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江蘇徐州一家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熱議。視頻中,孩子們穿着圍裙、戴着廚師帽,像小大人一樣在幼兒園做起了烙餅、灌香腸等,受到了家長的熱議與熱捧,甚至引得千里之外的家長慕名而來。

曾幾何時,從孩子出生開始,許多家長便在爲孩子挑選幼兒園做打算,即使不能贏在起跑線上成爲「領頭羊」,也不能和其它孩子相差太大。隨着現在素質教育的推進,更多家長逐漸不再以「超前式」教育爲追逐目標,「不想再讓子女走自己的老路」,希望孩子能在童年快樂中學習必備知識,迎接未來。

勞動教育延伸至幼兒園,不僅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對幼兒教育理念的一次深刻審視與探索。

01 教育理念與背後的支持,爲何幼兒園需要勞動教育?

傳統上,幼兒園教育主要以遊戲和學習爲主,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期待不斷提高,勞動教育作爲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漸受到重視。勞動教育的引入不僅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次革新,更是對幼兒成長的一次深刻探索。

在教育理念上,勞動教育強調通過實際的勞動活動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從而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這種以「動手」爲核心的教育理念,不僅可以使幼兒在實踐中學習,更能夠促進其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參與簡單的勞動活動,如炒菜、插秧、植樹、清理環境等,孩子可以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和成就感,培養勤勞、自律的品質;鍛鍊手眼協調能力、操作技能和空間想象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精神和責任感;學會保護環境、愛護自然資源,從小培養綠色生活習慣。

幼兒的模仿行爲裏蘊藏着教育良機,幼兒依靠模仿他人學習知識技能,同時這也是發展幼兒同理心的基礎,讓他們擁有一種羣體的歸屬感。東北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趙剛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指出,與中小學強調智力發展不同,幼兒園時期是孩子進行早期社會化實踐的階段,通過遊戲模仿成人社會和未來社會。因此,讓孩子通過勞動方式來體驗生活、模擬社會,應該成爲幼兒教育的重要特色。

勞動教育的實踐方式應該與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學習特點相適應。在幼兒階段,他們天性好動、好奇,對各種新鮮事物充滿探索慾望,因此更容易接受通過勞動活動來學習和成長。適合幼兒的勞動方式應該是簡單易懂、富有趣味性的,「得看準娃娃們的節奏」,例如園藝種植、手工製作等。通過這些活動,幼兒不僅能鍛鍊動手能力,還能培養細緻觀察、耐心等品質,促進其綜合發展。

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了將勞動教育納入培養全過程的重要舉措,要求在大中小學各階段貫通勞動教育,並將其貫穿於家庭、學校和社會各個方面,與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相融合,實現五育並舉的目標。隨後,教育部發布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積極響應,推動實施相關政策。

勞動教育在幼兒園裏正勢如破竹,拿着教育政策和標準的大旗高高飄揚。教育部門發佈了一連串的文件,明確了勞動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給這事兒送了個保障的政策「保險」。不過,相關政策和標準還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修補,要確保勞動教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卡殼不掉鏈子。

02 隱藏風險:幼兒勞動教育的背後

儘管勞動教育爲幼兒帶來了諸多積極影響,但其背後也存在一些潛在的隱患和「絆腳石」,碰上的這些瓶頸需要引起重視和警惕。

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們處於生理和心理發展的初期階段,過早接觸繁重的勞動任務可能對他們造成過大的負擔,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孩子們的安全,廚房烹飪、農場種植……爲確保幼兒參與勞動活動的安全性,學校和幼兒園應該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勞動場所的安全監管,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訓和裝備,以及配備專業的救護人員,及時應對意外事件。

如何平衡勞動與遊戲,確保幼兒在學習和玩樂之間取得平衡?勞動要適可而止,不能讓孩子們連玩的心情都沒有了。關鍵是要讓勞動活動有趣味性,讓孩子們既能動手又能玩耍,開開心心地學習。同時,在現代社會工作壓力下,家長們有時忙得不可開交,缺乏時間參與孩子的家庭勞動教育,教育機構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資源,幫助家長們更好地參與孩子的教育。

對於教師來說,他們在引導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但一些幼兒園很可能爲了宣傳噱頭而一味跟風,而教師可能缺乏相關的培訓和經驗,導致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反倒是做了反作用,同時教育系統內尚沒有專門的勞動教師入口,高校人社部門等相應人才匹配阻力較大也還需要時間。

03 全新風向:教育公司該如何抓住機遇?

