是盯着孩子有網癮這個缺點,時刻批評孩子。我們要多去了解孩子上網都在做什麼如果是玩遊戲,不妨跟孩子討論下游戲角色等,有共同語言,才能減少孩子對父母的抗拒心理。

另外也要學會做孩子的朋友,不要居高臨下一味地去批評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當成大人一樣來跟他分析沉迷於上網這件事會帶來的後果。此外,不妨多找找孩子學習上的優點,來適當地鼓勵多用獎賞代替戀罰,多用鼓勵代替羞辱,要學會尊重孩子。

再者,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

孩子跟着老人,可能在日常學習之餘,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窩在家裏接觸多的就是手機了,所以很容易沉迷於此。因此不妨在孩子做完作業後帶孩子出去玩一玩,或者陪着孩子一起打打球,把有限的時間分到其他的興趣上去,慢慢地也會分解孩子的網癮慾望。

最後,對於孩子有網癮這件事,要記住“堵不如疏”,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難免會接觸到電子產品,爲防止孩子上網成癮,首先就要通過家庭設置,來預防孩過度玩手機,尤其是不要讓孩子藉着學習之名,來趁機玩手機。

例如孩子要玩手機遊戲,可以在認真完成作業檢查無誤後,正大光明地玩20分鐘,對比之下,他會覺得愉玩也沒有什麼意思。

最後,做個小調查,你的孩子玩手機上癮嗎?作爲父母,你都採取了什麼方法呢?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