不同於國內的「勞動教育」的稱呼,國外更多稱呼其爲花園教育。花園教育以校園內或學校附近的花園作爲學習主要場地,爲學生提供參與式實踐學習活動,以生態知識普及、營養教育和學習生活技能等爲目標,將體驗學習放在首位,整合多學科領域,並將學校、家庭和社區聯繫在一起,力圖讓學生實現主動式、體驗式、浸潤式的學習。

學校花園的應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在 17 世紀,誇美紐斯等教育家提倡在學校內部建造花園,這種理念旨在激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感恩之情。隨着這個概念在歐洲的傳播,19 世紀初,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着手建設花園。而在美國,喬治·帕特南學校於 1891 年建立了美國最早的學校花園,引起了進步主義教育者的濃厚興趣。杜威等教育家認爲將實踐性和理論性的學習內容融合在一起對學生髮展至關重要,因此強調學校教育應該注重實踐和體驗,培養學生的社會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社會責任感。

20 世紀初,美國的學校花園得到了國家園藝和農業相關組織的支持。芬妮·帕森斯在德威特·克林頓公園內創立了以兒童教育爲主題的世界上第一個花園。她認爲,花園不僅可以提供食物,還可以教育孩子們必要的生活技能和公民美德。這一理念激發了許多教育實踐者建立類似的花園,他們希望通過花園將青少年與自然聯繫起來,並培養他們成爲有責任感、尊重勞動、熱愛生活的公民。1995 年,加州教育主管部門推出了全美第一個學校花園政策,旨在通過建立學校花園來豐富青少年的生態知識、培養勞動技能、提高學業成績以及增強環境意識。

進入 21 世紀,人們開始不斷探索和實踐環境、經濟、社會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意識到學校花園在可持續發展教育中的重要性。當前,學校花園已經成爲美國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正規教育的實踐場所、實現終身教育目標的教學手段,以及連接多方利益相關者的重要紐帶,並出現了許多相關項目和課程,如波士頓學校庭院項目、康奈爾花園學習項目、波特蘭學習花園實驗室、舊金山綠色校園聯盟、伯克利可食用校園項目、4-H 青年花園項目等。

雖然中國的「花園教育」仍然處於起步階段,但是由於中國歷史悠久的勞動精神傳統、農耕文化的沉澱、家庭價值觀的支持等文化上的深厚傳統基礎與社會支持,爲勞動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爭做先驅,打造中國勞動教育標杆企業,是國內多家教育企業的一致追求。早在 2021 年,新東方各方分校便陸續推出了勞動系列主題的研學營,如杭州新東方的「勞動少年行」,帶孩子參觀農業器具、挖苔蘚、插秧、扎染......上海新東方也在 2022 年面對 1-9 年紀的孩子推出了「當一天農民認種一平米」勞動教育半日成長營」;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素養中心在現有素養課程基礎上,推出了針對勞動教育的短期課程;而中國東方集團也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探索,推出了義務教育教學階段的研學行動,並開發了標準課程包。他們還通過特色勞動課程進校園活動,打造了實踐基地和勞動課程參觀體驗中心,舉辦了烹飪課堂進山區校園等活動,致力於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實踐能力。 

此外,不少機構仍在積極探索符合時代教育特徵、凸顯地方特色、迎合學生年段特點的勞動教育課程。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不能簡單地複製成人教育模式,應該及時調整教育產品和服務,保持市場競爭力。緊扣國家政策文件,打造「多色」勞動課程,或許纔是國內教育企業的機遇正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多鯨”(ID:DJEDUINNO),作者:三文魚,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